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

    “我知道,这个对法属印支有安全威胁的北方邻居。”艾科达一点就通,知道美国的东亚战略是以东方大国为核心的,“当年说什么利益均沾,现在实力强大了,就想要吃独食。我们就没有一个时间段,能够摆平这个国家么?”

    科曼知道准确的说,罗斯福时期美国的东亚战略肯定是以东方大国为核心的,但杜鲁门时期常公那副软饭硬吃的该溜子姿态,把杜鲁门恶心够呛。

    罗斯福的东亚战略杜鲁门推动的不是很上心,但杜鲁门做梦也没想到,从局势稳定到一溃千里,常公就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

    三大战役之前美国下场都要付出朝鲜战争十倍的投入,更别提三大战役之后,这个破球上就没人救得了常公。

    一年之后美国就开始思考,要不还是从海权角度出发,让东方大国自生自灭得了。

    至于艾科达说的某个时间段摆平东方大国,科曼深度思考了一下摇头回答道,“没有这个时间段,他们不像奥斯曼帝国那样的脆弱国家。他们把国家经营的像是铁桶一般,欧洲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

    两次鸦片战争充其量给清朝带来了一些精神折磨,结束了清朝两百年的扩张,但从赢学角度糊弄过去也容易,倭寇造成的困扰时间还更长呢。

    像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拉一派打一派,最终慢慢鲸吞印度的事情,在东方大国就不可能发生,拉谁呢?直冲帝都和灭了清朝在意义上难度是一样的,朝廷权威还在。

    哪怕是甲午战争之后,八国联军开始有了这个心思,真深入内陆,立刻就发现局势失控,威廉二世也不叫嚣了。

    “我们一直都是尊重他们的,少数几个不尊重的,比如威廉二世,也很快尊重了。”科曼耸耸肩道,“不是奥斯曼帝国那种失败国家。”

    国家属性就这么几个方面,其中内政方面,奥斯曼帝国好像就没有这个方面的技能点,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乏从前在历史上富庶地区,被奥斯曼帝国生生治理成了两千多万人的体量。

    奥斯曼帝国的人民算是吃苦耐劳,对得起苏丹了。

    把奥斯曼帝国逼到绝境,后果是一战时期的达达尼尔海峡之战,英国人尤其是丘吉尔确实很傲慢,但在东亚这边东方大国没碰到这种逼入绝境,不鱼死网破就没有明天的环境当中,威廉二世之后还不怎么清醒的,就只剩下日本人了。

    奥斯曼帝国但凡有点内政治理的能力,有个四五千万人口,一战哪能只是崩英国人一脸血,妥妥在意大利之上的列强。

    丘吉尔认为这样的国家就值两艘战列舰,都会被直接赶出海军。

    法国殖民法属印支也是奔着和东方大国贸易的目的来的,尤其是看到英国和英属印度的作用之后,但一直等也没等到可以趁虚而入的时间。

    现在美国认为常公领导下的东方大国,不容染指,更别提法国这个明日黄花,科曼还真不稀罕,反正美国的企图也会落空。

    既然东方大国这个诱饵看起来这么香甜,日韩现在则是被美国供养的阶段,法国出面解决粮食短缺,维护西方世界的集体利益难道还是一个错误了?

    虽然日本哪怕是之前的四国占领也和法国无关,但从纯粹的经贸角度,一样可以贸易。

    路易孚达公司现在也是为了稻米中心找市场,之前和苏联的贸易影响下,泰国和法属印支的稻米种植因此扩大许多,如果找不到新的市场,就会导致价格下跌,那么法国就可能缺少继续镇压越盟的军费。

    美国现在不把法军的军费报销也就算了,要是还出手阻止法国创汇,那不用等到常公失败,法国现在就给你表演一个多米诺骨牌理论。

    越盟的作用这一次又体现出来了,科曼想着是不是抓紧时间完善一下多米诺骨牌理论,抢在美国人前面树立自己的反苏人设,不管在什么时候人设都是重要的,就像是雷布斯都成了首富,还要强调我们不赚钱,产品都是性价比,你黑我你自己找原因。

