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抚恤

    面对水军那一双双盯着他的眼睛,张润杰终究还是没扛住,派了衙役们去抬人的抬人,扶人的扶人。

    民兵们将人送到了,也就不多留,往各自船上一钻,松奉的大船们便乌泱泱离开,连带着那些缴获的海寇船也一并带走。

    热闹的码头再次趋于平静,只留下几艘破破烂烂的锦州炮船。

    码头上除了衙门的人,还有不少八大家的家丁与来码头谋活的劳力。

    瞧瞧锦州的破船,再瞧瞧松奉威风凛凛的千料大船,一个个羡慕地险些流口水。

    朱子扬上船后,便立刻去舱房见陈砚,一开口就是:“大人,咱就这么走了?”

    “城门都关了,摆明了就是不想让你们进城,留下作甚?”

    陈砚不咸不淡地反问。

    朱子扬重重叹口气:“那些倭寇还没送去锦州府城啊。”

    陈砚撩起眼皮看他:“你有法子进城?”

    “我想不出法子,可大人您定有主意。”朱子扬期待地看向陈砚:“大人,咱只要带着人去锦州走一圈,松奉的名声就彻底打响了,张润杰那厮得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那般场景,朱子扬就激动不已。

    陈砚接过陈茂递过来的热毛巾,仔细擦着手,道:“此事不是张润杰想压就能压得住的。”

    此次遇到海寇,锦州水师伤亡惨重,连丁城这位百户都丧命大海,尸首正放在锦州炮船上,加之锦州炮船沉了八艘炮船,还有水师的伤亡,张润杰如何瞒?

    何况他手里还有六百多名倭寇,可由不得张润杰不认。

    今日的撤退,只是给张润杰一个喘息之机。

    若真冲进锦州城,他与张润杰就没转圜的余地了,也正中了他人的圈套,后面的人只会藏得更深,又如何会冒头?

    见陈砚已下了决心,朱子扬也只能压下心中的想法,乖乖指挥众人回松奉。

    船队回到贸易岛已是五月二十八,陶都等人亲自出来相迎。

    贸易岛并没有大夫,红夫人直接领着众人回的松奉,虽派了人来贸易岛报信,可陶都等人并不知具体情况,直到陈砚亲自归来,将此次大捷向众人一宣布,整座岛都沸腾了。

    沿海百姓常年受海寇侵扰,对海寇深恶痛绝,这场大捷便是报了仇。

    岛上的百姓到了晚上,便围着那些参加海战的民兵们问战事详情。

    这个时候,那些能说会道的民兵就占了大优势,很快就将围在嘴笨的民兵们四周的百姓都给吸引过来,声情并茂地讲着海战如何凶险。

    百姓们听到己方被压制,便要大骂海寇,听到海寇船只被击沉,就要拍手叫好。

    就连岛上那些商贾都要挤进来听热闹,每听一次,就对贸易岛更有信心。

    瞧瞧锦州水师,遇到海寇就溃不成军,竟还想逃。

    再瞧瞧松奉民兵,直接就朝着海寇撞船,这是何等的英勇!

    可见就算高价拍下锦州的船引,真在海上遇到海寇,多半也是人财两失。

    贸易岛的民兵可是能击溃海寇,并俘虏几百倭寇回来的。

    大梁被倭寇扰边多年,何时俘虏过如此多倭寇?

    可见贸易岛民兵的彪悍。

    加之近两百艘千料炮船,守护在四周,倭寇敢来,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经此一战,商贾们更庆幸自己登上了贸易岛。

    陈砚乐得瞧见如此变化,只让朱子扬注意风向引导其余就任由发展。

    大战之后,必要按功行赏。

    因松奉这些都是民兵,是无法向朝廷请封赏的,陈砚专门拨了一笔银子出来,凡是此次参战者,一人可分得三两银子。

    凡受伤者,一应诊金都由贸易岛承担,且每个月依旧发放军费,待彻底养好身子后,再回军队。

    至于终身残疾者,每人给与五两银子的补偿,往后每月给与军费的七成养家,一直到其身死。

    凡在此战牺牲者,一人给抚恤金二十两银子,其父母妻儿每人每月可得二百个大钱,待孩子成丁或及笄,孩子那份停止发放,其父母身死,其父母的补助停止发放。其妻若改嫁,补助停止发放。

    当民兵们得知贸易岛此条例时,彻底炸锅了。

    受伤的也就罢了,那些残了的此生不干活都有贸易岛养着。

    更好的就是那些死了的民兵,妻儿老小一辈子衣食无忧啊!

    不少人暗暗悔恨,当初怎的就没死在战场上。

    就算不死,残了也好啊。

    更让他们羡慕的,是陈大人竟宣告要在岛上竖忠烈碑,还要将此次牺牲的民兵名字全部刻在其上,受万家香火。

    原本还四处宣扬自己英勇的民兵们没了兴致,只要一有空,就去瞧瞧忠烈碑的雕刻。

    待那碑竖起来之日,陈大人与松奉官员亲自用炮船接那些牺牲民兵的亲眷上岛,当众上香祭拜后,还对那些亲眷致谢,民兵们看得眼热心热。

    不少人心中默默期盼倭寇再来,他们必要非死即残!

    民兵们眼热得盯着忠烈碑,羡慕着那些战友风光大葬之际,陈砚需要忙的就更多了。

    头一件事,就是要对那些倭寇进行审问。

    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语言不通。

    刘子吟笑道:“东翁不必忧心,从前朝起,倭寇中就有华夏人假扮,只需用刑罚找出他们,自可审问出一些东西来。”

    在这方面,刘子吟实在是行家,陈砚虚心求教:“如此多人一个个审问,怕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吧?”

    刘子吟胸有成竹道:“三日内,在下必为东翁找出大梁人。”

    陈砚对此极好奇。

    就算陆中在此,想要撬开一人的嘴,都要一两日,三日要审问六百多人,如何能办到?

    当天刘子吟就让陈砚大开眼界。

    刘子吟让人将六百多人一一挂在贸易岛的城墙上,再在他们脚下烧一堆柴火,于是那些被俘虏的倭寇就像被烟熏的腊肉。

    脚下的灼热烘烤让他们迅速脱水,加之烟持续往他们眼耳口鼻熏着,让他们生不如死,连惨叫都发不出。

    陈砚叹为观此:“刘先生实乃此中高手!”

    若非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商贾,陈砚必要给刘子吟竖起大拇指。

    此人实乃再世贾诩啊,这么缺德的招数都能想出来。

    刘子吟谦虚道:“东翁谬赞了,在下不过是上次审问后,有了些心得,今日就在这些倭寇身上试试,算不得什么。”

    “过度谦虚就是自大啊刘先生。”

    陈砚感叹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不错,请把《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