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雪水浸种法

    董二柱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明末时期陕西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可以说是“十年九旱”,还有一年是发大水。

    尽管如此,当地的官府总有些不谙世事的官员,在大旱过后仍然会下令“补种”。

    可是补种是补种了,水源问题却始终没能够解决,一连几个月天上滴水不下,就是补种得再勤,地里也长不出粮食。

    所谓知县不知县,知府不知府,民谣里就是这么唱的。

    但江瀚并不是那种无的放矢之辈,他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他凝视着着厚厚的积雪,脑海里想起来以前上网看过的一个法子。

    雪水浸种法!

    雪水浸种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粮食播种前,先用雪水来浸泡种子,以此促进种子的萌芽和生长,提高粮食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经过雪水浸泡过后的小麦种子,生产周期会缩短,产量能得到提高。

    此外,雪水还能作为一种储备水源,还能够供后期灌溉使用。

    雪水中氮元素含量比雨水高几倍,而且雪水当中的重水含量更少,对植物抑制作用更小。

    这方法是江瀚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

    江瀚前世可是个痴迷历史小说的主,他对穿越类历史小说中的许多方法都十分感兴趣。

    每当书中提到某种技术或方法,他便会查阅相关资料,甚至亲自上手试验,力求验证其效果。

    比如穿越小说中常提到的——明代《天工开物》中的“黄泥水淋糖法”。

    江瀚对这一方法尤为好奇,尝试过无数次,但是每次都失败了;即便是网上查找的相关视频,也从未见过成功的案例。

    对此,江瀚只能无奈的感叹一句,这可能就是明代人的学术造假吧。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宋应星那老头记载有误,反正白糖他是怎么都做不出来的。

    不过不提这些,雪水浸种法是没问题的,是科学研究证实过的,如今这个情形,想必也能试上一试。

    于是江瀚简单地将这个方法讲解了一遍,听得董二柱一愣一愣的,表情有些迷茫:

    “瀚二哥,这法子我怎么从来没听过?能行吗?”

    董二柱也是自小种地长大的,可从来没听过这等法子,雪水一泡,那种子不得冻死了?

    江瀚自然不会说这是几百年之后的科学研究成果,只是说尽力一试而已。

    见董二柱还是有些将信将疑,江瀚也不多废话,而是开始详细讲解起他的计划。

    要大规模地利用雪水浸种,进行灌溉,首先得解决储存雪水的问题。

    储存雪水需要制作冰窖,要挖掘一口深度在2-5米、直径在2-5米的圆形或方形坑室。

    为了防止雪水流失,需要用石板铺在挖好的坑室里,上下左右务必铺满,储存的冰雪不能直接接触土壤,否则就会从土壤中渗漏出去。

    挖上十几个冰窖,江瀚就不信,这水还能不够用?

    这样,水资源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接下来是灌溉的环节,冰雪不能直接浇在已经发芽生长的小麦上,虽然小麦有一定的抗冻能力,但是突然的低温环境会导致小麦生长速度减缓,产量降低。

    所以他们需要先将雪水化冻,升温到普通室温后才能直接灌溉。

    因此,江瀚计划修几个化冻池,把冰雪从冰窖中取出后,放到化冻池里,借助外界温度逐渐融化升温。

    考虑到这一点,江瀚开始思考,是否能将化冻池修在高处,再通过管道将化冻的雪水输送到田地里,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省去大量人工,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

    江瀚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随后他仔细算了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个大工程。

    先不提挖冰窖、修建化冻池的问题,单单是那一整套滴灌系统的管道就足够让人头疼了。

    但没办法,粮食问题必须解决,就是再大的工程,也得想办法去干,不然自己和手下这一千多人就要喝西北风去了。

    一旁的董二柱听完江瀚的计划,忍不住皱了皱眉,发出疑问:

    “瀚二哥,这天寒地冻的,咱们去哪里挖石板把冰窖铺满?”

    “而且那个什么化冻池,咱哥几个谁会烧砖垒土;管子就更不用说了,就是用最简单的陶管也得有人烧陶才行。”

    “你看看这村子里,除了咱们,哪儿还有活人?”

    江瀚沉思片刻,突然灵光一闪,兴奋道:

    “那就做水泥,用水泥来铺冰窖,管子也可以用水泥做,做成一节一节的,然后铺上去就行。”

    水泥?

    董二柱被江瀚脱口而出的新词儿整懵了,愣在原地。

    江瀚也不多解释,只是说自己有办法解决石板和管道的问题,让董二柱先挖冰窖,他需要大量的空间来储存冰雪。

    江瀚拍了拍董二柱的肩膀,吩咐道:

    “柱子,你带人去挖地窖,按照我刚才的要求,挖十尺见方的冰窖,多挖几个,以防万一。”

    “你去邵勇那里挑人,让他们轮流来挖,务必在雪化之前把冰窖挖好。”

    “这任务有点重,得辛苦你多忙一阵儿。”

    面对江瀚下达的任务,董二柱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个点子:

    “瀚二哥,你说冰窖用寒窑来改行不行?”

    “寒窑?哪有寒窑?”江瀚有些摸不着头脑,

    “瀚二哥,你忘啦,咱们这儿寒窑可不少,隔壁马家村就有好几个。”

    董二柱指了指不远处的马家村,

    “就是当年马家组织乡邻上工那次,咱俩那个冬天可是没怎么挨饿。”

    经过董二柱这么一提醒,江瀚这才想起来,

    当年马家村的马大老爷,曾经组织过村民挖寒窑。

    听说是为了自家儿子考进士积德行善,组织了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来集体上工,赈济乡邻。

    当时董二柱和江瀚都去过,虽然不给工钱,但好歹一天管两顿饱饭。

    反正冬天没什么农活儿,闲着也是闲着。

    对于当时的董二柱和江瀚来说,劳力是最不值钱的,能混口饭吃,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不错,请把《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