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汉献帝啊,你可千万别病倒了

    “报!”

    “皇后娘娘,大将军派人前来想要求见天子一面。”

    又是一阵娘腔调,打破了伏寿的愤怒。

    “天子是他想见就能见到的吗?告诉他天子最近身体不适,不能见他了。”

    皇后不顾众臣劝阻,执意要监人将此话传出。

    “陛下当真是身体不适,那作为臣子的一定更要多加探望一番了。”

    杨奉听了这监人的话后,只是大感害怕和惊恐,你可以不让我见到天子,但天子一定不能有事啊,他要是没了,杨奉怕也是难以走到头呀。

    “天子只是偶生小疾并无大恙,将军请回吧,不过两日便能好了,到时再来也不迟!”

    到了这里,杨奉算是听懂了,天子很有可能就没有生病,明明是众人在合起伙来欺骗他。

    但这若是换作常人,定会雷霆大怒,但杨奉就罢了,只要你每日能帮我稳定的产信任度便可以,其他的杨奉表示都无所谓。

    就这般,杨奉也是又回到了城外的中军大营,依靠着从河内捋来的粮食和曹操提供的粮食补足,所堆积着足足可供上一月有余。

    自杨奉穿越到这里以来,可是从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在此之下,杨奉和众人齐心协力,只是仅仅不到一周时间,徐晃等人难以解决的大型技石机问题也迎刃而解。

    只要有了此等利器,想必攻坚克难便不再是问题,而其余的信任点,杨奉就要留着攒起来兑换番薯和土豆了,毕竟不能总是依靠他人提供粮食,总有一天会饿死自己的。

    ————————————————————————

    接下来为一些简说,不为正篇,读者们可自行跳跃观看:

    说起摧难克难,近日其他诸侯都在扩张领土,孙策在江东纵横披靡,曹操和吕布刘备打得不可开交,袁绍也在冀州向四边开疆扩土。

    而纵观身为大将军的杨奉,仅仅据有河内和河南尹两地,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之前的目标,杨奉记得是南下颍川郡,但现在已经和曹操缔结了盟好条约,便不能再这样做。

    好吧,这只是表面上的措辞,其实最深向的是杨奉一直想要向西进攻收复关中。

    原因没有其他,只是因为西面的张济和李傕郭泗二人虎视眈眈,这三人亡我之心不死,一心想要再重新将汉献帝捋回,是杨奉需要着重对付的头号对手。

    而离杨奉最近的便是弘农太守张济了,张济少年即习武练艺,成年后加入行伍,报效朝廷。

    汉灵帝光和二年至中平元年任司空,汉献帝初平元年为董卓部下,时任威武郡校尉。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等人合谋诛杀,张济为防止被王允滥杀,后又进攻长安,打败吕布,杀死王允,再据朝政。

    献帝则封张济为镇东将军,出兵驻扎弘农。兴平二年七月,张济回到长安劝和李傕、郭汜,帮助献帝东迁。升任骠骑将军、封平阳侯,回到弘农。

    后来因与董承等人有矛盾,便与李傕、郭汜一同大破汉献帝的护驾军队。建安元年冬天,张济率兵出南阳攻打穰城中流矢身亡,死后,部队由其侄张绣接管。

    说到张绣,大家便应该很清楚了,就是在宛城害的曹操一炮三响的男人,而至于那貌美如花的邹氏,杨奉也是了解一番,不为其他,只是为了瞧瞧让曹丞相都爱不释手的人到底有多么沉鱼落雁?

