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勿听周都督之言

    “黄某已前往许昌,正寻找大人!”暗卫答道。

    苏晨微微皱眉,略显无奈。

    原本他来荆州是为了找黄月英,不料黄月英却去了许昌。

    苏晨本想告知黄月英前往江陵,但转念一想,两地遥远,且自己归期将近,需返回许昌。

    不如让黄月英暂留许昌,待他回程时再相见。

    想通后,苏晨立即书信一封,“务必将此信交予月英。”

    “遵命。”暗卫领命离去。

    苏晨心中大石落地,历经寻觅,终得她消息。

    与此同时,江夏,诸葛亮宅中。

    诸葛亮手持一张张设计图,眉头紧皱,仔细研究。

    图中连弩若制成,必为利器。

    然而,他费尽心思,仍无法完善。

    术业有专攻,即便智慧如诸葛亮,也难以仅凭图纸制成连弩。

    “若月英在此便好,她精通机关,或许早已制成此弩。”

    “多亏黄老丈玉成我与月英的婚事,能得此贤妻,吾心足矣!”

    诸葛亮凝视着手中的图纸,月英那温婉的面庞浮现在眼前,嘴角不禁泛起一抹微笑。

    随即,他挥毫泼墨,书信一封,唤来亲兵吩咐:“速将此信送往襄阳黄家。”

    亲兵领命而去,诸葛亮起身,凭窗而立,轻声吟诵:“伊人宛在,水畔一方。”

    光阴似箭,五日一晃而过。

    东吴派遣三万精兵驻守庐江各城,五百艘战舰满载钱粮,以备庐江府库之需。

    孙权宽宏大量,不计庐江世家之叛,此举深得世家之心。

    东吴迅即掌控庐江全局。

    孙权与周瑜等人神色稍缓,东吴群臣亦然。

    虽兵马府库多为刘备所掠,但主公基业得以保全。

    东吴富饶,粮草无忧,唯失数万将士,令人扼腕。

    此刻,孙权、周瑜一行已抵庐江。

    太守府中,孙权端坐主位,周瑜、鲁肃侍立左右。

    庐江残余世家毕恭毕敬,静待孙权指示。

    鲁肃趋前禀报:“主公,庐江各郡皆已收复,唯钱粮兵员有损,百姓安居乐业,管理得当,年内即可复旧。”

    孙权点头,颇为赞许。

    然念及损失,心痛难免,对刘备之恨更添几分。

    “庐江今年税赋减半,勿扰百姓春耕,且无偿分发粮种,鼓励垦荒,新开之地,三年免税。”

    “望早日充盈庐江府库。”

    孙权环视世家,略作思量后言道。

    庐江地广人稀,田土丰饶。

    欲盈府库,须自百姓手中购粮。

    垦荒乃最直接之法。

    世家齐声道:“主公英明!”

    鲁肃满心欢喜,深深鞠躬道:“吴侯实为明君。”

    “诚然,相较吴侯之仁义,刘备显得颇为虚情假意。”

    “我等愿为吴侯解忧,我家愿献八千石粮草,充实庐江府库。”

    “我愿出一万石。”

    “另加八千石粮草,一万五千匹布!”

    见孙权对百姓仁爱有加,厅中世家认定其为宽厚之主,不会追究旧账,于是纷纷挺身而出,慷慨捐赠。

    此举一为修补与江东的关系,二为讨好孙权,避免日后遭清算。

    孙权见状,脸上露出满意笑容。

    他此前的举动,意在向世家示好,而今成效显著,超乎预料。

    短时间内,便筹集了十万石以上粮草、七八万钱、十余万匹布。

    孙权心中暗叹,世家果然富甲一方。

    虽有抄家豪族、掠夺珍宝之念,却迅速压下。

    曹操这等枭雄尚不敢轻举妄动,自己又岂敢轻易得罪?

    对世家只能怀柔,偶尔压制,不可决裂。

    刘备因得罪庐江世家,筹措军粮艰难,价格高昂,便是前车之鉴。

    若非黄家、刘家调解,刘备至今仍难脱困。

    孙权自然引以为戒。

    “诸位厚意,我心领了。”

    “你们退下吧。”

    孙权含笑摆手。

    众人松了口气,恭敬离去。

    “主公此计甚妙!”

    鲁肃眼神一亮,终悟孙权深意。

    他非但不怪,反觉此乃明君风范。

    “主公仅凭数言,便消解庐江世家敌意,还获大量粮草财物,肃真心钦佩!”

    鲁肃随之附和。

    “子敬,你又客气了。”

    “你我之间,无需这些虚礼。”

    孙权虽面有严肃,笑意却藏不住。

    “哈哈,主公所言极是,肃一时激动了。”

    鲁肃笑着退回原处。

    周瑜旁观此景,待鲁肃离去后,上前道:“主公,江东看似安宁,但人心不稳,需一场胜仗稳军。”

    “末将愿领兵攻荆州!”

    周瑜言毕,气氛骤紧。

    鲁肃摇头叹息:“公瑾,江东正待重建,岂能经受战乱?”

    孙权未立即回应,只是默默注视周瑜。

    “子敬,曹操已北归,荆州兵力空虚,正是进攻良机。”

    “若错过此次,再难图荆州。”

    周瑜摇头,语气坚定:“我军虽疲,荆州军亦然?我军需休整,荆州军岂能例外?”

    “兵法讲究出其不意。

    荆州料我军不敢攻,定会疏于防备。”

    “若得主公应允,我愿亲率奇兵突袭荆州,必胜!”

    孙权闻言,不自觉点头。

    赤壁战后,江东受损,曹操亦然。

    且他被西凉马腾与北方匈奴牵制,北归带走精锐。

    据传,曹操领地两郡,驻军不过十万。

    若分散部署,江陵兵力难超六万。

    其余小城更不足为虑。

    此刻进攻,实为绝佳时机。

    “主公勿听周都督之言。”

    鲁肃继续劝阻,高声言:“曹仁守荆州,苏祭酒相辅,二人皆非凡品。”

    “更重要的是,他们已撤江夏守军三万入江陵,明显是有所准备,怎会无防?”

    孙权闻后,颇为赞同。

    若敌人未弃江夏,局势将明朗许多。

    他可与刘备分别进攻江陵与江夏。

    敌若调江陵之兵援江夏,则江陵必弱,他可趁机直捣江陵。

    反之,若增援江陵,江夏则空虚,刘备可顺势取之。

    届时,两城皆危!

    然而敌人早已识破此计,主动舍弃江夏,断了后顾之忧。

    虽失江夏,却固江陵。

    此招稳健,实则保住了荆州之基。

    孙权坚信,敌人此前必有筹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不错,请把《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