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提醒

    陈砚顺势在牢房里走了一圈,又多得了两封信。

    见跟着他一同出来的陆中英雄无用武之地,定然十分失落,便领着他与一众民兵去三家送信,并顺势拉出来上万斤红糖。

    甘蔗还有个把月才能成熟,如今正是积攒糖分的时候,不适宜立刻砍下来。

    有了这些红糖就可以直接提炼白糖,如此一来可以大大缩短时间。

    不过陈知行依旧不耽搁,糖运来的当天,就将高价收贝壳的消息传出去了,收购的地点就在府衙门口的空地上。

    听闻有人要花钱买贝壳,松奉百姓是不信的。

    贝壳啊,海边多的是,想要自己捡去呗,哪有傻子还花钱买。

    等听说收购地点是在府衙门口,百姓们就信了五六分。

    敢在陈大人眼皮子底下收贝壳,那肯定是真的。

    不过这不值钱的玩意儿,卖也卖不了多少钱,那些壮劳力都忙着伺候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也就孩子老人们提着篮子往海边跑,想着能换一两个大钱贴补家用。

    等他们提着篮子往府衙门口一送,得知三斤贝壳就能换一个大钱时,他们有些晕乎。

    接过大钱,恨不能在手里攥出水来。

    真的有捡钱的大好事!

    旋即便赶忙往海滩跑,要抓紧多捡贝壳多换钱,若非天黑关城门,他们根本就不肯走。

    当天夜里,松奉城家家户户憋红了脸在家数钱。

    到了第二日,无论男女老幼,全往沙滩跑。

    城附近的海滩贝壳捡完后,他们就沿着海滩往两边跑,很快,松奉各县、乡的百姓也知道贝壳能换钱的事,海滩上的人就越来越多。

    人一多,就容易发生争斗。

    对于这种事,陈砚的解决办法很简单,让陈老虎拉着民兵们沿着海岸线站岗,谁敢闹事就抓谁,海滩便再次恢复了和睦。

    就在一片忙碌中,裴筠派人来请陈砚。

    总督有请,陈砚必不会推辞,为显郑重,他特意穿了官服,拎着个纸包就走。

    平叛结束后,裴筠便逐步将军队调回原驻扎地,因总兵兰剑荣被锦衣卫抓了,此事便需裴筠事事亲力亲为。

    行军路线、粮草配比、粮草运输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极费精力,陈砚已多日未见到他。

    在屋内坐了片刻,人还未至,声音已到:“怀远来了?”

    先前裴筠或称呼陈砚为陈三元或陈大人,今日突然喊陈砚的字,让陈砚忍不住琢磨自己何时与裴筠如此亲近了。

    陈砚站起身,朝他拱手行礼:“见过总督大人。”

    裴筠一身常服走了进来,连连摆手:“今日相见,并非公事,怀远不必拘谨。”

    旋即大跨步坐到主座,喝了口茶,随口吐出茶叶,这才对着陈砚道:“坐。”

    陈砚坐了下来,再看裴筠,就见他此时红光满面,眉目舒展,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喜气,与此前平叛时仿若两人。

    只一顿,陈砚便想明白了,笑着朝裴筠拱手:“恭喜裴大人。”

    “哦?何喜之有?”

    裴筠虽是反问,然眉宇间尽是笑意。

    陈砚笑道:“大人立下平叛大功,必能再往上走一走。”

    五十多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已是暮年,可对于裴筠这样的官员,正是壮年,定然还想往上爬。

    立下如此大功,便是极大的政治筹码,上头有空位了,就能凭着此功往上攀登,自是春风得意。

    裴筠摇摇头,转而问道:“有些日子没见着怀远了,听闻你最近将百姓都安顿到海滩上了?”

    陈砚笑道:“松奉百姓难活命,下官不过是为他们找个挣钱的营生。”

    “哦?海滩上如何挣钱?”

    裴筠颇有兴致问道。

    陈砚笑道:“贝壳能制糖,让他们去捡些换钱。”

    旋即起身,双手捧着那纸包走到裴筠不远处:“这是松奉白糖,下官特意送来给大人尝尝。”

    裴筠神情微变:“松奉竟也有白糖?”

    白糖价格极高,若松奉真能产出此物,能养活不少人。

    “才开始做,还请裴大人帮着看看。”

    陈砚将纸包打开,露出里面的白色颗粒。

    只瞧一眼,裴筠神情多了几分惊诧。

    他站起身,走到陈砚面前,抓了一小颗放到阳光下仔细看了看,这糖竟能透光,比他在京城买的白糖纯净许多。

    将糖塞进嘴里,那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弥散,让他忍不住双眼一亮。

    “这糖着实不错!也亏得是怀远,方才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之法。”

    裴筠看着纸包里的白糖连连感叹。

    松奉田地少,多在大户手里,百姓手里的田地根本难以养活一大家子,加之朝廷又有禁海令,片板不入海,这就是死局,可陈砚硬是从死剧里走出了一条生路。

    如此能吏,裴筠实在不愿他就此被残害。

    裴筠端起那包糖,感叹道:“这纸本该包一斤糖,若包两斤,纸必会残破,到时好好的白糖也会撒一地,怀远可明白?”

    陈砚心中了然,当即拱手,深深作了一揖:“下官受教了。”

    裴筠颔首,旋即笑着道:“此糖带回家中,那些小辈该高兴了。”

    陈砚笑道:“一斤恐怕不够,下官此次入京,必亲自登门拜谢裴大人,再多送些过去。”

    裴筠一惊:“怀远也要入京?”

    “下官乃是松奉同知,宁王于此地造反,下官脱不了干系,此次便要随锦衣卫入京。”

    裴筠沉默良久,方才对陈砚道:“松奉百姓既有了营生,你何必还要去行那不可能之事?”

    此次陈砚立下的是赫赫之功,就连宁王要反,也是陈砚冒死写绝笔信告发,朝廷必会大加封赏,怎会有罪?

    以薛正与陈砚之关系,定然不会无故捉拿立下大功的陈砚,怕不是帮着陈砚进京。

    他想尽办法也要进京,只一件事:开海。

    光是“祖制”,就是一座越不过的高山。

    “下官为的不只是松奉的百姓,而是为了大梁朝。”

    陈砚正要继续,裴筠已用双手捂住耳朵,背过身去。

    陈砚的话语便顿住,只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能破茧成蝶。”

    裴筠道:“在官场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异于找死。”

    莫说王公贵族,就是朝堂之上,就有许多人在走私上分一杯羹,怎会同意开海。

    “本官在此断定,你还未入京,弹劾你的折子就能堆满陛下的龙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不错,请把《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