    但别瞧张济仅次于李傕郭泗为二等势力,但仍然手握近三万雄兵,无一不是西凉军中的骁勇,这些可都是董卓分裂遗传下来的遗产呀。

    思来想去,杨奉决定寻找一位盟友助力,这个人便是身处华阴的段煨。

    这华阴位于弘农和潼关以西,居然也身处弘农郡地界,不过却被单独割据开来。

    (公元189年,董卓入洛阳篡权,段煨作为凉州将领被重用。

    190年曹操、袁绍等联军攻董卓,191年孙坚破洛阳,董卓撤往长安,段煨奉命屯兵华阴。

    在华阴,他与李傕、郭汜等部将不同,勤修农业,不掳掠百姓,百姓安乐,政声良好。

    兴平二年,李傕和郭汜互攻,汉献帝欲东迁弘农,车驾至华阴时,段煨隆重迎帝至军营。

    但因与杨定有隔阂,被侍中种辑诬陷,遭杨定进攻,然而杨定攻十余天未克,段煨仍照常供应膳食、侍奉百官,令汉献帝印象颇佳。

    此前,名士贾诩在李傕、郭汜相斗时离开李傕投靠段煨,段煨虽表面礼遇却因猜忌其夺兵权让贾诩不安,贾诩后投张绣,段煨善待其家人。

    建安三年汉献帝定都许县,段煨受派与关中诸将讨伐李傕,积极参战,李傕伏诛,段煨因功被曹操表封“安南将军”等,领閺乡侯。

    后来,朝廷征段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他驻守弘农时修饰华山享庙坛场、建造祠堂。建安十四年,段煨寿终正寝。)

    杨奉坚信,只要得到了此等忠臣助力,左右夹击,大破张济定然指日可待。

    “徐晃,且取我笔砚来,待我休书一封传于段煨,相信只要与此人取得联系,其必定能助我等夺取弘农郡,建立不世奇功。”

    徐晃此刻充满了大大的疑惑,我的兵力还是太少,实力还是太弱,此时进攻怕是危矣啊。

    但杨奉坚信这些都不是问题,段煨现在拥兵两万,自己也拥兵两万,加起来便是四万大军,而且自己这边还有诸葛连弩和超大型投石机进行帮助,不相信他不破。

    “那要是李傕和郭泗助力怎么办?咱们可以找盟友,他们也非是不可以啊。”

    “嘶~”

    徐晃这么一说,倒也提醒起了杨奉,那如此所言,西进道路便已然受阻,还需要从长计议。

    (李傕字稚然,北地郡人,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军阀、权臣,汉末群雄之一,其本为董卓部将,董卓被杀后自立,听从谋士贾诩之策攻入都城长安,长安被破,吕布败走,王允被杀。

    李傕占据长安后,与郭汜、樊稠共秉朝政,后来,李、郭、樊之间发生内讧,李傕杀死樊稠,派兵劫走汉献帝,想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傕与郭汜相攻数月,双方死者数以万计。

    汉献帝车驾东归后,李傕又与郭汜联合追击乘舆,在弘农大破汉献帝的护驾军队,杀害公卿大臣。

    建安三年,朝廷派裴茂率段煨等人击败李傕,并诛灭其三族。

    李傕当政时,放纵子弟钞掠百姓,导致三辅地区大乱。此后两三年间,关中再无人迹。)

    (郭汜,又名郭多,张掖郡人,初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校尉。董卓死后,他与李傕以复仇为名,攻入长安,纵兵虏掠,诛杀王允,驱逐吕布,埋葬董卓。

    后控制汉献帝,担任后将军,封爵美阳侯,与李傕相疑,双方反目成仇,于长安中大战,死者多达上万,致使“城空四十余日”,此后数年,关中萧条。

    张济入长安劝和,郭汜与李傕和解,并被拜为车骑将军,与后将军杨定等护送皇帝东归。

    不久后,郭汜起兵作乱,为杨奉所败,逃入南山。后郭汜与李傕等人追击帝王乘舆,在弘农的东涧、曹阳大破汉献帝的护驾军队,杀害公卿大臣。

    建安二年,郭汜被部将伍习所杀。)

    “那这又该如何是好?莫非吾等又要再次攻击颖川郡?”

