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伊朗危机

    目前的程度,按照东方大国的历史,顶多算是驻军屯田,怎么可能是军队经商呢?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像是耕地、铁矿这种还处在原材料范畴的发展,和商业概念不说是完全没有,但也确实关系不大。

    菲利克少校深深地看了一眼科曼,思考片刻答应了,反正最大的问题是投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不是不能干,“钢铁产业?能搞起来么?”

    “我也不知道。”科曼其实心里也没有把握,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率百分百的东西,“不过仅仅是炼钢产能的提升,问题应该不大。”

    科曼到时知道几个钢铁产业的路径,比如说高端装备用钢: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

    先进交通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电工钢、轻量化车身用超高强钢。

    能源用钢:风电用耐候桥梁钢、核电用安全壳钢板、光伏用超薄规格不锈钢。新材料:用于打印的金属粉末、非晶带材等。

    可这些路径哪是现在阿尔及利亚能考虑的,有一个年产十亿吨钢铁的国家,天天都在嚷嚷自己的钢铁产业大而不强。

    科曼是真的不知道,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才能叫强,十亿吨的钢铁产能怎么看也和不强不沾边。

    君士坦丁会议,在省军事法庭蒂埃里准将的主持下召开,目的主要是在年底之前审核城建进度。君士坦丁省七十个地区军事法庭庭长济济一堂。

    科曼主要汇报了塞蒂夫城建效率提升百分之三十七,移民速度大打加快的事情。

    蒂埃里准将对这种爆发式的进步很有兴趣,科曼只能把自己已经桌游成效的经验广而告之,无非就是反向工分制劳动的微创新,剩下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其他人又不是不会。

    “我这边有一个和乌恩扎铁矿合作的项目。”科曼看了菲利克少校一眼,开始介绍乌恩扎和塞蒂夫有互补潜力的项目。

    这一下不少人都陷入到讨论当中,既有支持买设备的,也有支持引进设备制造能力的,更有在中间抖机灵的,说可以买几套,再自己造几套,这样两边的想法都可以兼顾了。

    各城镇也有自己的项目,立足于本地资源,比如说磷矿。法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北非的海外省可不是。

    提升粮食产量怎么可能缺少化肥呢,这甚至是关键性因素,阿尔及利亚的土质,化肥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阿尔及利亚最大、最重要的磷矿所在地,同样在君士坦丁省。

    蒂埃里准将当然也表示了支持,这不仅仅是阿尔及利亚的问题,法国对化肥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不过众所周知法国几乎什么都缺,哪怕是化肥原材料,君士坦丁省能够把化肥产业搞好,巴黎方面是绝对支持的。

    这一次的成绩汇报,显然让蒂埃里准将满意了,对于一些大项目也表达了支持,“没有非洲的话,法国未来的大国地位不堪设想。”

    这话倒是让科曼想起来了,似乎很多法国的政客都这么说过,但似乎只是说说,对当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科曼结束会议之后没有离开君士坦丁,这样过了几天,马丁还是千呼万唤的被他从法国召唤过来了,还带着五百万美元的青年师军产。

    “我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现金,这一路上都睡不着,就怕出点什么事情。”马丁一见面就不由得抱怨,然后给了科曼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可是我们部队的财富,一定要安全。”

    “安全,存瑞士银行最安全。”科曼有些讥讽的开口,“我们现在在海外省油几个大项目,都需要启动资金,比如说乌恩扎钢铁厂的扩大,还有磷矿项目,这笔钱本身就是要投资的,现在正是一个投资的好时候。”

    “投资?成功率高嘛?”马丁虽然平时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但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大项目,信心并没有这么足。

    “本土的企业能不能负担当前项目所需要的设备?”科曼直奔主题道。

    马丁点了点头,这些项目他之前都已经在电报上知道了,于是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化工设备的制造有自己的规律,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本土企业对于大化肥装置的其他部分还有一些信心,尤其是如果能够引进美国技术,完成这些装置的制造难度并不特别大。主要的障碍是在压缩机组上,他们明确跟我说,要从美国进口。”

    “看起来战争对法国的破坏力,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工业上面。”科曼叹了一口气,但他也能够理解,这个时代美国真是全方位的强大。

    可能在二战之前还有一些技术比较粗糙,但经过这一次的世界大战,真是把所有短板全都给补上了。

    马丁只是转述,他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其他部分主要是一些罐、管道之类,本土的工艺水平和英美有一些差距,但并不是不能弥补上的。但肯定需要时间,可是从你的态度上看来,项目很急。”

    “我们还真没有多少时间。”科曼咧嘴一笑,稳固阿尔及利亚的安全局势当然是越早越好,万一东南亚打起来了呢?

    到时候科曼一个上尉去告诉法国政府,实在不行的话把法属印支给扔了?

    别说他没这个力度说话没人听,就算是说话有人听的德拉贡上将也不敢反对,军队需要一个鸽派将领当老大么?

    二战之后法国陷入了一种思维,那就是必须证明自己能打,想要把被德国横扫的印象扭转过来,大多数声音都是这样,德拉贡上将跳出来说算了?

    甩开纷乱的想法,科曼也不纠结独立自主了,对着马丁道,“只能辛苦你了,你也看出来我现在不能离开,阿兰还在奥地利呢,只有你比较自由。把我们缺失的东西从美国买回来,补全不足的地方,君士坦丁的项目就可以动工了。”

    马丁也知道自己现在责无旁贷,答应下来过了一会分享了一个消息,“最近英国报纸一直在报道伊朗问题,好像影响很大。”

    “让苏联撤军?”科曼一下回忆起来,好像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的第一次对抗就是在伊朗,有人说这是冷战的预演,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只不过是把话挑明了,加快了这个进程。

    一九四一年英苏联手占领伊朗,苏联借机扶持当地分离势力。快进到一九四五年,德国日本都投降了,苏联该撤军了,可它就是赖着不走,还在伊朗北部鼓捣阿塞拜疆自治。

    伊朗国王礼萨·汗以前想平衡外交,拉美国和德国进来对抗英苏,可全失败了。德国势力一进伊朗,英苏就火了,联合占领后,礼萨·汗被迫退位。

    德国投降了,但是美国成功留下了,现在伊朗政府就是拉入美国,想要把英国和苏联赶走,没有叙述错误,伊朗同样想要把英国赶走,只不过刚开始是只针对苏联。

    苏联下一个就是英国,摩萨台让英国人滚蛋,伊朗局势的演变其实完美诠释了冷战早期形势,警惕苏联但更要防备英国。

    这和法国关系不大,法国在中东的势力就剩下法属叙利亚了,那是英国的问题,英国被削弱了,法国才有骑在英国脑袋上的机会。(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法兰西之父不错,请把《法兰西之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法兰西之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