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将相

    华灯初上,行人如织。

    皇太子令,一年岁首定为大汉庆日、功日,国休一旬。

    长安内外,山呼万岁。

    初雪早至,瑞兆丰年。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丞相公孙弘夤夜觐见。

    宣室殿前,被特赐宫中乘马、配剑行走的舅甥俩,见到公孙弘的抬舆,趁势翻身下马,结束了这份炫耀示众。

    “老相国。”卫青、霍去病前迎道。

    不过,公孙弘似乎在苦心积虑想着什么,没有注意到抬舆落下,也没有注意到这对舅甥。

    “师相?”墨子墨敲了敲舆杆,提醒道。

    公孙弘这才回过神,连忙下了抬舆,拱手道:“秦君!”“宛君!”

    “老相国,使不得。”

    卫青搀扶住公孙弘,向着大殿拾级而上,霍去病让墨子墨先去廊前候着,今夜之会,将摒弃闲人。

    羽林垂首。

    卫青注意到公孙弘脚步稳重有异,前路茫茫虚浮,不动声色地以巧劲托住老丞相登阶,轻声道:“老相国,在忧虑什么?”

    “新相人选。”公孙弘毫不掩饰道。

    君权、相权多有类同,储君之事很重要,储相之位也很重要,尴尬的是,作为大汉丞相,公孙弘却面临后继无人之境,如果不能解决,这将是他此生最大的失败。

    “张汤不可吗?”卫青询问道。

    绣衣直指御史在代地之战中,为大军提供了不小助力,诸多匈奴部落酋长逃亡,都是该衙署的密使追寻到的。

    以卫青之见,张汤作为不俗,颇有见地,将来堪当大任,辅佐上君,是很合适接替公孙弘的人选。

    “张汤太脏,难等大雅之堂,不宜为上君之相。”公孙弘摇摇头道。

    “过去的事,张汤不是把自己洗洗涮涮干净了吗?”

    绣衣直指御史崛起后,张汤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经的罪恶掩盖住,现在可以说是个“干净人”。

    公孙弘再次摇摇头,说道:“常言说得好:‘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掩饰再好,也无法消去丑恶的本质,一旦大日照射到,那将是上君朝廷最大的丑闻,况且,张汤生性贪婪,做事不计后果,秦君、宛君的手上,或握有张汤的证据吧?”

    卫青面无表情回道:“这怎么会有呢?”

    霍去病到底年轻,不由得回忆起陛下初病,张汤迫不及待向上君表忠心,而于书信中对人子为陛下拟好谥号的事。

    “孝武帝”,倒是贴切。

    大汉以“忠”、“孝”治国,那封信,可以轻易毁了张汤所有,上君把信给了他,他当场就把信给毁了。

    老相国貌似知道很多事情,证据是没了,但对张汤的描述却十分的对,霍去病也认为张汤不是合适的大汉丞相人选。

    公孙弘没有在意舅甥俩的神情和回答,自顾自说道:“既然秦君、宛君手里有置张汤于死地的证据,其他人也会有,如果让张汤登上相位,为他人所挟,那会成为大汉的灾难。”

    卫青默然。

    霍去病认同颔首。

    “如果张家有人可为大汉丞相,张汤次子安世,都在张汤先。”公孙弘叹息道。

    公孙家,是虎父犬子兔孙,一代不如一代,张汤,是虎父虎子,一代更比一代强,张汤两个儿子,张贺、张安世都早慧,尤其是张安世,小小年纪,表露出将相之风,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可惜,他太老了,等不到张安世成长起来就已经死了。

    别说他不想把大汉公器私相授受,就是想也不行。

    “廷尉卿呢?”

    想起那位犬在狼群的故吏边通,公孙弘哑然笑道:“是卿才,而非公才,更非相才,能居卿大夫位,便是运道使然,再进一步,就会万劫不复。”

    “丞相门下司直、长史?”

    “运道不及廷尉卿。”

    运气、实力,或者说运气也是实力一部分,司直朱买臣、长史王朝的实力与廷尉卿边通相差无几,运道还不如边通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为大汉丞相呢?

    “朝中公卿,大多如此。”卫青咋舌道。

    “是啊。”

    公孙弘重重点头,无奈道:“这是陛下执政时期的旧臣公卿,也是大汉资质最差的一代公卿!”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公羊大兴,替黄老而成显学,中外两朝公卿大夫、列侯亲贵、宗室大臣大多受其影响。

    而影响最深的,是“大复仇”。

    九世之仇,乃至百世之仇,犹可报也,一度使得天下私斗不休,这,正是陛下施行酷吏政治的“土壤”。

    新仇旧恨之中,无数臣民忘记了“通三统”、“张三世”、“异内外”,才是公羊家主要义理。

    通三统,是指公羊学派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认为夏、商、周三代各有其统绪,后王继承前王的法统,强调历史的连续和变通,以史为鉴,方知兴衰。

    张三世,是公羊家将春秋时代分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三个阶段,用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说明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

    何休进一步发挥,将三世与“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对应,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异外内,是指区别内外、亲疏、华夷,强调内外有别,华夏与夷狄有明确的界限,是春秋大义中的重要内容。

    《春秋》严夷夏之大防,斥夷狄之行,若夷狄慕礼义,则褒之乃至进之以“中国”,华夷之辨。

    这一代接受或执行酷吏手段的两朝官吏,脑海中充斥着仇恨和杀戮之念,崇尚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根本没有可以为相者,可以说,这是被陛下毁掉的一代官吏。

    “没有老相国说的这么严重吧?”

    霍去病接言,疑惑道:“陛下教了我不少,完全没有影响到我。”

    他对仇恨和杀戮没有丝毫兴趣。

    “冠军侯在河西杀了多少匈奴人?”

    公孙弘嘴角抽动,无语道:“冠军侯又知我丞相府近日收到了多少参劾您的章疏?”

    手染匈奴十数万血,杀绝了右贤王本部,没有仇恨,不喜杀戮是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不错,请把《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