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7章 回归

    那片代表着宇宙级系统崩溃的蓝色,终究没能成为洪荒永恒的背景色。

    “咔嚓。”

    一声轻微的脆响,如同冰面在初春时节裂开的第一道缝隙,突兀地出现在死寂的天穹之上。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众目睽睽之下,那片巨大的蓝色屏幕,开始像一块风化了亿万年的古老壁画,斑驳的碎片开始剥落、飘散。它们在坠落的过程中化作最纯粹的数据流,消散于无形。

    蓝色的幕布之后,露出了洪荒世界原本的天空。

    那天空并不“完美”。有云卷云舒,有风起风停,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在广袤的大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不均匀”的暖意。

    第一缕带有“瑕疵”的阳光,洒落在一名刚刚苏醒的妖族身上。他愣了愣,下意识地抬起头,温暖的光线刺得他眯起了眼。就在这一瞬间,一种名为“惬意”的感觉,毫无征兆地从心底涌了上来。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那是一种懒洋洋的、什么都不想干的、只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冲动。

    他旁边的同伴,则因为被他挡住了阳光,生出了一丝细微的“不爽”。

    西海之畔,一头刚刚跃出水面的巨鲸,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一种莫名的、名为“壮丽”的感动充斥着它的心胸,让它忍不住发出一声悠长的鲸鸣。而这声鲸鸣,却惊扰了不远处礁石上一只正在打盹的海鸟,那海鸟被吓得炸了毛,叽叽喳喳地骂咧着飞走了,满心都是“惊吓”与“恼怒”。

    喜、怒、哀、乐、爱、恶、欲……

    这些曾经被视为“冗余数据”而被清除的情感,如同春雨落入干涸的河床,重新在万灵的心中滋生。无数生灵在这一刻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他们像是第一次学会呼吸的婴儿,笨拙地感受着这些失而复得的“真实”。

    世界,活了过来。

    “吱呀——”

    盘古殿那沉重的大门缓缓开启,刺目的阳光投射进去,勾勒出一群狼狈不堪的身影。

    沈武依旧盘坐在最中央,只是身形微微前倾,以手撑地,才勉强没有倒下。他身后的十二祖巫、三清、帝俊太一等人,相互搀扶着,一步步走出了大殿。

    他们一个个脸色惨白,气息萎靡,看上去比凡间打了一场烂仗的凡人还要狼狈。但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光。

    昆仑山,玉清境。

    元始天尊的目光跨越虚空,落在了自己的道场。

    那些原本行止如仪、静坐悟道如同雕塑般的弟子们,此刻正乱作一团。广成子和赤精子为了一点论道的分歧吵得面红耳赤,太乙真人又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个莲藕,正兴高采烈地跟哪吒炫耀,黄龙真人正拉着几个师弟,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刚才天地异变时自己的“英明”判断……

    一片嘈杂,毫无规矩。

    若是换做以前,元始天尊怕是早已眉头紧锁,降下法旨训斥了。

    但此刻,他看着这幅“不成体统”的画面,那张万年威严的脸上,线条却不自觉地柔和了下来。他第一次觉得,这种充满了烟火气的吵闹,这种鲜活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圆满。

    首阳山,八景宫。

    太清老子凭栏而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天地间那一度被强行“理顺”的道韵,此刻又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无常、混沌、却又生生不息。一阵清风拂过,吹动了他的白发和衣袍,风中带着青草的芬芳和泥土的气息。

    老子缓缓闭上眼,脸上露出了一个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这,才是他的“无为之道”。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劫后余生的安宁与喜悦中时,盘古殿前的沈武,却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目光没有看向昆仑,也没有望向首阳,而是穿过无尽的山川,投向了遥远的东海之滨。

    那里,曾被他用大梦天书的力量,布下了一片与整个洪死世界隔绝的“心念隔离区”。

    “剧本的第一幕落下了,”他轻声自语,声音沙哑得厉害,“那么,第二幕的演员,也该登场了。”

    他心念微动,燃尽神魂后仅存的一丝力量,解开了那道无形的屏障。

    轰!

    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堤坝被撤去。

    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从东海之滨,涌入了刚刚重获新生的洪荒大陆。

    当洪荒万灵还在笨拙地适应着“失而复得”的七情六欲,还在为这突如其来的真实感而感到迷茫与狂喜时,一支队伍,沉默地踏上了大陆的土地。

    那是人族。

    在整个洪荒都陷入“完美”逻辑的狂欢,又经历“系统崩溃”的天地剧变的这数百年间,他们,在这片被遗忘的隔离区内,过着最原始、最艰难,也最真实的生活。

    他们狩猎、钻木、筑巢、繁衍。他们会因为食物短缺而焦虑,会因为族人离世而悲伤,会因为新生儿的啼哭而喜悦,会因为点燃第一簇火焰而欢呼。

    他们的修为,可能是整个洪荒万族之中最低的。最强者,也不过地仙之境。

    但他们的眼神,却充满了那些刚刚“活”过来的先天神魔、大罗金仙所没有的东西。

    那是被苦难磨砺出的坚韧,是在一次次试错中积累出的智慧,更是对“活着”这件事本身,最深刻、最质朴的理解。

    队伍的最前方,是三道身影。

    为首的燧人氏,手中高举着一根燃烧的木杖,那跳动的火焰并不明亮,却驱散了他们前行路上的迷茫。

    他身旁的有巢氏,肩上扛着用藤木搭建的简陋屋梁,眼神中是对“家”的渴望。

    最后方的缁衣氏,正细心地为一个孩童整理着身上粗糙的兽皮衣,目光温柔而坚定。

    在他们的身后,是成千上万的族人。他们扶老携幼,手持着简陋的石斧、木矛,沉默而坚定地,一步一步,朝着大陆的中心,朝着那传说中的不周山,跋涉而来。

    他们是这场席卷三界的终极战争中,唯一没有参战的族群。

    却也正是他们,在所有人都迷失于“完美”的虚妄中时,如同一群孤独的守夜人,守护了那份最宝贵、最真实的“文明火种”。

    这支队伍的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顶尖大能的目光。

    三清、十二祖巫、帝俊太一……这些刚刚还在为胜利而松懈的大佬们,看着这支弱小、原始,却精神饱满得可怕的队伍,目光都变得复杂起来。

    他们终于明白了。

    他们豁然开朗。

    原来,在他们与天外邪魔于“高维战场”进行生死搏杀的时候,沈武,这个一直以来的总导演,早已在棋盘的另一端,落下了这枚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棋。

    这枚棋子,没有参与最终的绝杀,却比那惊天动地的“唯心之矛”,更加致命。

    它从根源上,否定了“观测者”那套“完美逻辑”的意义。

    只要这支队伍还存在,只要他们还在真实地哭、真实地笑、真实地挣扎求生,“真实”本身,就不会消亡。

    人族的孤独远征结束了。

    但他们作为这个刚刚破碎又重获新生的世界里,唯一的“文明火种”,那真正波澜壮阔的远征,才刚刚拉开序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洪荒:我巫族不争霸,只下大棋不错,请把《洪荒:我巫族不争霸,只下大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洪荒:我巫族不争霸,只下大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