    没准这也是时机,毕竟此刻曹操正和吕布打得火热。

    (说起这吕布,也被称为温侯,也算得上是汉献帝一亲睐者。

    徐州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兵家必争之地。

    曹操因父亲被杀,出兵攻打徐州,虽因军粮不足而撤围,但徐州自此陷入动荡,导致徐州北部的琅琊国和东海国局势复杂,许多人因战乱而聚集成为地方武装,后曹操在巨野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等到196 年,袁术入侵徐州,刘备与袁术交战,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率大军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

    由于张飞性格鲁莽,鞭打曹豹,导致曹豹怀恨在心,与吕布里应外合,最终吕布成功占领徐州。

    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机,迅速采取行动。他派军袭击下邳,张飞醉酒误事,使得吕布能够顺利进入徐州城。

    占领徐州后,吕布自领徐州牧,整合徐州的军事力量,加强防御工事,并与周边势力建立联盟,试图巩固自己的统治,现在曹操和吕布便正处于这一环节。)

    而此时此刻,其余各位诸侯也各有千秋。

    (诸如袁绍凭借家族背景和个人威望,招募军队,先后攻占冀州、青州、幽州等地,势力迅速壮大。他在这些地区推行政策,安抚百姓,整顿吏治,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孙策出身江东世族,父亲孙坚官至长沙郡太守、破虏将军,孙坚举兵讨伐董卓时,孙策携母亲迁居舒县,并与周瑜结交。

    初平二年,孙坚战死,孙策投奔舅舅吴景,不久又转投袁术,获准统率孙坚旧部,升任怀义校尉。

    袁术先后许诺孙策担任九江郡太守、庐江郡太守却两次食言,孙策因此失望。

    兴平二年,孙策请求率部征讨刘繇,袁术表奏孙策为折冲校尉,代行殄寇将军职权。

    孙策率兵南渡长江,趁机脱离袁术控制,并与周瑜合兵,先后击败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人,占据江东五郡,自领会稽郡太守。

    孙策招贤纳士,重用张纮、张昭,以秦松、陈端等人充当谋士,快速发展壮大。

    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孙策致书与其决裂;曹操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策又率部攻占庐江郡,尽得江东六郡,成为汉末割据一方的诸侯。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在出猎途中就被仇人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身亡,终年二十六岁。孙策死前,遗命其弟孙权继位,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仅以四年多时间就攻占江东六郡,开创了孙吴建国的基业。

    时人对孙策评价颇高,认为他勇谋兼备、善于用兵但郭嘉却认为孙策轻率而无防备,终将死于匹夫之手,两晋时期如陈寿、傅玄、孙盛等人盛赞孙策的勇武与才略,平定江东,任用贤能。

    后世学者同样认可孙策的功绩,倘若他能活得久一点,定会成为曹魏心腹大患;但仍有人认为孙策虽勇武有余,却以身犯险,缺乏君王风度。)

    (袁术,字公路,东汉末年汝南汝阳人,司徒袁汤之孙,司空袁逢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

    袁术年少时被举孝廉,历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祸乱时袁术为后将军,后任南阳太守。

    初平元年,袁术跟随其兄袁绍共同讨伐董卓。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

    初平四年,又率领士兵在九江击杀扬州刺史陈温,自领扬州刺史,兼称徐州伯。

    建安二年,袁术利用编造的符命在寿春自立为帝,建号仲氏,但未被普遍承认。

    但由于袁术部下人心不稳,战场上又被吕布、曹操所败,于是将皇帝称号送给袁绍,自己则去投奔袁绍之子袁谭。

    建安四年,归顺袁谭未果于九江呕血而亡。

    袁术曾任扬州刺史,割据扬州、自立为帝,最后争霸失败,死于九江,葬于淮南。被后人评价为“勇而无断、无德无谋。”)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后被举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

    在辽西与乌桓、鲜卑人作战期间,组建“白马义军“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也被称作“白马长史“。初平二年,与袁绍在界桥对战,因败退回幽州。

    初平四年,公孙瓒斩杀汉室宗亲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占据幽州之地,实力大盛。

    此后,公孙瓒又与袁绍为争夺北方多次开战,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战略形态转为保守,士气不足,渐失部下信任,建安四年,袁绍设伏,公孙瓒中计大败,被困高楼,引火自尽。)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国国相、少府,世人也称其孔北海、孔少府。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就知道让梨给兄长;十岁时曾独自一人拜会“天下楷模”、河南尹李膺。

