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朝堂风波起惊雷

    承恩公府的獠牙虽露,王府的惊涛却并未止息。沈清辞被带回那间小小的耳房,门在身后无声地关上,隔绝了外面的纷乱喧嚣,也隔绝了那令人窒息的风暴中心。然而,无形的压力却如同实质的潮水,从王府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来,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她如同被暂时遗忘在风暴眼里的石子。每日有侍女按时送来简单的饭食和清水,不再有粗粝的饼和冰冷的粥,但也仅此而已。房门紧闭,门外守卫的玄甲护卫如同沉默的雕像,隔绝了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她不知道怡芳苑的嘉仪郡主是否脱离了危险,不知道王嬷嬷、秦放等人的下场,更不知道那场因她而起、却已远超她掌控的风暴,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这小小的耳房,成了她新的囚笼,一个相对安静、却也更加令人窒息的囚笼。她只能依靠听觉和极其有限的信息碎片,拼凑着外界的惊变。

    王府的气氛一日比一日紧张肃杀。玄甲护卫巡逻的次数明显增多,步履匆匆,铠甲摩擦的冰冷声响在寂静的庭院中格外清晰。偶尔有穿着绯色或青色官袍的官员神色凝重地出入王府,在凌锋或管事的引领下,匆匆赶往澄怀堂的方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大战将至的凝重气息。

    沈清辞蜷缩在窗边,侧耳倾听着外面的一切。她听到侍女们在院外角落压低声音的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承恩公府……怕是要倒大霉了!”

    “嘘!小声点!不要命了!”

    “是真的!听说今早大朝会,有御史突然发难,弹劾承恩公纵容家奴,勾结奸商,私贩禁药!其中就有……就有那种炮制不当能毒死人的苦杏仁!”

    “天爷!这……这难道……”

    “谁知道呢!反正王爷震怒,听说在朝堂上差点……啧啧,皇上的脸色也难看极了……”

    “那……那郡主……”

    “郡主福大命大,太医说救过来了,但伤了根基,以后怕是……”

    细碎的声音渐行渐远,却如同惊雷在沈清辞耳边炸响!

    御史弹劾!私贩禁药!炮制不当的苦杏仁!

    萧珩出手了!而且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他没有直接提王府投毒案(那会暴露王府“丑闻”),而是选择了承恩公顾鸿煊更致命的把柄——私贩禁药,勾结奸商!这不仅是经济罪,更是动摇国本、危及皇权的大罪!尤其那苦杏仁的来源,与郡主中毒之物隐隐呼应,足以让所有人浮想联翩!

    借刀杀人!釜底抽薪!

    沈清辞只觉得一股寒意夹杂着难以言喻的震撼席卷全身。这便是权倾天下的摄政王的手段吗?不动声色间,便将一场针对她的阴毒陷害,转化成了对政敌的致命一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然而,承恩公顾鸿煊,这只盘踞朝堂数十年的老狐狸,又岂是易与之辈?

    没过两日,王府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侍女们的神色更加惶恐不安,连送饭的动作都透着小心翼翼。沈清辞敏锐地捕捉到,守卫似乎又增加了一层。她甚至隐约听到远处传来压抑的争吵声,似乎是凌锋在厉声呵斥什么人“废物”、“连个人都看不住”!

    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滋生。

    果然,当天傍晚,送饭的侍女放下食盒后,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警惕地看了看门外,然后飞快地、用几乎听不见的气声对沈清辞说了一句:“那个……那个姓秦的护卫……昨夜……在牢里……暴毙了!”

    秦放死了?!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沉!如同坠入冰窟!

    关键人证,在王府地牢里,在重重看守之下,暴毙了?!

    这绝不可能是意外!这是灭口!承恩公府的反击,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紧接着,又有新的流言碎片传入耳中:

    “户部那个管库的小官……也失踪了……”

    “苦杏仁的账册……关键几页……被虫蛀了?还是被水浸了?说不清……”

    “承恩公在府里闭门谢客,只递了份请罪折子,说是御下不严,甘愿受罚……”

    “皇上……皇上好像……把折子留中了……”

    线索断了!关键人证死无对证!物证链被破坏!承恩公以退为进,姿态放得极低,将所有责任推给“御下不严”的“家奴”!而皇帝的态度……留中不发,模棱两可!

