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校场发饷

    这也是一种赢学,赢学的基础是强大,法国在法属印支面前,至少目前还谈得上强大,处在上位者的地位。

    上位者对下位者采取引导的策略,这在国家和国家的接触当中屡见不鲜,甚至上位者都不需要去故意引导,自然会有下位者自己贴上来。

    越南和东方大国就是在明显不过的例子,比九十年代东方大国对日本的心态还要严重无数倍。

    甚至不同文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前提是你真的要强大并且被认识到。

    在苏联解体之后,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东方大国越发的强大,中亚国家的一些原来非主流观点正在越发的有影响力,吉尔吉斯人说自己和东方大国自古以来关系就好,因为吉尔吉斯的祖先是汉朝将军李陵投降后的部曲后代,李白有个突厥老婆等等、

    塔吉克人则说自己在唐朝就和东方大国并肩作战,作为唐军的坚定盟友出现,估计塔吉克人对安禄山没什么了解。

    这在苏联时期绝对是非主流的观点,但东方大国强大了,这种观点就算暂时还没有成为主流,也是可以公开讨论。

    可实际上吉尔吉斯是突厥语系,塔吉克人则是波斯语系,和东方大国的关系都不大。

    反而土耳其这个自称为突厥正统接班人的国家,和突厥没啥关系,就是一群当地人改了信仰。

    在非东方大国的史观当中,突厥被认为是匈奴的后代,其实东方大国古代的史书,也有突厥是匈奴别部的记载。

    结果土耳其人说匈奴是自己的祖先,蒙古国也说匈奴是自己的祖先,也不知道蒙古和突厥谁更加正统一点。

    科曼之前就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东方大国能够无可争议的,被广泛认可远超美国,没准拉美的黄种人都能找到和东方大国的共同点。

    哪怕印第安人的祖先北亚人,离开欧亚大陆的时间至少是一万年前。

    其实拉美的历史任务还是相当重的,都已经被欧洲国家认为是基督徒最后的堡垒,还可能未来在种族问题上黄种人的后备基地。

    历史的变量每时每刻在不断的出现,趁着现在法国在法属印支还没有露馅,能够以上位者的面目出现,移民工作一天都不能耽误。

    反过来要是不够强大,却已经开始以上位者面目出现,最终不过就是丢人现眼,这方面的例子也有,科曼刚从这个国家出来。

    印度倒是一直想要借助印度文化为抓手,在周边摆出上位者的姿态,可根本没人买账。

    而且看起来莫迪老仙似乎也没有办法再找到新的增长点,经过他的领导,印度已经把冷战时期国大党的国有企业都私有化,已经没有国有企业让他继续出售换钱,内在动力已经熄火。

    印度想要继续有声有色下去,内部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就看欧美能在外部把印度拉到什么地步,可经过一场空战,印度的统战价值大大降低

    至少懂王已经对拉拢印度没什么兴趣,对于印度来说,往后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在对移民进行造势的同时,科曼总算是用法式长棍喂饱了艾娃加德纳,开始本次军事行动的善后工作,论功行赏,让博卡萨通知越南国民军第四师,一星期后校场集合,不必着甲。

    就算是想要带着武器也没这个条件,这个师的轻重武器装备都被科曼卖给了阿里汗,换装还要等一段时间。

    历史多次证明了满饷的重要性,科曼当然不会在这上面犯错误,本次镇压马达加斯加暴动,各路法军伤亡三千多人,阵亡数字有八百多,从数字上来说完全可以接受,不到三个月就平息了战后最大的暴动。

    艾娃加德纳换了一身男士装扮,科曼顿感眼前一亮,“我记得和嘉宝齐名的一个明星,好像总是穿男装。”

    “玛琳黛德丽,确实是很有个性的前辈。”艾娃加德纳系上胸前的纽扣,刻意露出了好看的脖颈道,“很多女人也喜欢这一款。难道你也喜欢这种?”

