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蒋委员长

    李崇文不在意的说道:“国营农场的拖拉机不就是谢尔曼坦克改的吗?”

    “我们把这些拖拉机改回去不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的拖拉机多到用不完,普通老百姓又舍不得买这么贵的拖拉机。”

    “到时候,内阁按照谢尔曼坦克的出厂价卖给缅甸联邦政府就可以了。”

    李崇文想到国内那大量的谢尔曼坦克就有些头痛,当初想的很好,改成拖拉机用于耕地和开荒,结果农民根本舍不得用手里的钱,购买拖拉机。

    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中那些发了财的农民,相比于购买拖拉机(谢尔曼坦克),他们更加倾向于多屯一点粮食,甚至是盖一座青砖大瓦房。

    南华政府只好在农村设立农机站,在农民需要的时候,低价出租拖拉机(谢尔曼坦克)。其他的谢尔曼坦克都安排到国营农场中,有的还被改装成运输车。

    “非武器类的订单呢,这方面能争取到吗?”

    相比军工订单,李崇文更关注非武器类的军需订单,这方面可以促进南华共和国的工业快速发展。

    非武器类军需物资包括军用被子(如军服、军靴)、食品(如压缩饼干、罐头)、药品(如急救包、抗生素)、通讯设备(如无线电收发报机)、导航工具(如指南针、雷达部件)等。

    这些物资的订单,对于即将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出口导向经济政策的南华共和国来说,非常重要。

    陈德明说道:“这方面没有问题。”

    “如果军工类的订单可能被鹰酱国内的军工厂截胡,那么非武器类的订单就容易很多了。”

    “这方面的订单,威尔逊大使已经获得华府的同意,可以交一部分订单给南华共和国。”

    “不过,日本和韩国也在争取这方面的订单,导致这类非武器类军需订单的价格,估计不会太高,利润可能相对较少。”

    “有就可以了,尽量多争取一些吧!”

    李崇文知道鹰酱不会把所有订单分给南华的,便宜的非武器类军需供应,可以降低了鹰酱的战争成本,日本、南华、韩国三国的劳动力成本都远远低于鹰酱本土。

    另外,把订单分给鹰酱在亚洲的军事盟友,也进一步强化了东亚三国和鹰酱的同盟关系。

    沈磊一言难尽的表情说道:“总统阁下,关于这些军需订单,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东番那边联系我们,说想要和我们合作,一起争取多一些鹰酱的军需订单。”

    李崇文有些惊讶的说道:“东番也想分一杯羹?那位委员长已经整顿好内部的情况了?”

    “他们有能力生产鹰酱需要的产品吗?”

    “我可听说,那位蒋委员长最近关心的都是什么时候可以反攻中原的白日梦。”

    李崇文好久没有听到那位委员长的消息了,现在突然出现,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听到那位蒋委员长居然想要发展经济,他怎么就不相信呢!

    他反攻回去的白日梦都做了五年了,还是不愿意醒。在朝鲜战争后,他居然还想着什么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梦话。

    李崇文现在都不敢保证南华的国防军在面对兔子有全胜的把握,也不知道那位蒋委员长哪里来的自信。

    更何况,东番现在的情况非常堵复杂。

    南华共和国招募许多国民政府在各国大使馆的员工,甚至连顾维钧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跳槽,那位蒋委员长都没有时间联系南华共和国。

    国民政府在1949年败退东番的时候,就面临着政治合法性危机,即失去了中原的统治权与内部派系斗争,如CC派、黄埔系等。

    那位蒋委员长为巩固统治,开始整顿内部权力结构,在1950年3月,这位蒋委员长宣布复职“总统”,更换了行政院长,陈接替了阎、吴等人的关键职位,削弱了反对势力,确立了以蒋氏父子为核心的独裁统治。

    还宣布实施戒严体制,将全岛划定为“戒严接战区域”,实行报禁、党禁、集会游行管制等,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东番。

    根据南华情报部门的不完全统计,1949到1952年间,东番当局用间谍的罪名处决了4000-5000人,大量民众被捕或监禁。

    还推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准则,将国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如小学开设古文、毛笔字课程,试图通过文化认同巩固政权合法性。

