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风雪

    枯黄的野草犹挺着坚实的梗,密密麻麻地竖立在积雪之间。

    天空堆积着许多阴云,灰蒙蒙的。

    而风时刻不停歇,穿过山林,越过旷野。

    虎大娃身上带有斑点的绒毛被风吹拂,向后飘动着。

    它站得笔直,在一块半埋在地下的岩石上眺望远处。

    虎二娃和虎三娃紧跟在陈舟后面——

    他们在河岸生起了篝火。

    ……

    初冬的大河,水还未结冰,但已是彻骨的冰冷。

    曾经出没于河滩的巨蜥、巨龟以及恐鸟象鸟一类都失去了踪影,陈舟在河滩被冻硬的土层上发现了许多“未竣工”的巢穴。

    那些直径约有1m左右的,斜向下延伸的洞穴,都是龟类挖出来的。

    它们天真地以为能靠着这些洞穴撑过寒冷气候,然而来自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或其它太平洋岛屿的它们想不到,急剧下降的气温只是个开始。

    土壤很快就被冻得硬如石块。

    不过在这之前,巨龟们便被冻得休克,或是早早死在了掠食者的攻击下,河岸两侧,就连它们的甲壳都被咬合力惊人的猛兽啃出了道道豁口。

    ……

    陈舟在河岸逛了一圈,挑了块足够大的石头,硬生生在地上刨了一个坑。

    此时虽然下过几场雪,但降雪量毕竟不够大,积雪自然有,不过大多集中在背阴处,尤其是山沟沟里。

    草原向阳,哪怕冬日光照不足,却也足够融化薄薄的雪层。

    因此这时候的野草,相对来说还算干燥,也比较容易点燃。

    出门差不多四天,眼下距离抵达岩壁只剩一天路程,陈舟打算好好休整一晚,明天一早动身。

    往篝火里多塞了几把草梗,又掰断一些河柳搭在篝火上——

    待草梗被点燃,就会向下塌陷,到时候河柳枝杈就能落到火上。

    沾了雪的草梗和河柳不可避免地带有湿气,受热后浓烟滚滚。

    虎二娃和虎三娃是吃过烟熏的苦头的,一见篝火开始冒烟,立即跳开,跑到了逆风的另一边。

    等待火势变旺期间,陈舟走到了河边。

    水温大降,河中的水草和苔藓早就死绝了,秋末喧吵的蛙鸣和常在水面上飞舞的蜻蜓也销声匿迹,目之所及,一片枯槁。

    岸边浅水份外清澈,一眼就能看到底,而其中找不到任何鱼类活动的踪迹。

    往远处望,深水区近乎呈现黑色,波光中一片平静。

    此时的河流还未结冰,但上层水已经足够寒冷,鱼类基本不会往上游,全都蛰伏在温暖的深水中。

    这时候捕鱼是最难的,没有船撒不下网,用钓竿钓鱼更是妄想,受温度影响,鱼的进食欲望大大降低,即便有食物送到嘴边也懒得咬,更别说鱼钩根本伸不到深水中。

    生机黯淡的景象不仅表现在河水中,整片草原皆是如此。

    洞鬣狗全都缩进了洞穴,利用天然的屏障抵御寒风,维持体温,降低能量消耗。

    若挑战区域有原始人,从这时到深冬,便是它们与原始人进行洞穴争夺战的频发期,虽然最后多半是以洞鬣狗失利告终,但原始人也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过即使没有原始人,洞鬣狗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本土生物以及被时空管理局弄到这里的其它生物,包括硕鬣狗、雕齿兽、穴狮、洞熊等,均会同洞鬣狗展开激烈的厮杀。

    为了生存繁衍,这些争斗自然毫无保留,也各有胜负。

    陈舟一路走来,没少见洞鬣狗与其它动物厮杀,有时是为了食物,有时是为了洞穴。

    越是寒冷,北境的野生动物就越是凶悍,为了族群的繁衍,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生存,为了填饱肚子,它们会拿出更多勇气,付出更多鲜血。

    莫说在草原的寒风中长大的洞鬣狗、恐狼,就连跟随人类长大的三头锯齿虎都变得越来越趋向野生动物。

    可能是个子够大了,胆量也见长,可能是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狩猎鼓舞了它们的信心。

