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内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南缅的局势却越发不容乐观。
1956年吴努当选缅甸总统后,为了彻底掌控政权不被赶下台,实行了独裁统治,推行一系列高压政策。
禁止反对党活动,镇压民主运动,甚至对佛教徒进行宗教迫害,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同时,为阻止北缅渗透,吴努政权不顾反对,强制推行战略村计划,将农村居民赶入带铁丝网、壕沟和碉堡的村寨,企图割断南北联系。
吴努政权大规模逮捕、处决疑似北缅的情报人员,根据不完全统计,1956-1957年,共有1.8万名人被处死,1.4万人被捕。
选举结束后,北缅临时政府正式提出“推翻美吴独裁统治、建设独立民主缅甸”的纲领。
在1956年12月,北缅将南方分散的武装力量统一为“缅甸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开始对南缅政权发动游击战争。
北缅的反抗运动迅速发展,至1957年11月份为止。北缅的游击队在兔子教官的指导下,已控制南缅五分之三的土地和四分之二的人口,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
11月份伊洛瓦底江平原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成熟的光芒。
微风拂过,稻浪层层翻滚,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湿土、稻香与若有若无的硝烟味。
北缅游击队的战士阿山正趴在田埂边的草丛里,手上牵着一枚自制地雷的拉绳——那是用前不久缴获的迫击炮炮弹改造的,外壳有些锈迹,但里面藏着致命的威力。
他的目光越过层层稻穗,盯着远处尘土飞扬的公路,那里正传来南缅军队卡车的声音。
“来了!”身边的战友阿水压低声音。
他们所在的曼德勒省,早已被北缅游击队视为自己的控制区了。
在这些被仰光政府视为边缘地带的乡村,北缅建立了完整的基层组织,农民们白天种田,夜里就成了运送弹药、挖掘地道的游击队后勤兵。
阿山是土生土长的曼德勒人,一年前,南缅政府军以“清剿匪徒”为名,抢劫了他的村子,敢于反抗的父亲也被他们带走,再也没有回来了。
如今,他成了一名游击队的士兵,就是为父报仇,在政府军的车队经过的地方制造惊喜。
南缅车队的轮廓逐渐清晰,一共三辆,前后两辆是载满士兵的敞篷卡车,中间那一辆估计是拉着弹药的。
南缅士兵们斜靠在车厢栏板上,有的叼着香烟,有的把玩着步枪,脸上满是懈怠。
他们习惯了在公路上耀武扬威,却忘了这片土地早已经是游击队频繁出现的区域。
“倒数三个数。”
阿山的手紧紧握在拉绳上,绳子的另一端连着埋在公路路基下的三枚连环地雷。
“三,二,一!”
随着他猛地一拉,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划破了稻田的宁静。
最前面的那辆满载南缅士兵的卡车瞬间被掀翻,火光冲天,卡车上的士兵接二连三地被抛到车外。
后面卡车上的士兵惊叫着跳下车,却陷入了更大的恐慌,稻田里突然冒出许多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手里拿着莫辛纳甘步枪的游击队员,枪声、喊杀声与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阿山紧张的握着一把老旧的莫辛纳甘步枪,跟着战友们冲锋。这是他第一次战斗,心情有些紧张,他看到一个南缅士兵慌乱中掉进了稻田。
“阿山,快!”
在班长的催促下,阿山当即冲了上去。
当阿山的枪口对准他时,才发现对方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
少年吓得浑身发抖,举高双手,嘴里喊着“不要杀我”,手里的步枪不知道掉在哪里了。
阿山的手指顿了顿。
他想起了自己被南缅军队害死的父亲,想起了每天都在挨饿的母亲和妹妹。
可眼前这张和他一样年轻稚嫩,却又充满恐惧的脸,又让他下不了手,这可是活生生的人。
“缴枪不杀!”他用缅语喊道,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场伏击战只持续了二十分钟,南缅军队伤亡过半,剩下的人要么被俘,要么狼狈逃窜。
游击队员们迅速打扫战场,收集弹药和物资,然后消失在茫茫稻浪中。
临走前,阿山看着被炸毁的卡车和满地的尸体,心里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一丝不被察觉的疑问。
他不知道,这样的战斗还会不会上演,什么时候,他才可以回家安心种田。
在南缅,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游击队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充足的补给,却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农民的支持,将南缅政府军拖入了游击战的泥潭。
他们挖地道、埋地雷、打伏击,借着老百姓嗯掩护神出鬼没,让南缅政府军防不胜防。
还好吴努政权在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的控制力还不错,北缅游击队的渗透还不是很严重。
仰光的报纸每天都在吹嘘“清剿匪徒”的战绩,可现实却是,在和北缅接壤的几个省份政府军被北缅游击队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蜷缩在县城和主要公路的沿线,广大的农村地区早已成了北缅游击队的天下了。
南缅总统吴努坐在仰光的总统府里,看着桌上的战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战报上写着,仅上个月,政府军就有三百多人阵亡,五十多辆军车被炸毁,而他们消灭的游击队却微乎其微。
更让他头疼的是,北缅游击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甚至仰光附近的农村也开始出现游击队,甚至有些城市里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也开始偷偷支持北缅。
“饭桶!都是饭桶!”吴努将战报狠狠摔在桌上,对着国防部长德钦怒吼道。
“我给你那么多军费,那么多美式装备,你却连一群农民都对付不了?”
