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身为大汉尚书令的张昭,自从大战开始后,便一直坐镇后方,统管大汉粮草辎重的运输。
在此之余,本职的政务也需要他用心处置。
这就让本来一些在抱怨近来公务繁多的其他大汉官吏闭上了嘴巴,丝毫不敢再提及自己的劳累。
张紘这些日子中也是不止一次的去劝张昭:“子布,如今陛下虽然已经从彭城中追了出去,但袁绍如今根本没有破局的希望,败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你也应当好好休息一番了。”
尚书台阁内,公文高耸,盖过了天。
幸好如今大汉已经全面开始使用纸张办公,若是还用以前的竹简,恐怕这些公文能够将整个尚书台全给淹没!
这些山一样的公文,即便是再通晓政务之人看上一眼也要崩溃,但张昭只是安静的放下自己处理完的一份公文,马上就拿起了下一份……
“袁绍一天未死,战事就一天不能结束。”
“战事一天不能结束,就有相当大的变数,你我的职责,便是不让这变数出现。”
武将士卒在前线用命,文官文吏也在后方维持着整个国家的运转。
张昭知道,眼下绝对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
张紘满脸无奈:“那稍稍休息几日,我来替你。”
“你?”
张昭抬头,用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看了张紘一眼:“你不行。”
虽然早就知道张昭的脾气,但在听到张昭这么直白的说出这话时,张紘还是被气笑:“我不行?我哪里不行?”
“你性子太软,处理事务时只想着双方都要好……可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妥善的处理法子?”
“现在大汉有许多人,就躲在暗处打算试探我们,绝对不能给他们一点可乘……”
张昭看着手中的公文,忽然愣住。
“又怎么了?”
张紘还以为张昭是身体已经到了极限,说话说着说着就睡了过去,不料张昭很快就予以回应。
“有一批粮草数目对不上。”
张紘也变得紧张起来:“是前线的?”
袁谭是怎么败的,如今在大汉已经传开。为此大汉官吏没有少嘲笑北赵朝廷的腐败。
若是自己这边也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岂不是自己将自己的脸都给扇肿了?
“不是,是桂阳太守全柔上报的粮草数目,与实际入库的粮草不对。”
全柔?
对此人,张紘也有印象。
孝灵皇帝时举孝廉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时他弃官归乡,回到了江东,之后投身刘邈,表现良好,被迁为桂阳太守,治理荆南。
全柔的履历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表现也一直是勤勤恳恳,张紘想不到其违法犯罪的可能。
“有没有可能是笔误?”
“子纲,所以我说政务不能交予你。”
张昭将手中的公文扣押下来:“国事,哪里有那么多巧合?你的性子使然,不知有太多的人道貌岸然。”
张紘却与张昭争辩道:“子布!有没有可能,是你近来越来越不对劲了?”
“你现在这个样子,根本就是将大汉的官员都当成了敌人!我大汉的官员,难道真的就这么坏?”
张昭冷哼道:“兴许没我想的那么坏,但是也绝对没有子纲想的那般好!”
张紘看张昭那倔强的样子,只能是高举双臂以示投降:“当真是怕了你了!”
“你这样子,分明就是不正常!估计只有这仗打完你才能正常一些。”
张昭没有理会张紘,又要去拿下一份公文。
突然!
有黄门郎喜不自胜的冲了进来!
“张公!张公!赢了!我们赢了!”
对方的声音让整个尚书台所有尚书郎的视线都聚集到一处。
“乌巢传来喜报!说是陛下大胜袁绍!而且还说袁绍已死,大汉大获全胜!”
整个尚书台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熬夜加班了这么久,突然得到这样的消息,已经让这些尚书郎都不知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便是张昭也激动的站了起来,须发尽张的小跑到那黄门郎跟前,双手捏住对方的肩膀,眼睛死死盯住对方:“陛下手谕呢?”
直到对方拿出公文,而张昭也确认了信息来源确实是真的后,张昭整个人都是蓦然一顿。
虽然张昭的身形没有改变,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张昭如今,也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大汉真的赢了!
他们终于要从这繁冗的政务中解放了!
整个尚书台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不过这欢呼声很快就被张昭的一声咳嗽给镇压下去。
“手中政务做完了吗?还有闲心喊叫?是嫌自己太清闲?”
刚才还欢呼的尚书郎们硬生生将喜悦憋了回去,继续完成自己未尽的任务。
张昭轻轻点头,不过很快他的余光就发现,竟然有一人想要偷偷摸摸的逃离!
眼见张昭瞪过来,那小文吏几乎快要哭出声来。
“张,张公,我是门下省那边借调过来的,我,我……”
他很想说,从原则上看,张昭是管不到他的。
但很遗憾。
现在刘邈不在,张昭就是原则。
“既然如此,你且过来,我还有事情要你去做。”
对方欲哭无泪的跟着张昭进入尚书台,在经历了一阵繁忙的工作后,终于是加班加点的将任务完成。
大汉赢了!
当夜,整个金陵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仅仅三日,三吴地区的百姓都陷入狂欢!
在十日之后,即便是封闭的蜀地也知道了汉赵之战的结局!
大汉赢了!
我们赢了!
被战事几乎快要压垮的各行各业,重新爆发出猛烈的生机!
长江的航道再次被填满,码头处停靠了半年之久的舟船重新驶向大汉,那一个个半死不活的作坊再次铆足了力气开始重新运转!
对大汉的所有人而言,汉赵之战的胜利,远远不是只有一场军事战争的胜利!
而这消息同样,也传到了河北的心脏,北赵的都城——邺城。
“父皇,真的死了?”
这是第一句。
“最后,他究竟立谁为储君?”
这是袁谭和袁尚兄弟俩异地、异口发出的同一道声音!(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