    在虎大娃的带领下,虎二娃虎三娃纷纷展现出了锯齿虎的风采,时常在林地边缘上围追堵截一种巨大的老鼠。

    那种老鼠喜欢啃食草根,长相偏向水獭,体重超过1.5公斤,体长超过1.1m,是陈舟最近才发现的大型啮齿动物。

    这种老鼠生活在树林外围,它们的前肢与后肢爪子形态几乎相同,且后肢略长于前肢,既擅长挖掘,又擅长攀爬。

    对锯齿虎而言,这些灵活的老鼠体型刚刚好,不具备多大威胁的同时,还有不少肉,逃跑能力也强,又足够机敏,能充分地锻炼它们的捕猎能力。

    不过自从离开树林,抵达草原深处后,就再也见不到这种老鼠了。

    入冬的草原,常见的是披毛犀、大角鹿、拟驼、美洲野牛、罕角驼鹿等大体型食草动物,偶尔可见猛犸成群结队地穿过森林。

    面对这些庞然大物,锯齿虎们虽然跃跃欲试,却是有心无力。

    食草动物固然畏惧成年掠食者,但面对它们这些小家伙却是丝毫不慌,遇上暴脾气的,甚至还会率先向它们发起攻击,尤其是美洲野牛这种性情凶悍的动物。

    如果没有陈舟,三头未成年的小锯齿虎碰上牛群,多半要被愤怒的公牛戳出几个血淋淋的窟窿,然后挨上几脚变成肉饼。

    然而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美洲野牛显然意识不到跟在小锯齿虎身后的那个生物多么可怕,它们头脑一热,冲上去的结果自然是迅速成为陈舟的刀下亡魂,紧接着便被串成肉串,放到了篝火上烘烤。

    而营养丰富的牛心牛肝,则会变成供三小只争抢的美食。

    对锯齿虎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借刀杀牛”,但是以它们的智商,或者说不够充足的经验,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一点。

    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刻意把美洲野牛往陈舟处引,或是举一反三,招惹大角鹿、披毛犀等食草动物的行为。

    ……

    凝视着奔涌的河水,陈舟不禁想起了位于内蒙古阿尔山的哈拉哈河。

    哈拉哈河有十二条支流,其中有一条小支流,因流经地热资源丰富区域,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下,河面也不结冰。

    两岸冰封,不冻河流域却热气腾腾,流水潺潺,有时步入深冬,河畔甚至能看到未死的野草。

    此刻,他在想,挑战区域内是否也有类似不冻河的河流。

    假如有挑战者发现了类似的地热资源丰富的地段,并在旁边搭建庇护所,是否可以抵消基因改造针剂制造的优势,甚至能硬生生熬死他和保尔。

    要知道,类似的河流可不仅分布在阿尔山,大兴安岭、额尔古纳、长白山都有类似的不冻河。

    虽然陈舟没听说过西伯利亚一带有相似的自然现象,但料想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应该不算特别低。

    对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不太了解,陈舟打算回去以后问问保尔。

    保尔显然很熟悉西伯利亚的地形地势,不冻河这种比较稀罕,又能作为景点发展旅游业的河流,如果分布在苏联境内,名气肯定不小。

    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跨度,也有可能让史前的河流干涸,或是开辟新河道。

    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恐怕问了保尔也不够确切。

    正思考着,陈舟听到身后的锯齿虎们发出呜呜的吼叫。

    转头一看,果不其然,吹够风的虎大娃跳下石头,跟两个弟弟厮打了起来。

    打闹是猫科动物惯有的练习项目,能够帮助它们提前进行实战演习。

    与实战有区别的是,平时打闹它们不会刻意伸出爪子,也不会用力咬。

    别看猫科动物尖牙利爪,它们在与同类玩闹的时候非常懂得力度,哪怕在争夺配偶时,普遍也不会下死手。

    虎三娃还没受伤的时候,三兄弟中属它战斗力最低。

    虎大娃体型虽然大,但打起来却不是虎二娃的对手,动物之间搏斗,如果体型没形成断层级别的差距,凶性和战斗意志才是最重要的。

    虎二娃完美符合这两点,它既好战,又不肯轻易认输,且精力旺盛。

    虎大娃力量比它强一些,但无法做到瞬间制服,让它丧失反抗能力,便会被它缠住,慢慢耗尽体力,最终败下阵来。

    不过自从虎三娃侥幸捡回一条命,注射了药剂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可能是药效过剩,也有可能是强效再生注射剂还有什么预期之外的作用,总之虎三娃的体力一跃而起,成了三头锯齿虎中续航最持久的小霸王。

