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升级车间

    技术学校在五十年代开办起来很容易,派一些有技术并且能很好理论化的技术员去,就可以担任专业方面的老师。

    然后再聘请一些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去当基础课的老师,基本上就能建立一所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取中专文凭。

    中专文凭这东西,其实不是对学生的证明。而是社会对学校的认可,要是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学校教的东西没有什么用,那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中专要是不包分配,那么看的就不是文凭,而是个人的真才实学。在后世,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

    因为包分配,所以招生这方面,就要有所限制。得规划的来,不能弄的门槛太低,招来的学生毕业后,办学的一些工厂自身消化不了,把学生甩给地方部门。

    朱厂长是觉得江成的想法很好,也算是他们厂的一条出路。他出场地,把厂房先改成临时的学校教室,然后去教育局那边审批一下就行了。

    汽配厂的资质肯定是不够的,但要是十几家工厂联名担保合作,基本上没有一点问题。

    今年就可以招收学生,先开展几个普通专业,再弄几个特殊专业。第一学期就可以先招收个几百人,一个专业就先弄一个班。

    然后学校外保留车辆修理的业务,再弄一个场地,弄几辆车进去,弄个驾驶培训。

    等于学校不光是有理论课,还有各种实践课程。

    朱厂长是很开心的离开了汽车厂,让江成和周厂长等他的好消息。

    朱厂长走后,老周也去忙了。江成回到办公室后,也没有看见郑可,应该是去车间忙了。

    江成倒是清闲了下来,在这个时代他想弄的东西很多。但不符合市场的话的,弄了也不会获得生产。

    西方那边目前又是对立的状态,生产出好东西也出口不了什么。要是能对西方进行出口,江成肯定会把美利坚农场主最爱的皮卡给弄出来。

    然后从美利坚或者什么国家进口一些精密数控设备,生产精密零件,造更好的车,再卖到国际上去。

    坐在椅子上,江成想了半天,觉得目前只能慢慢熬了。

    现在是该趁着有时间,升级组装车间了。

    吊机,升降机,电动工具。这些在厂里都没有,汽车厂的规模无法短时间赶超第一汽车厂。

    但江成可以升级组装车间,让一条生产线当第一汽车厂的几条生产线。

    首先就是液压升降设备了,这东西好生产,后世组装车间核心设备。

    江成没去第一汽车厂,但能猜测的到,苏联的设备现在也大多是传统的机械化装置。很可能没有液压升降机,但是也不可能想这边这样简陋。

    最少有天车之类的装置,安装一些手动葫芦,甚至还有可能为了方便,挖地沟也有可能。

    江成装升降机,也得挖地沟,升降设备肯定是得埋在平面下面的。能升高一米多,就能方便工人很好的组装底盘,车身和动力总成了。

    现在组装车间连地沟都没有挖,刚开始组装的时候都是用千斤顶顶高了,趴着组装的。现在厂里有了堆高车,直接用四辆堆高车把车子升高在组织,也算是一个虽然比较笨拙但有效的办法了。

    但操作的时候太费人力了,有升级台的话,不需要那么多人配合。

    如果有升降台,加天车起重机的配合,就是一个车壳直接吊起来,而不是几个工人去抬。在空中只要一个人都可以轻易的移动,然后借用电动工具,快速的安装上。

    车门也是如此,车门被吊在空中,下面的人只要调整好高度和位置,一个人就可以很快的把车门安装好。

    这样的情况下,现在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升降机和天车起重机的配合下,可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

    组装技术人员不够,但可以把一个人当几个人用。这组装产能可以轻易翻倍,生产的运输汽车越多,越能加快工业的建设。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昌城汽车厂是省企,这生产的汽车多,其他城市也容易获得汽车的分配。有汽车就增加各种物资的运输流动。

    还有就是车多了,为了加快城市与城市的发展,就会去修路,路好了,就可以生产更多型号的汽车。

    哪怕只要有一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强度水泥路面,江成就能搞出一辆重型货车。一辆车子当十辆卡车拉的货,一辆车子就能当一个工厂的运输队。

