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曲阜风声

    真正送走刘一燝,和吴阿衡探讨了会海军编制和海盗整编,朱慈炅还在御书房接见了工部郎中,批准了五十艘新福船的建造,最后又留给一脸懵的工部郎中一个全新研究课题,铁制龙骨。

    最后,朱慈炅接见了南礼部右侍郎林焊,拿出了皇民蒙学堂的六本教材,让他组织人员在六本教材的基础上修改编写。

    林焊大为得意,作为翰林官出身,这是他的专长,但国文、数学、常识三册一、二年级共六本到手,林焊同样感觉有些懵。

    朱慈炅还要求他按照自己规定的架构补充到五年级,进而再编写中学五年的教材,国文、数学为基础,将常识分解为历史,治经,地理,物理,农学,医学六科,其中天文水利并入地理,化学、营造并入物理,生物、牧渔并入农学,兽医并入医学。

    一个全新的教育系统从此萌芽,大明的孩子比后世还苦。

    皇民子弟免费入学的蒙学堂已经开工,从混乱的十品官中分流而来的教师队伍培训也要赶在元宵节前完成,朱慈炅要在重启元年元宵节后正式开学。

    朱慈炅要回宫了,林焊只来得及请旨从北京翰林院调人,朱慈炅同意了。

    这件事注定要在大明爆炸。

    按照朱慈炅的意思,这份教育改革计划是和他的皇民土地政策是挂钩的,只有皇民可以享受蒙学五年全免费教育,中学五年无息贷款,而中学毕业,就有了直接任官的资格。

    传统科举和士绅土地皇帝没有动,可是当二十年,甚至十年,第一批皇民官员出现后,恐怕科举也要动了。

    守住土地传家,可以,但子孙或许将永远和当官无缘,就算自己能守住,子孙也守不住的。一代两代人之后,满朝官员皆出自皇民,而传统士绅沦为彻底的民,如何与官斗。

    皇民计划要从根子上断了士绅的根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林焊失魂落魄的回到南京礼部,此时的南京礼部也在暴风雨中飘摇,孔贞运,钱象坤,还有特邀的朱徽娖,皆如同木偶一样等他开会。

    “曲阜出事了!”钱象坤率先开口。

    林焊莫名其妙的抬头,曲阜出事关礼部什么事,本官这里才是大事。他心不在焉的坐在位置上,旁边漂亮的大明公主和她那明显是练家子的木头一样的贴身侍女,让林侍郎相当不舒服。

    林焊将自己带回来的六本司礼监人肉打印机誊抄的教材随意放在身旁,顺手打开国文教材,低头阅读,完全不把礼部会议当回事。

    孔贞运很难办,他姓孔,可是这个南大宗伯不是因为他姓孔,也不是他有多大才华官声,纯粹是因为他是朱慈炅潜邸官员。

    严格说起来,他的两个副手,钱象坤和林焊都比他更有资历。而且据他所知,南礼部的初始人选也没有他,大佬们互相僵持不下,他才被提出来占据位置,因为他是皇帝的人,至少名义上是。

    孔贞运一度以为南礼部就是混资历,相当轻松舒服的,但真正到了南京接任之后他才发现,这南京礼部比北京礼部还忙。

    更让他恍惚的是,随着朱慈炅权力稳固,他这批近臣都不近了,天工院的走地锦鸡们才是真正的皇帝近臣。

    太子时的朱慈炅多么纯真可爱,天慧聪明啊,继位还没有多久呢,小皇帝的居然不怒自威,相当独断专行了。孔老师要敢逆着皇帝来,一样要打趴下。

    孔贞运非常难,他还不能学钱谦益辞官不干,因为他是朱慈炅的少詹,相当于副老师。

    这个师生关系绑定可不仅仅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也一样,人家朱慈炅可没有对不起他,库库升官。

    “锦衣卫抓捕了衍圣公孔胤植。”

    林焊依然不以为意。

    “之前不是说,督政院怀疑孔家族谱有问题,要衍圣公配合调查吗?”

    孔贞运嘴角抽搐。

    “关键是孔胤植刚走,方懋昌就以勾结白莲余党的名义直接拿下了曲阜县令,关键是他还强行把督政院的御史留在曲阜,执行类似常熟的公审公判。”

    林焊大惊。

    “荒唐!就算按照新规,督政院也没有资格审判,这是大理院的事。”

    钱象坤补充道。

    “御史也是这么说,但方懋昌摔出来的证据他们要带回朝廷,近乎铁证。孔府已经被他纵兵占领了,所有人都被控制。”

    钱象坤特意看了眼朱徽娖,叹息道。

    “无旨抄家,千年文华毁于一旦,不知道要损失多少珍贵典籍啊。千年世家,难免有几个子不贤孙不孝,方懋昌仗着自己皇帝近侍出身,无法无天,简直是嚣张跋扈。”

    朱徽娖身体抖了下,依然紧闭朱唇,坐在右首无动于衷。这个真的是大事啊,也不知道老公的南镇抚司管不管得了山东总兵,她有点慌。

    孔贞运叹息了一声。

    “最荒诞的是,方懋昌将孔府祭田和鲁王、德王的王庄一起转化为皇田,在山东大肆扩张所谓‘皇民’。”

    听到“皇民”二字,林焊手中国文教材“啪”的一声掉落,所有人的目光一起集中在他身上。

    林焊弯腰将书慢慢捡起,缓缓仰头,一脸苦笑。

    “陛下口谕,皇民自重启元年起,享受五年免费蒙学教育,考取中学后,可以向皇家银行申请免息助学专项贷款,中学考核毕业,即可授官。”

    孔贞运和钱象坤一起目瞪口呆看着林焊,头脑风暴瞬间爆发。唯有朱徽娖莫名其妙,但似乎礼部不用逼宫了,这件事好像比曲阜的事更重要。

    钱象坤率先反应过来。

    “皇民官全面取代进士官?”

    林焊摇摇头。

    “陛下没有说,但应该不会,因为陛下还说要建大学。估计是同举人,甚至是从所谓十品官做起。”

    孔贞运有些咬牙切齿。

    “刘季晦教得好啊。这是动摇国本!”

    钱象坤也是教过小皇帝的人,呵呵轻笑。

    “这是陛下的阳谋啊。士兵从皇民出,官员从皇民出,二十年后,天下皆皇民也,果然是朱家天下乃黎庶之天下。

    去信问问家里有几亩地吧,全卖给陛下吧,就是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这么大本钱全收了。”

    林焊苦笑着低头再度打开教材,突然看到蒙童开笔文字: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不错,请把《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