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县试

    所谓厕号,就是在茅房旁的考棚,是整个考场最差的考棚。

    考生们最怕分到的就是厕号,凡是坐厕号者,多半应试不中。

    试想,答题时被阵阵恶臭熏着,哪里还能静心答题,就是熏也给熏晕了。

    能分到厕号,要么是倒霉,要么就是有人整他。

    临近开考,陈砚不能多想,捂着口鼻将已经上了年头的桌椅擦干净,用镇纸将考卷铺好。

    本想入定,让自己闻不到这臭味,奈何心性修炼不到家,做不到无视外物。

    陈砚干脆把包着饼子的那块布拿出来遮住口鼻,这样才好受些。

    只能速战速决了。

    县试一共考五场,一日考一场,天亮开考,夕阳西下结束,以不续烛为准。

    天色亮起后,云板响起,考场肃静,第一场县试正式开始。

    衙役举着考题从各个考棚经过。

    经过陈砚考棚时,那衙役的眉头紧皱,险些去捂口鼻,等反应过来,干脆屏住呼吸,只是看向陈砚的目光多了些同情。

    等陈砚抄下题目,衙役几乎是落荒而逃。

    陈砚往砚台上倒了清水,拿起墨锭慢慢研磨,目光却落在刚刚抄下的题目上。

    “学而不思则罔。”

    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一句,直接从四书中选一句当题目被称为小题,也可算简单了。

    科举经过这么多年,这等小题多半只会在县试出现了。

    很快,衙役举着第二道考题过来。

    第二题乃是五经题。

    大梁与前朝规制相同,士子都是从五经中择一本经研读,其他四经只用精读也就行了。

    科考时,根据自己本经选择一题来答。

    第三题是五言八韵试帖诗。

    科考不考诗歌,却考试帖诗。

    不过试帖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押韵、对仗工整、遵守平仄格律,有一定文采和意境即可。

    这些规则对陈砚来说恰恰是一道道公式,比诗歌那漫无目的随心而发要简单太多。

    杨夫子只在年前对陈砚进行了一个月的试帖诗特训,陈砚就能写得像模像样。

    三道题目都抄写下来后,考场除了巡视的衙役外,再无人走动。

    隔壁考棚已经传来衣服摩挲纸张的声音,显然已经急切地在答题。

    陈砚并未直接提笔,而是盯着题目思索起来。

    “学而不思则惘”意为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迷惑。

    作为县试的题目,就说明县尊大人有劝学之心。

    科考也是政绩考核之一,此前平兴县刚出了“科举舞弊案”,前任县尊被抓,此地科考必然被许多人盯着,若接任者能一改本县科考风气,多出几个有功名者,政绩考核怕是能得个大大的优,到时前程可谓一片功名。

    看来如今这位县尊大人还是颇有上进心。

    陈砚思索片刻,已经得出结论。

    既然县尊大人要劝学,那他就好好论述读书,把读书思考的重要性给拔高拔高再拔高。

    陈砚提笔,在草纸上写下破题:“惟学而不求诸心,则昏而无得于己。”

    破题后,一篇八股文的基调就定下了。

    陈砚继续写承题:盖学贵乎思也,不然,宁能免夫罔之失哉?昔圣人言此之意谓。

    接下来,只要自圆其说也就是了。

    每日的笔耕不辍让陈砚的文章做得极快,他几乎是一口气写完整篇文章。

    写完后将墨吹干就放到一旁,再看第二题。

    第二道题取自《春秋》,“齐师伐我”。

    齐师伐谁?

    《春秋》是鲁国官修史书,是以鲁国的视角记事,故称为“我”。

    为何伐?鲁国如何应对?有何警示?

    陈砚将题目解析出几个问题后,再整合一番,文章大致也就出来了。

    他打下腹稿后,提笔在纸上顺势写下。

    县试考生多,答卷也众多,县尊大人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因此县试着重第一场第一题,即四书题。

    考生们多半会将精力放在第一道题上,将文章精雕细琢,至于第二篇五经题只要语句通顺,字数凑够即可,反正县尊大人也不会看。

    陈砚并不允许自己在此偷懒。

    县试虽不重五经题,后面的府试、院试乃至乡试呢,也能不重吗?

    只要落笔,他必定全力以赴。

    第二篇写完,他有些疲倦,看看时辰,已经接近午时,有考生拿出自己带的吃食来吃。

    陈砚看了眼考篮里的饼子,手已经伸出去,鼻尖萦绕的恶臭让得他毫无胃口,又将手收了回来。

    刚刚专心写文章,反倒没感觉,这会儿放松下来,那恶臭让他恨不得把早上吃的都给吐出来。

    陈砚不饿了,人也精神了,当即又拿起第一篇文章进行修改,酌情增字减词。

    等修改完,又读了两遍,确认无误方才誊写到程文纸上。

    等做完试帖诗,才修改第二篇五经题的文章,誊写完后,才来看试帖诗。

    陈砚对自己的试帖诗颇为嫌弃,奈何这已经是他目前最巅峰能力,只能忍着。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他要接受自己的短板。

    如此宽慰自己一番,再看自己写的试帖诗,又觉得好像还不错,当即又兴致勃勃誊抄下来。

    看了眼天色,午时刚过。

    经过太阳一晒,茅房里的味道越发浓郁,陈砚再也忍不了,起身将试卷交上去。

    负责收卷的是县学的学官,见陈砚来交卷,下意识看了漏刻,竟才刚到未时。

    历年县试的考生为了博个彩头,提前交卷的也不少,可这般早的还是头一遭。

    学官心里泛起嘀咕,扫了考卷上的名字籍贯等,见没问题就让衙役领着陈砚去龙门等着。

    考场规矩,要凑够十个人才能出去,陈砚只能站在太阳底下等着,期盼有人快快交卷。

    肚子“咕噜噜”抗议,陈砚目光落在考篮上那个饼子上。

    柳氏昨日在家煎的饼子,为了不让他饿着,特意用的白面,放了不少油将两面煎得金黄。

    可陈砚一看到饼子就仿佛还能闻到那阵阵恶臭,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意吃这饼子。

    这一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陈砚饿得两眼冒金星,正想是不是不顾斯文坐在地上等时,终于有人来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不错,请把《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