    科曼还想着,怎么把法军在法属印支的军事存在,变成一个对美国要援助的诈骗项目,最好是和这一次对日韩发动粮食战争的效果一样,能够盈利。

    不管怎么说,科曼推动的这一次粮食战争准备工作开始了,其实这只能算是一次小试牛刀,和真正的粮食战争不可同日而语,就是赚点外汇罢了,真正的粮食战争绝不仅限于赚一点外汇,而是接受由国际粮商的国家粮食安全计划。

    届时,从种子到餐桌,从农田到价格……目标国家的的一切,都将遵循国际粮商的规则。

    这种真正的粮食战争不适合日韩,尤其是日本,就算短时间内达成目的,因为朝鲜战争之后日本的统战价值攀升,也会在美国的支持下把农业拿回去。

    韩国等到李承晚这个可以信赖的领导人滚蛋之后,法国拿这个国家办法也不多,因此科曼不会为路易孚达设计不可能成功的目标。

    现在的条件还真挺不错的,英属印度独立,新德里稻米交易中心几乎废掉,东南亚第一大国印尼被法国之前的军事行动祸害的够呛,菲律宾台风侵袭是日常生活,东方大国则在打内战。

    平静的粮食产地还真就只有法国的法属印支,和之前收编的泰国,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法属印支的稻米,在价格上同美国本土运抵的谷物相比,在运费和距离上具有显著优势。

    日本和韩国都处在高通胀当中,具体情况类比欧洲就行了,毕竟欧洲的粮食危机还没过去多久,去年还爆发了呢,更别提日韩这种国家。

    但哪怕是这样,科曼都没有想要吃独食,如果美国同行不介意的话,路易孚达应该和美国的同行们一起商量这件事,借助粮食对日韩两个国家完成控制,路易孚达只要自己的一份,绝不插手美国粮商的蓝图。

    这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科曼之前都和新泽西标准石油合作过了,还在乎在粮食问题上和美国在合作一次?

    路易孚达和美国同行们进行利益协调的对话开始之时,西贡和曼谷稻米交易中心,则出现了粮食下跌的趋势,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来引导市场情绪和预期。

    当市场预期短缺时,价格自然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一般粮商不会直接干涉本国的粮食定价,而是会采取间接方式,建立巨大的多头或空头头寸,与实物市场的行动相配合,放大价格波动。

    直接干涉粮食价格,是卡特尔行为,这在欧美是非法的,但是么?殖民地不讲究这些,西贡稻米交易中心本身就是法国的殖民地,而曼谷稻米交易中心是科曼带着路易孚达一手恢复的。

    现在法国需要赚取外汇,是看不下去日韩两国人民的艰辛,进行正常的粮食贸易,西贡和曼谷就必须无条件配合法国的行动。就好像包养大英国宝不要钱一样,没人能够体谅科曼的苦心。

    二月的两个重要新闻是斯里兰卡独立,至此英国在南亚的所有殖民地都已经独立,英国在波斯湾以东的殖民地仅剩下了东南亚的马来亚,小小的东南亚成了非洲之外,另一个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的栖身之所。

    还有一个重大消息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局,捷共正式上台,此举让捷克斯洛伐克改变了国家体制,给西欧国家带来巨大的震动。

    西欧国家认为,这是苏联在战后开始吸收东欧国家,颠覆这些国家原本的政治体制,其实是一场政变。所以给西欧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恐慌。

    科曼来到总督府,向达尚留将军汇报粮食出口数据的时候,正好听到了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是关我屁事。

    潮水过去了才知道谁在裸游,从世界大战结束这不就是早晚的事情么?有什么可惊讶的。

    再说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关系还真挺不错的,不是名义上的不错,战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就弥漫着大斯拉夫主义,传统上把最大的斯拉夫国家视为救星,在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就把苏联支援作为最后的筹码。

    不过科曼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件事的源头就是英法两国的慕尼黑阴谋,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遭到背叛,对大斯拉夫主义的热情急剧升温。

    总督府武官蒂埃里少校,拿到了粮食出口数据看了一眼,提醒科曼道,“现在达尚留将军的心情很差,我之后把数据交给将军。”

    “辛苦了,蒂埃里。”科曼看破不说破,他心情倒是不错,刚刚接到电报艾娃加德纳已经返程,不用在偷偷摸摸的做两面派了,“巴黎方面支持我们为粮食贸易所做出的努力,部长会议主席舒曼还是体谅我们这些军人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法兰西之父不错,请把《法兰西之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法兰西之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