    一个大企业是能带动很多行业共同发展的,江成升级组装车间就是升级产量。

    升降机的原理很简单,跟堆高车的货叉升降一个原理。就是手动上下压,用电机给代替了。

    一个电机+一个大型一点的液压升降货叉就完成。不过这是埋在地下的,为了增加设备的寿命,最好是使用专门的液压油。

    液压油也好解决,虽然国内生产不了,都要找苏联购买。但飞机制造厂那边肯定存了不少进口的液压油。

    这在同一个城市,有一家重点央企单位就是好。要点东西,能随时先调配一下。

    江成在图纸上简单的画了一个升降机的装置,发现没有任何的技术困难。对于别人来说困难的地方是在液压装置技术上,没有液压技术,升降机造出来,举力也不强,不实用。

    这次都不用带图纸,江成直接去找周厂长了,让他去一趟工业局,给他建设一个大型车间,钢结构的那种。既然要搞升降机,那干脆把起重机一起搞了。

    起重机更简单了,就是一个电机加一些钢绳,装一个正转反转的齿轮装置。大家常见到的就是一些没有电梯,住在好几楼的住户装修房子。装修公司都是用这个东西把沙子和水泥吊上去的。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搞机械动力的工程师,会突然跑去搞车间建设了。

    工厂厂房车间建设,其实资金不是工厂出的,当然工厂也可以筹备资金进行建设。大多数建设都是申报给工业局那边,那边会提供资金安排建设。

    所以建设工厂厂房和车间,是找工业局的。而不是地方基建局,建设职工楼是找地方基建局,因为钱是工厂自己出的。

    如果是普通车间,昌城汽车厂去申请,基本上就立刻就批示了。但江成要建的是钢结构车间,造价成本不低,每平方米要造价要好几百块。

    差不多一平方米的车间造价就能在农村建一间大瓦房了,按照江成的要求,核算下来,得要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呀,在后世相当于上亿了。汽车厂得卖一百辆轻卡,而且还不算自身成本的情况下。

    但是工业局没有拒绝,这样大的投入,赵局长也得上报进行审批。上报的不是上级工业部门,而是地方ZF.

    昌城汽车厂有一个硬伤,不属于苏联技术援建单位,国内现在有156项重点工程,第一汽车厂是重点项目之一,有专门的项目资金。

    昌成汽车厂是什么,几个月前还只是一家算是中小规模的加工企业吧。在没有依赖苏联那边技术的情况下,发展成了汽车厂。

    但汽车厂不是工业部主导的项目,工业局这边帮他负责一些普通车间和厂房建设动用的是地方资金。现在要动用上百万,也没办法找工业部,只能想地方分管领导申请。

    在赵局长看来,问题不大,就是要走这个流程。地方出钱建设,生产的汽车,自然是地方继续优先分配。

    外省的运输部门和部队,找工业部要昌江卡车,不一定能要的到。

    只不过有些事情经常发生巧合,就在钢结构车间在申请审批的时候。第二机械工业部那边来电话了,军W后勤部那边对昌城汽车厂生产制造的边三轮性能表示满意。

    希望昌城汽车厂这边快速投入生产,生产线和组装车间的建设自然有专款资金。

    同时康达里书记其实算是上面指派到汽车厂这边来的,他收到了军工那边传来的请求,尽量加大昌江轻卡的生产。支援北方地方工业运输和军工业后勤运输。

    然后康书记就汇报了这边生产的情况,正在筹建新的组装车间,只不过资金还得审批到位。另外昌城汽车厂毕竟是地方扶持的企业,有些事情他就算是书记也有心无力。

    还有就是汽车厂生产出了一辆内燃叉车,目前还在数据调整中。

    要知道昌城汽车厂从不玩仿制那套,哪怕是试制出来的第一辆内燃叉车,也希望工业部重视。现在汽车厂这边可是经常有部门领导来视察,厂里弄出什么好东西,地方部门基本上很快就会知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不错,请把《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