    别说本就跟它不相上下的虎大娃,现在就连虎二娃都远不是它对手。

    幸运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虎三娃还是那个沉稳听话的性子,几乎从不主动挑起事端。

    因此就算它获得了超出同类的体力,三兄弟的关系还是维持着最初的模样,没有改变。

    ……

    呜~

    虎二娃扑在虎大娃身上,惹得它这个大哥烦不胜烦,恨不得一脚把它踹出去。

    听到大哥发出不耐烦的警告声,虎二娃识相地跳了起来,又冲向虎三娃。

    它们草黄色的身影在风中跑动,并随着打闹渐渐远去,看得陈舟微笑了起来。

    养虎,而且还是史前的锯齿虎,着实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回到篝火旁,从放在一旁的藤筐里掏出一根冻得梆硬的牛腿,将上面的肉斜切下来,用两根早早准备好的长木签串起来放到火上,陈舟打算先解决今天的晚饭。

    出门时,他将行军锅留给了保尔,自己只带了用来装水的水囊和简单缝制的皮毛大衣。

    缴获的衣服中,除了黑袍人和美国大兵的衣物,都不合他的体型,但即便套上美国大兵的衣服,也起不到多少御寒作用,真挡风还得是皮毛大衣。

    至于保尔,他在山上有行军锅,守着庇护所,又注射了针剂,别看没有大衣,抗寒能力却胜过陈舟,根本不用担心受冻。

    ……

    天冷风大,火焰被压得很低,牛肉需要烤一会儿才能烤熟。

    不知不觉,三头锯齿虎跑闹着已经离开了河岸。

    陈舟转过头望了一眼,对此倒也不担心。

    亚成年的锯齿虎速度已经很快,而且耐力丝毫不弱于大多数掠食者,三头在一起,只要不走散,或是误闯入洞鬣狗等猛兽的巢穴,想逃脱还是很容易的。

    而且小家伙们从来不跑的太远,几百米范围内,只要它们发出吼叫,顷刻间他便能到达。

    带着锯齿虎们下山,起初他还担心小家伙们自己出去玩闹遇到什么危险,到现在,早就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

    篝火对着河水,对面便是连绵起伏的山脉。

    产盐的岩壁便在大约十几公里外的山脚下。

    想起往日盛景,草原上的厮杀,还有那头坦克一般的细齿巨熊,再看看现在萧条的景象。

    严寒产生的改变,尽在不言中。

    ……

    天色越来越昏暗,火上的牛肉终于烤熟。

    这美洲野牛的肉放血放得不够干净,公牛也没劁,吃起来不仅有血腥味儿,甚至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骚臭味儿,尤其在没有盐的情况下,腥味和骚味儿更加明显。

    跟现在的日子比起来,孤岛上的饮食条件都算得上过分优越了。

    陈舟的嗅觉和味觉同样胜过常人数倍,对他来说,这种牛肉更难吃。

    大力撕咬着过厚的肉片,几乎没经过咀嚼就咽下肚子。

    冷风扑面,陈舟起身继续去切牛肉时,赫然发现远处的山头被一团白色笼罩,那边的景象也随之变得分外模糊。

    “艹!”

    骂了一声,顾不上继续切肉,收刀回鞘,陈舟背上藤筐,赶忙招呼三头锯齿虎——

    风声呼啸,空气中似乎飘着冰粒子。

    那山脉的方向,正下着大雪。

    以陈舟在北方生活的经验,用不了多久,暴雪就会随着风席卷整个河岸。

    到时候他的篝火用不了几分钟就会被大雪扑灭,整片天地也会被风雪吞噬,由纷乱的,飞舞的白色统治。

    现在,他必须得尽快出发,躲在天然遮蔽物的保护下,比如巨石、大树、土丘背风坡或是洞穴。

    不然风雪一至,体温就会急速降低,视线也会严重受阻,那时根本生不起火,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威力,说不定就会死在风雪之中——

    湿衣物的散热速度是干衣物的240倍。

    一旦被雪淋湿,急速散热的情况下,就算注射了基因改造针剂,他身体中储备的这些脂肪也不够看,更别说他还没注射过针剂。

    毕竟在海上孤岛生活过二十多年,重回现代后又专注于极限运动。

    常常与海崖深坑打交道,别看在普通人中已经算是“小超人”,但面对大自然,陈舟还是充满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怠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不错,请把《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