国防部长德钦低着头,冷汗直流说道:“舅舅,北缅的游击队太狡猾了。”
“他们藏在农村里,和农民混在一起,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是游击队,谁是普通百姓。”
“还有,北缅游击队经常打了就跑,我们根本抓不住他们。”
吴努烦躁地踱步,他知道德钦说的是实话。
“必须加强对农村的控制,宁可杀错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助,德钦,你去联系鹰酱大使馆,说我有要事相谈。”
吴努希望可以鹰酱可以多派一些兵过来,不然凭借政府军现在的情况,他不敢想象,在北缅主力军南下时,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
1958年1月2日,洛京
“游京繁华 你看美人蒙纱。”
“锦袍跨马 威风凛凛 寻她。”
“我走在长街中 听戏子唱京城。”
“人杂乱戏小丑 叶黄褪入长秋。”
“悠悠的古城中 听美人奏琴声。”
“朗朗夜色星空 望孩童放花灯。”
李崇文看着车窗外繁华的街道轻声哼唱着。
沈磊觉得总统和鹰酱已经达成一致了,呵叻高原是南华的囊中之物了,要不然总统不会有心情,唱着小曲游览洛京。
对了,洛阳现已改名为洛京。
洛阳因为与中原的城市重名的缘故,在国会议员的抗议下,总统不得不对洛阳进行改名。
“洛京这几个月兴建的宋制现代化建筑,法兰西风格的建筑少了很多啊!”
南华的建筑设计师大多学习的是法国的建筑设计,这就导致南华国内的现代化建筑,都是法兰西的风格。
特别是琅琊(原西贡)的现代化建筑,如果不知情的人,第一次来到琅琊府都会以为来到的是法国某一座城市。
最近这几个月,洛京的柬埔寨风格建筑开始大规模拆除,建立起来的不再是法兰西风格的现代建筑,而是有着浓厚宋朝风格的现代化建筑。
“这说明大家都觉得总统您的眼光独到!”
沈磊知道这是下面的人在拍总统的马屁,自从总统把自己的家改造成,宋朝风格的现代化园林后,下面的人纷纷效仿。
南华现在的房地产开发都掌握在国有企业的手里,下面的建筑公司想要拿到订单,有什么风格比总统喜欢的风格,更容易中标的。
“小磊,你这马屁拍得不比那些人差啊!”
“说回正事,后面通知参谋本部,把负责增援西征部队的五万国防军都撤回来吧。”
“总统,这……!”
“西征要放弃了吗?”
李崇文摇了摇头,把手上刚和鹰酱达成的秘密协议递给沈磊,让他仔细看看。
协议规定,南华不派兵干涉泰国内战,原本增援西征部队的五万国防军将前往缅甸,和鹰酱军队一起防备北缅的南下。
与之相对的,鹰酱不干涉泰国呵叻高原的归属,要是当地的居民愿意公投加入南华,那么鹰酱愿意秉承联合国民族自决的原则,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
“那已经前往叻高原的五万先遣军呢?”
沈磊知道南华五万精锐部队,已经分散隐藏到各地的集体农庄里,这五万人不需要撤回吗?
“他们是拿着泰国的国籍,是泰国东北军的军人,不再是南华的军人了。”
“告诉周文山,他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南华会在4月中旬申请加入联合国。”
“他需要在4月前,完成击溃泰国中央军的任务,并把泰国呵叻高原彻底掌握在手里,并顺利完成公投,不能有任何意外。”
“还有,这次他们没有任何支援,而且不能跨过栋帕费耶山和山甘烹山脉一步。”
“明白!”
沈磊没想到还有这么苛刻的条件,要知道是泰国中央军的兵力可是高达30万,而且大多是经历过战争的老兵。
而南华在呵叻高原的军队除了5万精锐部队外,只有8万集体农庄的守备部队。
这场仗有些难打啊!不过必要的时候,周文山还可以动用80万华人负责军队的后勤。(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