    十一岁时父亲孔宙过世,他哀伤过度,以致要人搀扶才能起立行走,官府表彰了他的孝行。

    十七岁时因留宿党锢案逃犯名士张俭,他与母亲和兄长孔褒抢着承担罪责,从而名扬士林。

    其后,州府多次邀请他做官,孔融都婉言推辞,直到司徒杨赐聘请其做掾属[,他才接受,由此步入仕途。

    曾历任侍御史、虎贲中郎将、北海国国相、青州刺史、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建安十三年,孔融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捕丧命,卒年五十六岁,妻子和儿女也受到株连被杀。

    孔融能写诗,善作文,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他的文章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引喻精妙、气势充沛,颇受魏文帝曹丕喜欢,称誉其为“建安七子”之首。

    孔融散文代表作有《荐祢衡表》《难曹公禁酒书》《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

    (韩遂,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都人。

    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聚众十万。

    先后击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引起天下骚动,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来二人关系破裂。

    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其子马超统领部队,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

    建安十六年渭南战役中,曹操接受贾诩建议用反间计离间关中诸将。

    马超、韩遂等部中计,各自为战,互不救援,被曹军各个击破。

    其后马超、韩遂领军败走西凉。

    韩遂渭水之战败于曹操后,从此一蹶不振,但仍然能在陇西一带纵横,多次与曹军交锋,直到病死陇西,被部将砍下头颅,送给曹操。

    韩遂作为人质的子孙都被曹操处死。

    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人,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他的父亲马平曾任天水郡兰干县尉,后因失官而流落陇西,娶羌女为妻,生下了马腾。

    在职业生涯中,马腾早年生活贫苦,以砍柴为生,但身材高大,性格贤厚,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汉灵帝末年,凉州叛乱频发,马腾应征入伍,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军司马。

    中平三年,凉州刺史耿鄙被杀,马腾联合韩遂、王国等人反汉,后被董卓、皇甫嵩击败,王国被马腾、韩遂杀死。

    董卓进京后,马腾与韩遂欲联合董卓起兵,后于初平三年率部进驻长安,被授予征西将军,屯兵于郿县。

    兴平元年,他联合朝臣诛杀权臣李傕、郭汜,失败后退回凉州。

    建安二年,曹操派遣司隶校尉锺繇说服马腾、韩遂归顺,并派遣子嗣入侍朝廷,马腾被封为槐里侯。

    然而,建安十六年,马腾之子马超联合韩遂抗曹,兵败后,马腾于次年五月被杀,并被诛灭三族。

    尽管如此,马腾在镇守关中期间,北御胡人,东防鲜卑,举荐贤才,保障了关中的安宁,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人。

    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长期担任荆州牧,汉末割据群雄之一。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早年受党锢之祸牵连,被迫逃亡,光和七年被大将军府下属,后任北军中候。

    初平元年,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移州治所于襄阳。

    次年,董卓专权,各州郡举义兵讨伐董卓,刘表率军驻扎襄阳。后将军袁术与长沙郡太守孙坚联合,企图侵占荆州,刘表命部将黄祖率军抵抗,射杀孙坚。

    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打算拉拢刘表作为外援,擢升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刘表派遣使臣朝贡,却暗中联络袁绍。

    此后,刘表先后击败张济、张羡,攻占了零陵、桂阳二郡,割据荆州,拥兵自重。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绍向刘表求援,刘表坐观成败,并未出兵。

    曹操击败袁绍,又追击刘备,刘表接纳前来投奔的刘备,予以优待却并不重用。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大军还还没到荆州,刘表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刘表建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又广求遗书,形成“古典毕集,充于州闾”的盛况,起到了保存文化的作用。刘表死后,幼子刘琮继位,率部众投降曹操。

    时人对刘表评价不高,如曹操、王粲、诸葛恪等都认为刘表割据荆州、包藏祸心,却不能任用人才。

    贾诩、荀攸也认为刘表缺乏才略,坐观天下,终究难成大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抢先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不错,请把《三国:抢先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抢先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