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龙归

    孟秋之秋,一死一生。

    宣室殿上。

    参政议政王大臣和中外两朝公卿大夫、列侯亲贵、宗室大臣为之默然。

    南阳龙子顺利降生,这没有什么好说的,甘泉离宫蛟龙之死,医者写的很详细,王公大臣也看的很认真。

    齐王刘闳从生病,到发病,再到病亡,几乎所有过程都予以记载,包括死因,也予以了论断,“惊悸而死”。

    陛下、上君之争,博弈在方方面面,执政和权谋是一方面,国储之位和外戚能力是另一方面。

    在朝廷内外,始终流传着一个传言,齐王、燕王、广陵王三王获封之时,陛下曾对齐王母,即王夫人有言,“太子运好、城深、杀重,皆夺天地造化,必当难寿,尔当勉励之”。

    而陛下退守甘泉离宫后,长安之夜发生,上君使燕王、广陵王消失于人前,陛下不得不入野南巡,病重的王夫人和照顾老母的齐王殿下没有跟随而去。

    这桩桩件件的事,早就超过了年幼无知却多惊多俱的稚童心理承受能力,况且,稚童本就体弱,就在病母榻侧,容易染疾,一来二去,王夫人病稍好,刘闳便病重了,未几日,便夭折了。

    王公大臣们不知道上君对死去王弟的具体态度,就不知道该上疏如何治丧,索性默哀当场。

    御座之上,刘据看着甘泉离宫方面的呈文,心里既没有喜,也没有悲,更对稚童的兄弟们没有恶。

    燕王、广陵王是被他从人前消失的,但两兄弟依然好好活着,甚至其母李姬主动请奏,要去陪伴照顾他们,刘据都同意了。

    有母亲照顾,衣食无忧,这和身处皇宫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比皇宫还要好。

    刘据剥夺的,唯有他们见到父皇的权力,但按照大汉藩封制度,获封为王后,刘旦、刘胥就该前往燕地、广陵地就藩,除少数诏见外不能入京,也没见到父皇的可能,再有,以父皇恶劣的性格,想不想见他们还是一回事。

    至于这齐王刘闳,在父皇南巡后,甘泉离宫俨然成了事实上的“齐王宫”,一切用度,朝廷都以王者用度供给,不会任何缺少,刘据也从来没有因为流言蜚语下手暗害。

    对此,刘据没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痛惜,更多的是“齐王不该生在帝王家”的感慨,或许,换于寻常民家可以健健康康长大成人。

    “宗正卿。”

    “臣在。”刘辟强出班躬立。

    “赐金缕玉衣,停殡五日,三月春发之后,以诸侯王礼入葬。”刘据望着他说道。

    金缕玉衣是大汉皇帝及诸侯王死后使用的最高规格殓服,以金丝编缀玉片制成,形如人体,又称“玉匣”或“玉柙”。

    金缕玉衣外观与人体一致,由头罩、上衣、袖筒、手套、裤筒、脚套等部分组成,各部位独立制作后以金丝编缀。

    头部设眼盖、鼻塞、耳塞、口含,下腹部配有生殖器罩盒与肛门塞,均为玉制,玉衣胸前与背后置有十八块玉璧,颈部常佩玛瑙珠串,腰部系玉带钩,整体形制仿古代铠甲,结构严密,贴合身形。

    玉为“山岳精英”,塞入九窍可防精气之泄,以期尸骨不腐。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千百年后,尸骨不存,金玉仍在,奢华又无用,但刘据不至于在死人身上扣扣搜搜,落人口实。

    《礼记·王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其中,“殡”指的是停止葬礼,意味着停放尸体的时间,而“七月而葬”则意味着天子去世后,灵柩需要安放七个月才能入葬。

    同理,诸侯王五日停葬,灵柩安放五个月入葬,不过,诸侯丧葬往往不能如天子丧葬那般得到严格执行,大汉三月即下。

    值得一提的是,天子、诸侯王停尸停葬数月,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尊荣,而是确保死者真正死亡,以免误判生死。

    太常丞索庐参很想以齐王之死来推行墨家的“节葬”之礼,但见朝堂气氛不对,继续保持了沉默。

    “是,上君。”刘辟强领命。

    王者亡故,国之大痛,大殿里的绣墩皆被撤去,丞相公孙弘直接躬身下拜道:“上君,请为齐王殿下择谥。”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从西周而始,有美谥、平谥、恶谥。

    刘据对刘闳葬礼都没有克扣,在谥号上更不会故意折扣,以刘闳的年岁,平谥不多。

    一曰:哀,二曰:殇,三曰:思,四曰:悼。

    “哀”指帝王、诸侯等在位期间遭遇不幸或早逝,表达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殇”指未成年或年少早逝的帝王、诸侯等,表示对其早逝的哀悼。

    “思”和“悼”,刘据以兄长之身赋予并不合适。

    所以,不必过多思考,刘据便做出了决定,轻声道:“殇!”

    公孙弘、刘辟强同躬身领命,“是,上君。”

    齐殇王刘闳,盖棺定论。

    “太常卿。”

    “臣在。”平曲侯周建德应声出班。

    “向南阳方面告知齐殇王死讯,准父皇回甘泉离宫。”刘据沉吟道。

    父生子死,人之大怮,没有理由阻止一个父亲为死去的儿子送葬,此乃人伦。

    “是,上君。”周建德领命。

    “死生相继,死者入葬,生者迎新,自然循环,赐玉璋。”刘据再道。

    照祖制,龙嗣降生,子赐玉璋,女赐如意,虽然父皇活着,刘据代行赏赐略显怪异,但大汉自有国情在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宗正卿,这你来办。”

    死生不同属,也不能同路,送齐王刘闳死讯的和送赐玉璋的,要是不同的衙署和人,同去南阳,但走的路却不能一样,前者走武关,后者出函谷。

    “臣遵旨。”刘辟强再领命。

    “长安城诸侯王公大臣分次前往甘泉离宫悼念,勿失国政。”

    “臣等遵旨!”两朝俯首。(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不错,请把《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