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府已经拿到了巴黎转送来的标准城镇化设计图,一种有四种,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准备复制到三个海外省的众多定居点当中。
趁着暴动刚刚结束,对当地阿拉伯人的迁移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迁移的后盾当然是军方,目前阿尔及利亚的法军总数超过三十万人,在世界大战已经结束的当下,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多了。
阿尔及利亚的法军人数比驻德法军的人数还多,同样超过了法国本土的部队。
但是科曼知道这个数字并非是恒定的,还要看法属印支的情况是否稳定,法国就这么多人口,一旦法属印支的战争需要增兵,那么北非的兵力就会下降。
不过现在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使用,在阿尔及利亚法军司令部的督促下,标准城镇化的建设已经开始。
科曼的目的地是君士坦丁省,之前君士坦丁省的法国移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例比其他两个省要低。
正因为如此在胜利日暴动的时候,君士坦丁省是重灾区,当然这也得到了法军的重点关照,德拉贡上将说法军杀了十二万暴动成员,主要说的就是这。
君士坦丁省也是,包括马龙派的基督徒主要移民地点。
科曼的目的地是胜利日暴动的中心,君士坦丁省塞蒂夫,在之后几乎被赶来的法军夷为平地。
目前塞蒂夫就是被重点规划为重建的城镇,当地有两万德国战俘,还有五千被流放的法国居民,前往塞蒂夫的道路并不好走,按照法军司令部的规划,三个省的两万人口以上城镇都会修建公路连接。
科曼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法属阿尔及利亚将会有一个村村通工程,这样可以方便法军在北非的掌控力,可以对威胁迅速做出回应。
“塞蒂夫是君士坦丁省的重要农业区,基础条件不错。”科曼带着数千名步行的德国战俘朝着塞蒂夫行进,不过他是坐车的,光荣的法国军人怎么能够和被看管的德国战俘一样呢。
事实上君士坦丁省的基础条件确实不错,塞蒂夫是重要的谷物种植区,卡比利亚山区和沿海地区种植葡萄、柑橘、橄榄和无花果。
阿尔及利亚的铁矿也在君士坦丁省,这里是可以发展钢铁产业的,原材料可以自给自足,又不缺乏水资源。
“长官,塞蒂夫的重建我们就用这张图么?”勒菲弗尔拿着四通八达的规划图道,“似乎工作量很大,城建看起来比很多法国城镇都要大。”
“那是当然的,阿尔及利亚是一张白纸,哪像是巴黎最宽的道路连阅兵都费劲。”科曼想都不想的回答,“一百年的巴黎是城建的典范,但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城镇道路和排水配置,都要比那个时候更高。”
距离塞蒂夫二十公里的道路上,就已经看到了拿着铁锹的战俘以及端着枪的法军士兵,麻木的战俘们看到长长的队伍朝着自己走来,就知道是又来了新同伴,随后低下头继续修整道路。
未来推土机、压路机和起重机这些钢铁巨兽们在轰鸣的场景,此时全靠战俘们的双手来实践人定胜天的不屈品质。
重复性的动作已经让手指早已失去知觉,粗糙的手掌和铁锹把黏在一起,每一次弯曲指关节都带来一阵撕裂的钝痛。
科曼的吉普车扬起烟尘一闪而过,又给战俘们的脸上镀上一层尘埃。
至于塞蒂夫城区就更像是一个工地,一群人正围着一台陷入罢工的挖掘机,像蚂蚁在拖拽一只垂死的甲虫。大家鼻腔里充斥着尘土、柴油和浓黑咖啡混合的味道。
“还有机器可以使用,条件也不是这么差嘛。”科曼伸手摸了一把脸,手上的灰尘清晰可见,再多一些都可以试试种地了。
进入居住区之后,科曼迅速进入驻军营地,其实他本来想要先看看战俘居住的地方什么样,是不是比集中营的条件好?
但最终还是决定先和战友们汇合,毕竟快速完成城建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什么欢迎仪式,驻军部队立刻召开了一场会议,塞蒂夫驻军团长博诺瓦召集各指挥官给科曼介绍,提及了城建进度等问题。
“才百分之八?塞蒂夫的战俘有多少人。”科曼听完之后感觉震惊,这个进度是有点慢了。
“算上你带来的战俘,现在应该有三万人了。”博诺瓦快速的回答道,“原因是工程标准太高,其实阿尔及利亚现在没有多少机动车,为什么要建立这么宽的道路呢?”
“可能是因为本土的道路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在考虑到阿尔及利亚这三个海外省的时候,才会着重强调。”科曼边想边回答道,“现在海外省确实没有多少机动车,但是肯定不会一直穷下去,早晚道路上都会有无数车辆行驶。”
欧洲的道路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反而是被破坏严重的国家有好处,可以毫不犹豫的进行新建。
但像是法国破坏程度可以接受的国家,就只能够小修小补,尽可能的维修原有设施。
“我们正好负责道路修建。”另外一个部队的指挥官艾布里安无奈的开口诉苦。
塞蒂夫是君士坦丁的农业区,但仍然有不少山地,这样的地质条件修路,确实是一个难题,虽然工作是由战俘来做,但士兵们起早贪黑的上山下岭也是真的。
“我们手中的战俘最多能够使用两三年,一定要尽快把巴黎的任务完成。”科曼知道难度很大,战俘有几十万但架不住阿尔及利亚面积大。
仅仅是城建的话难度没有这么高,但加上道路和港口这类的设施工作量就太大了。
科曼直接拿出来了自己中苏结合的劳动机制奖励进行介绍,“可以采取工分制劳动奖励制度,具体情况是以每个劳动力都会根据其性别、年龄、体力、劳动技能等被评定一个“底分”。一个强壮的男劳力可能被定为十分,一个女劳力可能被定为七分。这个底分是干满一天标准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工分。”
“这个办法看起来好,但是从效率上面没有问题么?还是士兵们的看管更加有用。”博诺瓦团长想了一下回答道,他还是觉得集中营更加有效。
“这个办法确实极其容易造成磨洋工没错。”科曼笑了笑解释道,“所以应该反着来,把理论工分作为基础固定一天的食物,通过每天的劳动在这个基础上扣分,这关系到他们一天能够得到的食物。”
工分制确实会造成只要出工,不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按“底分”记工分。这种方式挫伤了积极性,容易产生磨洋工现象。
理论上还可以以当天的实际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评议,表现好的可以加分,表现差的要扣分。这种方式更合理,但操作起来更复杂,容易引发矛盾。
这两个办法科曼都不会用,全部算分会磨洋工,有奖有罚容易激发矛盾,那么全扣就是一个好办法。
会用当天的基础分进行扣除,干得好只能保证当天吃饱饭,扣得多就只能考虑铁人三项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