荀衍闻言,一脸惊讶地看向李儒道:
“你觉得是刘焉搞的鬼?”
李儒低头思索,手指旋转着手中的茶碗,低声道:
“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
“不过朝廷中央军里就属刘范的蜀兵多,而刘范又是刘焉的长子.....”
荀衍评价道:“这关系未免有点远......”
李儒微微摇头道:
“除了这层关系,我想不通会有士兵不顾朝廷私自开门。”
“刘焉的野心一点也不小,去年刘表就举报过刘焉私制千乘皇帝车舆,有僭越称帝的心思。”
荀衍惊讶道:“竟有此事?”
李儒点点头:
“当时时局动荡不安,益州有马相和赵祗等人以‘黄巾军’的名义起义,袁绍又领导着关外诸侯与董卓斗争。”
“为了维护益州和荆州的稳定,我们将此事按压了下来,让刘表和刘焉不要为此事而内斗。”
“不过后来我们也派人暗中调查了一番,刘焉确实是私造了许多皇帝的物件,包括了用于祭祀天地的皇帝冕服,甚至座椅。”
荀衍轻笑一声:“本以为刘焉废史立牧只是为了偏安一隅,在益州当个土皇帝,没想到他真把自己当皇帝了?”
“嘶,这么说来,这刘焉还真有可能趁乱给西凉军开门。”
“王允一旦战胜了西凉军,天下就会逐渐重回秩序,他想称帝的野心将遥遥无期。”
“只有借李傕之手,把中央朝廷搅乱,他才有机会实现他的皇帝梦。”
随后荀衍又叹了口气道:“哎,本以为王允能力挽狂澜,早些让大汉天下恢复秩序。”
“没想到终究还是被人摆了一道。”
李儒笑了笑:
“自古以来,治大国如烹小鲜,稳中求胜才是关键。”
“如果王允没有逼反西凉军,恐怕也不会酿成此祸。”
“不过刘焉此人,二位也不必过于关注。”
荀衍好奇道:“你觉得他不堪大用?”
李儒摇摇头:“不是,去年我们暗中调查他的时候,发现他患了一种病,命不久矣。”
医学生出身的刘备好奇道:“什么病?”
李儒道:“背疽,他背上有部分肉腐烂化脓,无药可医。”
刘备重复道:“背疽?”
这在古代确实没有什么办法。
背疽,实际上就是背上长了一个有头疽,即如今西医学所说的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
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就得过这种病,以明朝国公的地位都没药医,何况这个时代呢?
不过现代医疗此类疾病却比较简单了,症状轻的只需要切除坏死组织,用过氧化氢冲洗消毒,然后用硫酸镁局部湿热敷消炎。
最后配合内服抗生素进行消炎,很快就能好转。
虽然刘备在大学不怎么学习,但硫酸镁和过氧化氢的制取对刘备来说没什么难度。
至于抗生素,或许用大蒜素也能奏效。
不过刘备也懒得管刘焉的病情,刘焉要是病死,对他来说是个好事。
刘备问道:“刘焉就没想过找华佗他们帮忙看看吗?”
李儒道:“他认为这是天命在身的表现,只要他成功登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刘备果断道:“没救了,等死吧。”
刘备为两位谋士续上绿茶:
“另外,还有一份情报。”
“李傕攻入长安后,王允自杀,吕布带着并州兵突围出来后,打算投奔袁术,目前带着军队驻扎在豫州边境等待袁术回复。”
李儒脸上浮现一抹惊讶。
他明明按照之前的计划,如果王允兵败,吕布出逃,便会有人暗中给吕布书信,邀请吕布加入他们,以免吕布被其他诸侯利用。
难道是我的书信没送到?
还是说我书信里面提的条件不够好?或者里面的条件让吕布产生顾忌了?
李儒连忙跪拜道:“是在下做事欠妥,没有把吕布请来,请主公恕罪。”
刘备连忙扶起李儒:
“哎哟,你干嘛,便动不动就跪下来的,吕布来不来我才不稀罕,你无罪,无罪,快起来吧。”
一旁的荀衍眨了眨眼,反问道:“你不稀罕?”
刘备撇了撇嘴:“稀罕个毛线。”
“吕布个人的勇武固然冠绝天下,但他个人的勇武在大势面前不值一提。”
“你说他能举着几十斤重的方天画戟挥舞两千多下。”
“牛逼是牛逼,但他总有力竭使不出绝技的时候吧?”
“我让仲康跟他大战三百回合,再让子龙跟他大战三百回合,大不了再填上几百名士兵的性命,就不信填不死他。”
“他又不是楚霸王那种杀几千个都不带喘气的怪物。”
“而这大势是怎么造出来的?”
刘备指着荀衍和李儒:“这大势是你,还有你,以及我,我们,共同造出来的。”
“眼前只要把袁绍彻底击败,天下大势便在我们手里了,吕布来不来也没有关系,眼界要开阔点。”
荀衍竖起大拇指道:“主公这话深刻啊。”
刘备得意道:“深刻吧?”
“深刻,深刻。”
李儒:“......”
刘备话锋一转:“文优,既然李傕已经攻破长安,执掌朝廷,那按照计划,就以你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李傕,让他兵压冀州,牵制袁绍如何?”
李儒点头道:“根据这几天的情报来看,北方战线出现了颜良,文丑这两位袁绍核心大将,恐怕袁绍主力就在北方。”
“张飞这次攻占临济的计划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若是李傕能兵压冀州边境,或许北方战线会轻松一些。”
刘备拍掌道:“如此甚好。”
他往后招了招手:“来人,来人,笔墨伺候。”
很快便有一排仆人端来笔墨纸砚,有序地放在李儒面前。
李儒正提笔思索怎么劝说李儒,忽然刘备的亲兵兴冲冲地闯了进来,送来了一封情报。
“主公,前方战报!哦,不,是捷报!”
刘备啪地一下站了起来:“什么捷报?”
亲兵高兴道:“张将军成功攻破临济,将袁绍军赶至黄河对岸。”
“还有....这是乐安国的授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