    “总统阁下,从经济层面来看,东番的经济已经恢复过来了,他们应该是看到我们在朝鲜战争获得的巨大利益,才想要分一杯羹的。”

    “现在缅甸极有可能演变为东南亚的朝鲜战争,但是,东番要面对日本和韩国的竞争,所以东番想要和我们合作。”

    “国民政府在败退到东番的时候,东番的经济面临生产失调、通货膨胀、物资匮乏,以及600万人口激增到800多万。”

    “为扭转崩溃的局面,东番推行了土地改革与以农业培养工业的政策。”

    东番的土地改革措施,先是三七五减租,限制地主地租,再推行公地放领,政府将公有土地出售给农民,最后通过《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强制征收地主超额土地,转售给农民。

    东番还通过农复会,就是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来推广农业技术,包括化学肥料、农机具,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东番的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在1952年的时候,东番的农业产量就达到150万吨了,这超过了二战前东番的最高水平。”

    “在以农业培养工业方面,东番政府还通过低粮价政策,包括田赋征实、肥料换谷等措施,将农业剩余转移至工业,积累了工业发展积资本。”

    “东番是优先发展电力、肥料、纺织等进口替代工业,在1953年开始建设的大甲溪水电工程就是明显的例子,这解决了东番工业资源短缺问题。”

    “当然,这里面鹰酱的作用也很大,在1950年到1955年期间,鹰酱一共向东番提供了1.1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主要用于购买粮食、纺织品和工业原料,以及支持东番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设备进口。”

    “东番的工业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轻工业方面还是有一些发展的,他们完全可以完成一部分简单的订单。”

    “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次机会招揽一些东番的人才。”

    陈德明对于和东番合作这件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虽说自南华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在努力挖东番的墙角。

    李崇文严重怀疑借着合作的名义,去挖蒋委员长墙角的行为,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这能行吗?”

    “那位蒋委员长在东番岛内,对南华共和国的防范,几乎和兔子是一个级别的。”

    “听说兰芳共和国(新桂系)成立后,李长官拉走了东番一大批人才,那位蒋委员长可没少骂我娘希匹!”

    “噢!顾维钧任职南华共和国驻鹰酱大使的时候,他又骂了我一次,那一次据说整个府邸的人都听到了!”

    陈德明厚颜无耻的说道。

    “阁下,赚钱嘛!不寒颤!”

    李崇文也不知道陈德明说的是他还是那位蒋委员长。

    “阁下,通过和东番的合作,可以降低双方较为紧张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招揽东番的人才,特别是理工科的人才。”

    “至于这些人才到了南华后,那位蒋委员长会不会翻脸就不关我陈某人什么事了。”

    “再说了,那位蒋委员长也未必会翻脸。”

    赵志远听到要挖那位蒋委员长的墙角,想到东番那边的大裁军,据说已经裁掉50多万的士兵。

    那些被裁士兵85%以上都是20-40岁的青壮年,来自中原各省,无东番本地社会关系。

    这些士兵退役的时候,只能领取少量退伍金,约合当时1-5美元,无住房、医疗等保障。

    被裁士兵的生活状况极为艰难,因为没有专业技能,只能从事底层体力劳动,如拉三轮车、卖小吃、收破烂或者沿街乞讨。

    还会被东番本地居民歧视,被视为外来者,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总统阁下,东番那边被裁军的普通士兵,我们觉得也是可以招揽。”

    “当然,不是给南华共和国招揽,而是给东南亚那些华人邦国。”

    “这些华人邦国的华人数量太少了,军事力量也不怎么样,时常面临土著的威胁,刚好这些普通士兵可以移民过去。”

    李崇文在思考这个方法可不可行,东番那些兵痞去到那些华人邦国,说不定会闹出不好的事情。到时候,影响到南华共和国和这些华人邦国的友好关系就不好了。

    而且,自从兰芳共和国(新桂系)当初拉走一大批人后,东番就限制人口外流了。

    陈德明知道总统的顾虑,便开口说道:“阁下,这件事我们完全可以作为联络方,帮华人邦国和东番联系,让他们自己谈判,我们不干涉。”

    李崇文说道:“那好,等我们和东番达成合作意向后,再联系那几个华人邦国!”

    “德明,和东番合作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达成口头协议就好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不错,请把《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