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朝考2

    坐在第一排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此次朝考,以不续烛为准,且不可提早交卷离开。

    陈砚只能枯坐。

    他低头将文章看了两遍,实在有些腻味了,干脆抬起头,对上盯着他的刘守仁。

    刘守仁一对上陈砚的目光,就想到其拿着印信威胁自己的场景,心中不由恼怒,狠狠瞪回去。

    陈砚左右也无事,就与刘守仁大眼瞪小眼,真真是相看两相厌。

    刘守仁自持身份,便移开视线去看他人。

    陈砚也觉无趣,便顺着身上的探究的目光一一看过去,将那些人盯得纷纷移开视线。

    陈砚想到自己一旦前往松奉,可能十多年不能回朝,往后怕是再也见不着了,如今多看一眼是一眼,便一一看过去,仿佛要将这些大人们都记在心里。

    如此反倒让那些监考的官员不自在。

    瞧见他们的嫌弃,陈砚在心底暗暗叹息,这些大人哪里知道他陈砚对他们的不舍。

    如此熬啊熬,总算到了午时。

    陈砚立刻举手,要了午膳——两个冰冷的硬馒头。

    陈砚不由感叹,光禄寺的饭菜一如既往的难吃。

    丹陛之上的永安帝显然也坐得无趣,干脆下来,往考生们面前走来。

    陈砚见状,赶忙将馒头收起来,又把自己的文章倒转过来,往桌边送了送,方便永安帝御览。

    见他如此动作,刘守仁等人纷纷露出鄙夷之色。

    永安帝站在案桌前,双手负于身后,细细看了片刻,便微微抬头看向陈砚,就见陈砚虽是坐着,却拱手弯腰低头,颇为恭顺。

    他并未开口,转身走向陈砚左手边那考生面前。

    光在案桌前一站,那考生的字便写得有些软弱无力。

    永安帝不喜地瞥了他一眼,转而走去其他地方。

    走了一圈,多是颤颤巍巍者,待站在柯同光面前,却见柯同光脸颊泛红,显然是颇为激动。

    永安帝瞥了眼呈文纸上的名字:柯同光。

    他便想起来,这位乃是江南鼎鼎有名的大才子,可惜与陈砚同科,被陈砚压得黯淡无光。

    如今再看其策论,倒是颇为不错。

    永安帝深深看了柯同光一眼,又往别处转去。

    待转完了,实在无趣,便离了大殿。

    陈砚颇为遗憾,怎的就不多留一留。

    好在自己的文章已被天子看过了。

    将文章摆正,一抬头,便见刘守仁眼中毫不掩饰的嫌弃,陈砚精神一振,终于又有事干了,于是便又与刘守仁对望上了。

    刘守仁:“……”

    随着天色渐暗,大殿内已渐渐看不清字。

    待到香燃尽,陈砚立刻交卷,头一个走出大殿。

    外头寒风一吹,他顿时精神奕奕。

    待其他人一一交卷后,陈砚终于可以由内侍领着出宫。

    答卷收上来,殿内即刻点灯。

    此次朝考比之寻常殿试规格更高,已不是单纯论文章,更多的是看治国之策,便不能假手他人,需得由三品及以上官员亲自阅览,超过三位官员画叉,或超过四名部堂级官员画直,此答卷便可落卷。

    与殿试相同,圈为一等,尖为二等,点为三等,直为四等,叉为末等。能让多名官员画直或叉,此答卷必有其不可取之处。

    留给这些重臣判卷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他们拿到考卷后,先扫一眼姓名,若闻所未闻,再看答卷不行,便毫不留情画叉。

    如此一个时辰后,就有三十多份答卷被落。

    各种繁杂的对策,好的坏的让众位大人看得眼花缭乱。

    就在此时,一声惊呼在殿中响起:“好文!”

    众人纷纷看去,就见是户部右侍郎薛洪先。

    他喜不自胜地用朱笔画了个圈,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往下传。

    坐在他旁边的,乃是礼部右侍郎王申。

    王申拿到答卷先看了眼名字——柯同光。

    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榜眼出身,还是首辅焦志行的孙女婿。

    薛洪先既然打了圈,此人便该是此次焦门推选的重点人物。

    王申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与座师刘守仁的关系已十分紧张,实在不愿再得罪元辅大人,轻易不愿画直或叉。

    在看过柯同光的答卷,发觉文采过人之外,其“效仿三宝太监(郑和),派遣船队前往吕宋等各国贸易”之策,确实可避免因开海导致倭寇进犯。

    他提起朱笔,在其上也画了个圈,再传给下一位。

    待传到胡益手里,胡益瞥了眼刘守仁,旋即在其上画了个尖。

    传到刘守仁手里时,刘守仁颇为不满地看了眼胡益,看了眼其上的圈数,当即也跟着画了个尖。

    焦志行已看了数十份答卷,有好有坏,他一一做了批注,心中便一直盼着柯同光的答卷。

    待从刘守仁手里传到他手里时,焦志行只扫了一眼,就发觉圈数不对,细数之下,发觉柯同光只得了二十个圈,按照他的预估,柯同光能得二十六个圈。

    焦志行不由脸色一沉,当即盯上了几个画了尖的焦门中人,心中升起一股凉意。

    扫一眼看下来,文章颇为详实,且有理有据,算得上乘之作。

    焦志行自持身份,也只给了个尖。

    大梁朝的首辅阁老们为了自己的官声,通常不会提拔儿子女婿等,多是将自己的政治抱负托付给学生。

    作为孙女婿,柯同光已隔了一代,提拔他就要好许多。

    不过焦志行明面上依旧要做做样子,以免被御史和天下士子骂。

    二十个圈足以让柯同光拔得头筹。

    朝中几个派系名单早就已经互相知晓,此时便各自或抬或压,可谓一次直接对决。

    待到后半夜,焦门除了柯同光外,安排的其余几人竟全被刘门的两人压下。

    刘门与胡门联手,焦门竟被压了下去。

    当胡益再得到一份答卷,瞧见名字为许有望,立刻扫了眼红圈,十六个。

    刘守仁推举的那两人分别是二十二个圈与十八个圈,算上他与刘守仁一人两个圈,许有望便能有十八个个圈,到时候就要比谁的尖多,而许有望的尖更多。

    如此算下来,焦门、刘门、胡门一派一个名额。

    胡益画了圈后,便递给刘守仁,眼角余光却始终定在刘守仁的手上。

    刘守仁的笔尖一动,画的分明是尖。

    胡益心生怒气。

    刘守仁实在太过贪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不错,请把《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