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投鼠忌器

    陶县令心里暗骂高家多事。

    高修远那案首怎么来的,高家人难道不知吗,竟还在榜下得意,等着被人抓错处呐?

    刚刚衙役已经冲进去给套县令禀告了原委,自是知道此事的起因,当即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一圈,朗声道:“本官一向公正廉明,你们的答卷本官一一看过,确有些好的被落了卷。然平兴县县试可中者只能有五十人,榜上之人文章写得比你们更好,若是不服,本官就将他们的答卷尽数贴出来,你们自行比对!”

    这些士子无非就是怀疑高修远,那就将考卷贴出来。

    怕只贴高修远的文章而得罪高家?

    那就全贴出来,这样高家就没话说,士子们也闹不起来。

    士子们怒气消了大半,等陶县令将文章都贴出来,众人便围着去看那五十篇文章,团案反倒没人看。

    周既白轻易就看到自己在团案上,排名32,比陈砚还高。

    周既白高兴之余又耿耿于怀。

    陈砚的才学分明在他之上,文章也比他写得更好,为何排名反倒在他之后?

    陈砚道:“能中就不错了,何必还管排名。”

    怕不是陶县令玩平衡术才让他榜上有名。

    高修远嘲讽他时,那位高二公子仿佛笃定了他不会中,怕不是这位高二公子在背后做了点什么。

    看来他那个恶臭的厕号跟高家脱不了关系。

    正因为猜到这一层,他才选择当众跟高家撕破脸,让高家投鼠忌器,往后不仅不能明面上对他动手,还要祈祷他平平安安,千万别出事,否则就是他们高家干的。

    对高家来说,弄死他跟碾死一只蚂蚁没区别。

    可弄死了他,高家就相当于送给政敌一个扳倒自己的把柄。

    高家哪里会愿意做这么赔本的买卖。

    所以今天吃的亏,高家只能咽下去。

    至于以后如何,那就不是现在的他能预料到的。

    他要做的,只能是竭尽全力往上爬,爬得越高,高家越不容易对他动手。

    陈砚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急迫感,恨不能立刻回家读几本书。

    牛车离开县城,跑在乡野间,春风袭来,因高家而产生的那点不快尽数消散,留下的就只有中了县试的喜悦。

    陈得寿努力掐着自己的大腿,才不让自己笑出声。

    他们老陈家三代努力读书,在科举一途始终颗粒无收。

    可是今天,他的儿子中了县试!

    九岁就中了县试!

    祖坟终于又冒青烟了。

    这么高兴的事,他该大笑三声,可陈青闱没中,陈得福的脸都绿了,陈得寿只能极力抑制自己的情绪。

    他努力回想从小到大各种伤心事,想到得知既白不是他儿子时的无措不舍,然后又想到亲儿子和养了六年的儿子都中了县试,嘴角就再也压不住往上翘。

    将周既白送回周家后,他们牛车径直回了陈家湾。

    一进村里,就有不少人围了上来。

    “中了?”

    陈得寿:“中了。”

    村里人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竟然真的中了,一时大家都呼唤起来:“中了!老陈家的孙子中了!”

    恰好六叔公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听到呼喊声,急忙挤进人群,欣喜地拍着陈青闱的肩膀:“我早就知道青闱你是个聪明的,真就中了县试了?你爷爷在底下可算能安心了!好,好啊!”

    陈青闱羞愧地扭头去看陈得福,就见陈得福的脸色已经由绿转黑,一口牙咬得“咯咯”响。

    六叔公兴奋之余,没留意到陈得福等人脸色不对,又见陈青闱脸上毫无得意之色,当即更高兴了些:“都中了县试,还这么镇定,不愧是读书人,肯定能再中府试,成咱们村唯一的童生!”

    陈得福的脸更黑了,只觉得六叔公是故意来恶心人的,连带着对六叔公生出满腔的怨气来。

    围在一旁的村里人看不下去,提醒道:“青闱没中,是阿砚中了县试。”

    六叔公笑容一凝,目光惊疑不定地从陈青闱身上转到陈砚身上。

    “怎么会?”

    青闱读了十几年的书,先生们也一直夸他聪慧,这个陈砚才多大,还没去正经的书院读过书,怎么会是陈砚中了,而陈青闱没中?

    “阿砚虽是第五十名,还是中了。”

    陈得寿语气里是藏不住的骄傲。

    六叔公眼珠子定住,好一会儿才囫囵着动了下,脸上的笑越发复杂起来:“中了好啊,兄弟俩谁中了都好,都是老大哥的孙子。”

    只是那语气很怅然若失。

    陈砚对六叔公正色道:“六叔公放心,我定会认真去考府试。”

    六叔公笑得越发勉强,只点着头说“好”,魂却不知飘到哪儿去了。

    陈得福再也忍不了,跳下牛车就怒气冲冲往家走。

    陈青闱赶忙跳下来,低着头跟在他身后。

    陈砚侧过头,对陈得福的背影喊道:“大伯你不坐牛车了?”

    陈得福回头,眼神跟要吃了陈砚一般:“老子自己走回去!”

    说完,转身大跨步离开,脚重重踩在地上,恨不得把地面踩出大洞。

    陈砚终于出了口恶气,心情大为畅快。

    ……

    县衙。

    “把读书人惹急了,他们是要闹事的。既然他们想看文章,咱们贴给他们看也就是了。正所谓文无第一,他们就算觉得自己文章比中了县试的士子们文章好,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陶县令说得口干舌燥,喝完整碗茶,又将茶叶吐出来,这才继续道:“反倒是藏着掖着才更让他们疑心。”

    二公子用盖子一下下刮着茶碗:“陶大人很看重陈砚?”

    他分明已经打过招呼,这陶县令竟还将陈砚取中,究竟是想为陈砚出头,还是以此来反抗高家。

    陶县令眸光微闪,笑容更带了些讨好:“陈砚自是不能跟七公子比,可他文章锐意进取,当得上一句神童,若不取,往后他才名传颂之日,就是我等名声尽毁之时。”

    案首给高修远,已是他陶都对高家满满的诚意了。

    他陶都再敬重高家,也要为自己准备好退路。

    陶县令是同进士出身,又没背景,为官多年,始终是县令。

    混迹官场多年,他练成了一手左右逢源的本领。

    高家不能得罪,却也不能因此让自己落下把柄。

    二公子双眼微眯:“平兴县不过一偏远县城,纵有才名也传不出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不错,请把《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