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河南人的智慧

    “陈先生,采访你之前我做了一些调查,发现纯椰冰雪糕使用的是无毒无害的价格昂贵材料,而你的同行使用的却是廉价的有毒有害添加剂,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陈响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上电视是苏姗托争取来的不易机会,于是思考回答道,“我认为他们不是有意,只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错。”

    林夏以为陈响会借机踩低同行、抬高自己,没想到是包庇,这不是她想要的新闻效果。

    “陈先生,你的产品品质良好,”林夏华话一转,“作为一名华裔商人,你的商业偶像是谁?有没有受到偶像的影响?”

    此言一出,陈响不急,把苏姗托给急坏了,因为不录像,直接跳起来,“夏夏,你这个问题不好,重新换一个。”

    “苏苏,这不是为难,”林夏看向朋友,“陈老板早晚会遇到类似这种刁难问题,与其让他被别人刁难,不如让我先刁难一下,让他提前练练手。”

    苏珊托微微一愣,感觉哪里不对劲?

    “苏小姐,”陈响认可记者的话,“林记者说得对,”

    “陈先生既然同意,请回答我的问题,你的商业偶像是谁?产品质量过关是不是受了偶像影响。”

    这个问题‘很坏’,如果回答偶像是黄奕住。

    做生意诚信、质优、不欺客,这是黄奕住成为超级商人的原因之三。

    但这会得罪印尼政府和汤米所在家族。

    殖民统治末期,印尼人实际已经参与治理国家,他们便是印尼第一期政府的皱型。

    他们对黄奕住的妒忌和打压,堪称丧心病狂。

    但如果回答偶像是本地知名商人,这有可能会得罪印尼华人。

    心思转得快,陈响胸有成竹道,“我的商业偶像是康百万,明清时期传承十二代的河南巨商,我的经商理念是康家的‘留有余’。”

    “‘留有余’既是经商智慧,也是处世哲学,”陈响回答流畅,侃侃而谈,“这是豫商与河南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智慧、文化结晶。”

    林夏眼睛眨眨,她不知道什么是‘留有余’,这下尴尬了。

    苏姗托也不知道,她不怕没面子,直接问出声,“‘留有余’是什么意思?”

    东方大国的文化精髓,河南人传承下的大商业智慧,但凡让老外学去一点,都是巨大损失,因此陈响不想说,不想让别人都知道。

    奈何苏姗托问,林夏也一副求知模样,考虑两人都是华人,不算外人,陈响介绍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这四句是总结,”陈响介绍,“有专业书籍解读,详细扩展这四句话。”

    陈响这样说,也是这样做,比如:建议徐多田赚到钱后给东方大国大学食堂捐大米,让学生免费吃米饭。

    给哈工大捐科研经费,也是同理。

    身体力行,表里如一,不虚伪,不做作。

    听完陈响介绍,苏珊托表情一脸懵,林夏也是,他们听不懂,也没听过。

    把两个女人表情看在眼里,陈响才想起965年印尼‘九三〇事件’。

    这个事情之后,苏哈托政府推行强制同化政策,从1966年开始全面禁止华校,关闭所有中文学校,禁止公开使用华语,甚至华人姓名也被强制改为印尼名。

    这一时期,华文教育在印尼几乎消失,华人只能通过家庭或地下补习班学习中文。

    直到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尼政府逐步放宽对华文教育的限制。

    2001年正式解除华文禁令,允许民间开办华文课程。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参加华商宴会,包括碱仓老板,年纪大一些的人,说中文普遍结巴的原因。

    反而是年轻一代,比如林夏和苏姗托中文更流利一些。

    但也仅仅只是说会中文,不理解、不明白‘留有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林记者,”陈响提醒,“还有问题吗?”

    林夏把手里笔和笔记本往前一递,“把你刚才说的古言,写在纸上。”

    陈响接过笔纸,在纸上写下‘留有余’四句真言。

    林夏如获至宝,接着问第三个问题,“你对纯椰冰未来有什么规划?”

    “做大做强,”陈响说话漂亮,“为政府提供更多纳税,为大家提供更多工作。”

    林夏记下某人的回答。

    最后录像采访戴头巾的黛薇,象征性问两个普通问题,这样十几二十秒新闻内容就有了。

    “林记者,”分别时陈响象征性挽留一下,“吃过午饭再走。”

    “也好,”林夏一口答应下来,“那就吃过午饭再走。”

    陈响:“...”

    黛薇很有眼利劲,马上替老板分担压力,说话有力气道,“老板,午饭的事情交给我!”

    “好,”陈响一口答应,“辛苦你。”

    “不辛苦,”黛薇发自内心感到快乐,跑到冰柜前拿出一些汽水放在桌子上,“你们先喝饮料,我做饭又拿手又快。”

    林达帮忙,去村子里买鸡。

    助理做饭,陈响的工作自然是陪客人喝茶聊天,四人围在四方桌前。

    “陈老板,”摄像师朱奈迪伸出右手食指,用指肚从桌子上面抹过,“这不会是你的办公桌吧?”

    朱奈迪也是华人、男性,约三十岁。

    ‘朱’是祖姓,‘奈迪’是本土化名字。

    “是,”陈响知道桌子用得久,人体的油脂、食物的油渍,长年累月不断渗进桌子表面,形成了擦不掉的包浆,解释道,“这是前任作坊主留下的桌子,我看着有些历史,一直没舍得丢。”

    “原来是这样,”朱奈迪顺势聊天问,“陈老板来自哪里?”

    “泗水下面的一个小县城。”

    朱奈迪没有问更多,仰头喝饮料。

    印尼有360个种族,说着719种语言,这些人都往爪哇岛挤,类似‘吃了吗?’这里的人刚认识初期大都会问一句‘你来自哪里?’。

    并不是朱奈迪打算把陈响出卖给汤米。

    但陈响必须要说假话,这样可以让他有规避开风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印尼当财阀不错,请把《重生印尼当财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印尼当财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