    沈清辞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她虽身处囚笼,却仿佛看到了朝堂之上那场没有硝烟的惨烈厮杀。萧珩的雷霆一击,被顾鸿煊以自断臂膀、销毁证据的狠辣手段,生生挡了下来!甚至还隐隐反将了一军——你王府地牢守卫森严,为何关键人证会暴毙?是否……也有不可告人之秘?

    这老狐狸!果然狡诈狠毒!难怪能屹立朝堂数十年不倒!

    就在朝堂风波陷入僵持、王府气氛压抑到极点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了。

    这日午后,一队内侍在王府管事的陪同下,竟径直来到了沈清辞被禁足的耳房外!为首的内侍首领面白无须,神情肃穆,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沈氏女清辞接旨!”尖细的嗓音在寂静的小院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皇家威严。

    沈清辞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圣旨?!给她的?!是福?是祸?难道是承恩公府又使了什么阴招?

    她强压下翻腾的心绪,整理了一下衣衫,依礼跪伏在地。

    内侍首领展开圣旨,尖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罪奴沈清辞,虽身陷微贱,然通晓药理,明辨毒物,于嘉仪郡主危难之际,慧眼识毒,陈言献策,功不可没。朕心甚慰。特赦免其奴籍,复为良民。念其有功,赐银百两,锦缎两匹,以资嘉勉。钦此!”

    赦免奴籍?!复为良民?!还有赏赐?!

    沈清辞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卷明黄的圣旨!巨大的震惊让她一时忘了谢恩!

    这……这是怎么回事?!

    皇帝?!

    他怎么会知道她?怎么会突然下旨赦免她?!还……嘉奖她?!

    是萧珩?他推动的?还是……皇帝自己的意思?亦或是……这又是一场更高层面的政治博弈?

    “沈姑娘,还不快谢恩领旨?”内侍首领的声音带着一丝催促。

    沈清辞如梦初醒,连忙深深叩首:“民女沈清辞,叩谢皇上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奴籍!那如同跗骨之蛆、压得她喘不过气的罪奴身份,竟然……就这样被一道圣旨抹去了?!

    内侍首领将圣旨和赏赐的托盘交给旁边的侍女,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沈姑娘好福气。皇上说了,望你好自为之,莫负皇恩。”说完,便带着人转身离去,留下依旧跪在地上、心潮澎湃的沈清辞。

    侍女将圣旨和赏赐小心地放在桌上,也恭敬地退了出去。房门再次关上。

    沈清辞缓缓站起身,走到桌前,手指颤抖地抚摸着那卷明黄色的圣旨。冰凉的触感如此真实。她不再是任人践踏的罪奴了……她是良民了……

    巨大的喜悦如同暖流般冲上心头,但随即又被更深的疑虑和寒意取代。皇帝为何突然下旨?仅仅是因为她“识毒有功”?这理由未免太过牵强!这更像是一枚被投入棋局的棋子,是皇帝在萧珩与承恩公激烈角力时,落下的一步精妙无比的平衡之棋!

    赦免她,嘉奖她,看似是皇恩浩荡,实则是:

    1.安抚萧珩:承认他“查明”郡主中毒真相(虽然人证死了)的功劳,给予其“有功之人”恩典。

    2.敲打承恩公:坐实其“御下不严”导致郡主中毒的事实(通过嘉奖识毒者反向证明)。

    3.将沈清辞推向风口浪尖:让她从暗处走到明处,成为两方角力的新焦点。她身份的改变,意味着她不再仅仅是一件王府的“工具”,而是一个有独立身份的、可能被各方拉拢或打击的“变量”。

    这哪里是恩典?这分明是将她架在火上烤!

    沈清辞握着那卷冰冷的圣旨,只觉得它重逾千斤。朝堂之上,惊雷乍响,风暴未歇。而她这枚刚刚摆脱污泥的棋子,已然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重新推入了那更加凶险莫测的漩涡中心。

    良民之身,是自由,还是……更深的枷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权臣他总想以下犯上不错,请把《权臣他总想以下犯上》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权臣他总想以下犯上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