    “我不在意思想上是男人还是女人。”科曼身为欧洲进步主义的代表,骄傲的法兰西人,当然不在意封建糟粕,“只要生理上是女人就行了。”

    “你倒是不挑食。”艾娃加德纳喜迎男人回归,除了吃法式长棍之外,终于有时间开始问东问西。

    科曼便把几个月来,遍及两大洲一大洋的南征北战一一道来,艾娃加德纳也展现出来充沛的情绪价值,抱着科曼的手臂一副离不开的摸样。

    这个女人已经越来越茶香四溢,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南亚赚了一笔,可以实现我一个设想了。可以在海外省开几个真正的大学了。”科曼轻声吹了一口哨,准备在海外省挥洒笔墨,建立的大学也将会未来半个非洲的理工科最高学府。

    “你想要开的大学?有什么不一样么?”艾娃加德纳没问科曼这一次在南亚的收获,这个男人已经给她够多了,不过却对男人眼中的大学很感兴趣,本能就感觉,科曼办的大学应该非同一般。

    “纯粹的理工科大学,一切以成绩为优先,像是理工科大学会就是会,不会怎么都没办法。除理工科之外的学科全部砍掉。”科曼说了一下初步设想,对这几所大学的未来抱有巨大的期望。

    新的大学当然是纯粹的哈工大、西工大路线,文科这种东西法国本土自然会解决,根本不用担心,法国可是著名的文学强国。

    当然法国的理工科也不弱,但应用方面就不是很强了,而且以法国的人口基数来说,人才本来就比人口众多的国家少。

    科曼可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民族可以高人一等,用更少的人口基数,培养出来更多的人才,除非水硕文凭,本来就是在作弊。

    新的理工科大学,必然要覆盖整个法语国家,哪怕非洲的黑人可能人才比例非常低。

    但哪怕只是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对法属非洲国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教育是绝对不能把黑人排除在外的,不然法属非洲国家只会成为法国的拖累。

    虽然文科对法国来说不能说纯粹的边角料,但在重要性上,只不过不能公开进行学历歧视,战后同盟国谁去搜刮德国的文学家了?还不都是奔着德国的理工科人才去的么?

    理工科大学有很多好处,整体氛围通常更加务实、严谨、追求效率。更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减少了不必要的空谈和浮夸。

    一个好的理工科大学当中,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大多都是逻辑清晰、热爱技术、充满好奇心的“实干家”。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找到一起做项目、参加竞赛、交流思想的伙伴,形成高质量的社交圈。

    当顶尖理工大学的校友遍布各大科技巨头和科研机构,能为人们提供宝贵的内部推荐和职业指导,整个国家的气氛也会被带动产生变化。

    还有一个优点,科曼不敢在艾娃加德纳面前说,那就是理工科大学的男女比例都很夸张。

    科曼心中是万分不相信欧美女权的,但又不能像是中东国家那样限制女人教育,不让女人走上国家政治中心。

    可要是像是二十一世纪欧洲国家那样,看着一群女人做国防部长、总统,也过不了科曼心理那一关,思考了很长时间,理工科就是一个解决办法。

    以哈工大、西工大为代表的理工科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似乎天然就不受女人欢迎,也可能是女人不愿意在理工科上面吃苦,总之这些大学的男女比例都非常夸张。

    既然任何种族都是平等的,没有理由法国女人就特别喜欢理工科,这不就是天然屏蔽了女权运动的干扰么?

    而且以国家发展为理由,相信女权组织也无法撼动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国家发展理念,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欧美女权对国家政治核心的侵袭。

    这个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艾娃加德纳没有必要知道。

    几天之后,科曼初步的解决了艾娃加德纳长时间没男人的怨妇心态。

    雅加达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之前用来解决和苏联贸易缺口,投放在法属印支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五十亿法郎余款,也被运回来了。

    这笔余款将会由法属印支宪兵部队,发放给参加镇压马达加斯加暴乱的越南国民军第四师部队,经由宪兵司令部正式通知,校场集合……

    能把法郎发出去,就是在为国家赚钱,马歇尔计划的美元还没有到齐,法郎的真实汇率仍然很高,能够以名义汇率把法郎发给参战的部队,就等于是为法国解决难题。

    关键是让越南人相信法郎的价值,好在这不是问题,信用货币本质上是信用,法郎的信用再低,也比越南的货币高。

    越南周边还有法币这种道德标杆作为对比,法郎不就看着还行了么?

    按照当前西贡的月薪,科曼在宪兵部队的簇拥下,带着十亿法郎来到了第四师的军营,发钱就要公开的发,像是全小将一样准确的把钱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法兰西之父不错,请把《法兰西之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法兰西之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