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盖章经济学

    离开办公室,进入后院的低温车间,陈响看到调温系统、成型机、输送线。

    输送线是分段式。

    没有灭菌环节,没有什么自动封装,纯人工操作。

    总共六个工人,不戴口罩、不戴手套,食物全程暴露在工人的呼吸中。

    “现在是雨季,常常下雨,生意没有那么好,等到明年五月旱季,生意会比现在好两倍。”

    雨季一样热,气温多数在25度之上,有时也会升到31度。

    也就是说当地一年两季都可以卖棒冰。

    “利润也会是现在的两倍,”站在成型机前,张兰兰极力为陈响介绍,“平时多发展下线,生意不会差。”

    ‘下线’指的是流动小贩,他们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每天来进货,走乡串巷,流动售卖。

    “张姐,你和大哥商量一下,”该知道的都知道了,陈响直奔主题,“确定租金。”

    “我可以做主...”张兰兰转头看向陈响,立起三根手指,“每年3万RMB,场地、设备,还有现在的下线都给你。”

    “张姐,”陈响语气冷静,眼神清澈,“你还有最后一次报价机会。”

    做生意,会一些察言观色本领,张兰兰从开始就知道不能小看陈响,所以报了一个偏高,却并不离谱的价格。

    受够了赚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看着陈响的眼睛,张兰兰郑重重新报价。

    “2.5万RMB每年,三月一付,合同签三年,三年内我们无权赶你走,你如果经营失败,随时可以把厂子还给我们。”

    陈响微笑,张兰兰的决定很明智,租出去正确选择。

    类似情况,穿越前陈响遇到很多,比如一家即将上市的纺织厂。

    证监的人不知道,巨大的厂区里面,名面上的老板却不生产任何一匹布。

    全部分租出去,由无数个小老板自行生产、自行销售。

    如此,名面上的老板是不是少赚很多钱?

    答案是。

    但他得到了‘省心’,得到了‘去风险’,只需要一间办公室,雇几个人,收一下租金。

    协调一下各个小老板之间的水电气排污指标,统一处理税务即可。

    又因为了解生产情况、了解纺织品价格,大老板收的租金,总能卡得刚刚好,让小老板们舍不得放手,干活又天天骂娘。

    直白一些解释,数据是公开信息,你赚你的钱,我赚我的钱。

    陈响现在情况也是一样。

    张兰兰拥有场地和设备,拿走大半利润。

    陈响接下生产、销售、风险,以及其它隐形成本,假如他没有办法改良产品、没办法卖更多,只能赚一点辛苦钱。

    有改良产品办法,陈响只思考一秒,前世职业习惯,向前伸出右手。

    张兰兰伸手与陈响握在一起。

    达成口头协议只是第一步,下午陈响与张兰兰夫妻一起到衙门注销现有营业执照。

    之所以注销,为的是‘安心’。

    如果陈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什么重大安全事故,他们赚那一点租金,还不够赔偿。

    注销营业执照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计算器上按下1000000数字。

    夫妻两人习以为常,熟练将一个装钱信封,盖在一叠文件下面,通过柜台推给办事员。

    陈响把送钱行为看在眼里,这就是所谓的‘隐形成本’。

    看似黑暗行为,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盖章经济学’。

    顺利注销执照,陈响核实夫妻两人对土地、房子,是否拥有清晰产权。

    核实土地需要到两个地方,一个是土地局,一个是当地村子。

    陈美丽前面提醒过,有时会出现土地管理局登记与村民诉求不同情况。

    花一些精力,确定土地权属没问题,确定不会被村民找麻烦。

    太阳下山之前,陈响签下合同,并支付三个月租金。

    拿到钱,张兰兰把两名老员工交给陈响,最后语重心长道,“陈弟,卖棒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果失败,请一定不要灰心,你的未来一定光芒万丈。”

    心疼陈响瘦弱,现在又要承担创业之苦,张兰兰老公轻拍陈响肩膀,“我们今晚飞走,你保重。”

    陈响对夫妻两人报以微笑,目送两人打车离开。

    ...

    拿到种子轮投资,成功租到场地设备,天气难得好,天黑时间陈响打摩的找到徐多田。

    送最后一个客人,徐多田在陈响对面坐下。

    “徐大哥,”陈响语气奇怪问,“我发现,你从来不和客人说客气话?”

    “不会,也没必要,客人来我这里吃饭,看重是价格、卫生、口感。”

    一份量大管饱的猪肉饭价格是15000盾,汇率变动大,换算成RMB,6元上下浮动。

    这种情况一年能存1亿盾,约4.5万RMB,不是一般辛苦。

    花一分钟时间,陈响把自己租到冰棒厂的事情介绍一遍。

    徐多田从16岁开始码头附近卖猪脚饭,今年26岁,对市场很了解,心里咯噔一下,“冰棍利润很低,很低。”

    “租下场地和设备之前,我看过东家的进货本和销售本,一支老冰棍的利润是9分RMB。”

    停顿一秒,陈响继续介绍,“我的办法是改良品质、增设新品种、把冰柜铺进商家。”

    黑夜里,雨蓬里吊着橘黄色白灼灯下,徐多田意外问,“你了解棒冰?”

    陈响点头,“我知道如何把棒冰快速做大。”

    还有半句话陈响没说,他只知道如何做大,不知如何做久,更不知如何做成百年企业。

    这不怪陈响,全怪前世某些雪糕企业,迅速爬起来,又迅速跌倒,过山车似的,没有给世人树立好榜样。

    “你现在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认同把冰柜铺进商店是好主意,希望陈响成功,徐多田关心问,“我或许可以帮上忙。”

    思路清晰,陈响脱口而出道,“我需要二手单温冰柜,五十台。”

    三宝垄是印尼第五大城市,人均GDP3000米元,电力普及约为90%。

    市区约有40%家庭拥有冰箱,农村约20%家庭拥有冰箱,整体属于中档电器,部分家庭通过分期购买。

    这些信息是陈响通过走访街边商家、与摩的司机聊天,得到的真实有效数据。

    同样了解当地情况,徐多田脱口而出道,“我认识一个二手电器商人,他住在雅加达,在三宝垄有分店。”

    “徐大哥,”陈响催促投资人,“请现在打电话,问他价格。”

    徐多田拿出直板诺某亚,找到号码拨打出去。

    很快得到报价,220升海尔单温冰柜,二手七成新,价格是3000RMB。

    卖给徐多田是3000RMB,卖给别人是3200RMB。

    而在东方大国,同规格、同公司产品,全新价格是2300–2500元之间。

    瞬间有身在东方大国,从德国进口先进设备的痛苦感。

    感觉这条路走不通,徐多田安慰陈响道,“还有办法,你嫂子去年八月,在妈祖庙附近救了一个落水游客。”

    “东方大国来的游客,也是做二手电器生意,等明天让你嫂子打跨国电话,看对方能否帮忙。”

    求人是件难为情的事情,可现实情况不允许脸皮薄,不允许不好意思,陈响重重点头。

    创业太难了,哪怕有前世金融分析师工作经历,也不容易。

    幸运遇到徐多田夫妇,这证明前身是有大福运的人,可惜死得早,不过没关系,他会带着他一起走向巅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印尼当财阀不错,请把《重生印尼当财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印尼当财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