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大钱被黑

    “爸爸好,”陈响客气与夫妇打招呼,“妈妈好。”

    男女主人与陈响打招呼,“大哥好。”

    印尼有很多民族,很多语言,各地陌生人之间多数以亲属称谓相称。

    对女性最尊敬的称呼是Ibu(妈妈),一般简称Bu。

    全国对男性的称呼是Papak(爸爸),几乎各地都简称Pak.

    回称是Kakak和Adiak,这两个称呼没有性别之分,可指兄弟,也可以指姐妹,但与长幼有关系。

    Kakak用在年纪较大的人身上。

    Adiak用在辈分较小的人身上。

    所以陈响叫男女主人爸爸妈妈,夫妻两人称某人为Kakak大哥。

    如果陈响是女性Kakak则可以理解成大姐。

    外国人会感觉有点怪,但就是这样。

    类似女员工把公公尸体装在布袋里,坐在椅子上,接客四日,也很奇怪。

    “请坐,”布迪母亲招呼,“蒂卡,给叔叔冲咖啡。”

    叔叔的发音是Om,荷兰殖民时期留下的习俗,本来没有这个称呼。

    “好的妈妈,”蒂卡清脆答应一声,“叔叔,你喜欢多糖、多奶,还是都加?”

    陈响顺势在木制沙发前坐下,回答蒂卡道,“都加,谢谢你。”

    蒂卡微笑,马上去处理咖啡。

    “陈响,”蒂卡父亲问,“你来自哪里?”

    “泗水,第四代移民,祖上是东方大国。”

    不能说来自雅加达,万一扯到雅加达兄弟会和汤米就不好了。

    “我在城市规划局上班,”蒂卡的父亲介绍家里情况,“蒂卡妈妈是南区小学老师。”

    “布迪是蒂卡的哥哥,他刚从荷兰留学回来,准备进入律师行业。”

    “蒂卡在读高二,谢谢你救下她,我们很感激,如果你遇到什么麻烦,如果我们能解决,我们一家人会尽量帮你。”

    感觉这家人的工作与自己卖棒冰没关系,陈响客气道,“谢谢,希望我永远不会有麻烦。”

    这里蒂卡将一杯咖啡送到陈响前,“叔叔,你尝尝看,我磨的咖啡。”

    陈响端起陶瓷咖啡杯,先轻轻一嗅,称赞道,“能闻到新鲜咖啡豆研磨时散发的芬芳香气,蒂卡小姐有心了。”

    “哇,叔叔好厉害!”

    陈响微笑,他前世是金融分析师,套用某些同行的话说,他是吃西餐、喝咖啡的人。

    喝的多了,鉴定咖啡和玩一样。

    还有老话说得好,‘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蒂卡一家人喝过的咖啡,大概率没有前世陈响喝的好。

    浅尝一口,放下杯子,陈响继续说好话,“蒂卡小姐冲的咖啡浓郁、层次分明,很好喝。”

    蒂卡开心。

    看出陈响有些不同,蒂卡父亲问,“你出身家族?”

    “没有家族,父母做点小生意,勉强胡口。”

    以为是陈响受教育程度高的原因,蒂卡父亲没有偿问,接着是午饭时间。

    注意到餐桌上有啤酒,这时陈响才发现、才意识到,蒂卡和她妈妈头上没有戴纱巾。

    这说明这一家人不是幕斯。

    气氛和谐吃过午饭,又坐一会,陈响适时提出离开,临走时得到两条万宝路丁香版本香烟、一公斤纯咖啡粉。

    返回作坊,认出高桥京的铃木踏板摩托车,正停在作坊门口。

    进入室内,他果然在。

    “陈响...”看到合伙人回来,高桥京表情苦,使用日语哀乎“完了!全完全!”

    “什么完了?”陈响用日语对答如流,不明白问,“你为什么还没有走?”

    “经费被抢了!”高桥京哭丧着脸解释,“我爷爷留给下的财产,价值150万美元的黄金,被换钱的黑当铺抢走,这是我的拍摄启动资金!”

    职业习惯,陈响第一反应是‘高桥京可能说谎,存在诈骗可能。’

    淡定建议道,“报警。”

    “报了,没用,”高桥京不像演戏,表情是真痛苦,掉眼泪,“警察反而抽了我七八棍,把我赶走,不许我闹事。”

    “你先别哭,”陈响了解问,“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我打算去雅加达,找大使馆给我做主。”

    “他们敢冲进国际杂志社打砸、打人,”陈响语言笃定,“自然不怕你去大使馆告状。”

    高桥京气得脸红、眼睛红,语气不服,“就这么算了?”

    “等我处理一下作坊里的事情,你带我去黑当铺。”

    高桥京答应。

    把高桥京留在办公室里,陈响来到最后一间制冷设备室,从角落里摸出一把手枪,以及两个信封。

    手枪的编号已经被磨掉,装进黑色塑料袋,塞进腰包里。

    鼓鼓的信封里是钱,也塞进腰包。

    重新回到第一间办公室,对高桥京招呼一声,“走了。”

    高桥京答应,两人各骑一辆摩托车,一前一后来到荷兰老街,一家开在巷子里的当铺。

    看当铺的繁体字招牌,说明店主可能是华人。

    来到店门口,发现大门紧锁。

    “Om,”陈响拦下一个路过的当地老人,使用爪哇语问,“这家店为什么不开门?”

    “这家店啊,”老人如数家珍,“他们每次黑到大钱都会关门一两个月。”

    结合高桥京失控情绪,以及当地老人的回答,陈响相信高桥京被坑,顺势问老人,“当铺老板住什么地方?”

    说话时陈响为老人递到一张面值5万盾的当地钱。

    接过钱,老人回答道,“具体我不知道,你们可以去黄钟涵街找找看。”

    “找人的事情先等等,”陈响看向高桥京,“先回你店里。”

    高桥京答应。

    七百多米到地方,高桥京的店门开着,雨棚下面有客人正在买棒冰。

    一个青年男人正在热情售卖。

    待两名客人离开,高桥京介绍,“这是陈响,这是我表弟皇一龟。”

    陈响打量皇一龟,约二十岁,有着较好面相,头上打着发胶,很时髦的一个人。

    另外还有一些...痞气。

    视线从陈响身上移开,皇一龟看向表哥,“表哥,钱有没有找回来了?”

    高桥京摇头。

    “表哥,”皇一龟恨铁不成钢道,“这事你不用管了,交给我!”

    “这里和东京情况不一样,”高桥京劝表弟不要冲动,“任何事情都得靠贿赂,拳头解决不了问题,何况我们势单力薄。”

    “我可以从东京多摇一些人,但需要一点...钱,只要给他们买机票就行。”

    高桥京下意识问,“多少?”

    皇一龟立起一根手指,“一万美元。”

    “我只五千美元。”

    站在2027年的角度看,感觉眼前情况是骗局?故意引诱陈响上钩。

    这是2010年,南亚诈骗产业还处于萌芽中,陈响接话,“我这里有五千美元。”

    高桥京感动,“好兄弟!”

    初次见面,皇一龟对陈响刮目相看。

    又开始下阵雨,三人离开雨棚,进入店内凑钱。

    还好陈响带来了紧急备用金,不用去银行取。

    ‘紧急备用金’是职业习惯,风声不对,及时跑路,一般会与护照放在一起。

    不会发生跑路之前到银行排队取钱这种搞笑的事情。

    凑钱过程中,陈响把手枪无声无息留在收银台下面。

    钱也给了,家伙也给了,后面的事情听天由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印尼当财阀不错,请把《重生印尼当财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印尼当财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