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读贾岛的《题诗后》,总觉颇有卖弄才情之意,不甚喜欢。但毕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诗句已经入脑入心,就犹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一般,虽不喜,却无法从记忆中拂去。
今日看到秋水兄的《杂谈——秋水的推荐之》一文,心中顿感五味杂陈,贾岛的诗句居然又从心间跳了出来,言为心声,便将这诗作为这篇杂感的题目吧。
鄙人确系新手,十几年前虽有提笔行文的冲动,但彼时虽有牢骚万千,胸中实在空无一物,加之学业繁忙,只得搁置下来。
近日,本想上网(已好久不太上网了)找几本电子书供闲暇之余消磨时光,却发现满眼皆是网络小说,一篇篇读去,突然产生了“不然我也写写看”的念头。
说做就做,于是一个月的时间,便有了这篇已经十几万字的《梦中剑》。来到已经一月,开始只是随性为之,后来便有了签约、推荐……
《梦中剑》是在下的第一本著作,虽说自己读过许多的武侠小说和古典小说,有些还是几十次反复研读,但毕竟写小说还是第一次,其间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更有过踯躅不前。
读完秋水兄的杂谈,还是那句老话“於我心有戚戚焉”。溢美之词,愧不敢当。几处弊病,一针见血,在此一一回应:“间或有现代辞汇穿插其间”——对当前的网文趋势把握不准,算是向现代网文的一种妥协吧,没有完全坚守阵地,实在惭愧,今后注意。
“布局方面似是落于平铺直叙”——整个大纲虽有概况,但许多环节仍待仔细推敲,伏笔也已设置多处,但总体来说仍需加强。
“过招不是招式名称的过招”——这确实是一个弱项,原因有二:一来时间有限,每天4000字方可推荐,加之还有工作和家庭,不及细细考虑;二来不愿落入一味模仿前辈的俗套,但自成一家谈何容易,正在积极探索。也请秋水兄和其他朋友在这方面多提意见。
此外,秋水兄提到的几点令我心中触动颇深,不过一下午的时间,居然能读完文章并对我有精准的评价,实在叹服。
关于“随陆无武”的笔名,秋水兄一段“笔名初看去,颇似自抑为只通文事,但又暗含自比随何、陆贾之自扬,这一抑一扬之间,已是颇见才情了”,已直入我肺腑,更无他言。
关于“想来写作亦有年矣,不似初出茅庐之人”,想来秋水兄通过我的笔名,必能猜到我的职业。
关于“其创作前已熟读不少大师名家之作”,前文已提及,不再赘述。
关于新星一说,实在愧不敢当,还是回到开头那两句话,“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只要能入秋水兄的法眼,只要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我就会坚持下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