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权宦斡旋,急务特办

    王振这一开口,在场众臣工的目光,探究的、审慎的、期待的、戒备的……便齐齐落在他的身上。

    就连一直神色冷硬、寸步不让的于谦,此刻也侧目冷冷瞥了他一眼。

    只是在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蔑视。

    王振恍若未见,眼皮依旧低垂,脸上那恭敬谦卑的笑容纹丝不动,声音却愈发恳切温和。

    “陛下忧心河南黎庶,太皇太后慈恩浩荡,老奴瞧着亦是心急如焚!于大人所言,字字泣血,黄河水患,关乎数十万生灵,确如燎原之火,刻不容缓!”

    王振巧妙的先将水患的急迫性高高托起,堵住了所有质疑程序的声音,还不动声色地又给于谦戴了顶高帽。

    接着他话锋随即又转:“然则,杨阁老所虑,亦是老成谋国之道。朝廷法度,譬如宫禁之金水桥,”

    他微微侧身,示意殿外方向,“一石一木皆有规制,尺寸不可乱,根基不可移。若因急务而废弛,非但失仪,更恐动摇国本,令天下胥吏效尤,后患无穷!”

    他的这番话将规矩更是抬到了“国本”的高度,厅内几位老成持重的朝臣纷纷颔首认同,就连杨士奇紧绷的面色也缓和些许。

    王振再次抬首,先在朱祁镇那张努力维持懵懂好奇的小脸上掠过,又在依旧面色沉凝的于谦身上稍作停留,这才慢条斯理地道出自己的核心方案。

    “老奴愚钝,倒思得一策,惶恐之至,还请陛下与列位大人示下。”

    他故意停顿,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朱祁镇心念电转,来了来了!

    节点大师登场了。

    我就知道你老王在这场合,肯定不甘人后的。

    好,随你愿,这次朕就给你做回捧哏。

    朱祁镇面上立马流露出孩童般的急切与依赖,小手兴奋地挥舞道:“王先生快说!”

    见小皇帝如此反应,王振心底掠过一丝掌控全局的笃定,他把腰弯得更低。

    “陛下忧心如焚,于大人一刻也等不得,不如……”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担当。

    “今日便请杨阁老并户、工、兵三位堂官辛苦辛苦,就在这文渊阁偏厅,把该议的章程:钱粮几何、物料何来、民夫何征、勘合何发,而且连同于大人赴任所需的勘合告身,当场议定!票拟嘛……加急写!内阁值房的中书舍人全调过来!至于太皇太后那边……”

    他再次停顿,目光投向朱祁镇,露出个“您放心”的笑容。

    “老奴亲自去慈宁宫,回禀老祖宗,陈说河南危急、陛下忧心、臣工戮力之情!并请老祖宗明发敕谕、关防的懿旨!想必老祖宗慈悲为怀,体恤下情,定会允准!司礼监的印……”

    他腰板一挺,声音斩钉截铁,“待内阁票拟、老祖宗懿旨一到,奴婢亲自盯着,火速用印!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让陛下忧心过夜!”

    高!实在是高!

    听完王振的方案,朱祁镇内心已拍案叫绝。

    这老王八蛋,好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肯定于谦急迫性,安抚实干派情绪。

    强调法度重要性,给足内阁面子,稳住守旧派。

    提出“集中办公”方案,承诺最高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最关键的是,主动包揽最难的“说服太皇太后”环节!

    风险他担,压力他顶!功劳……自然也该是他领!

    王振啊王振,你真不愧权宦之名!

    平衡各方,借势用力,危机公关堪称教科书级别!

    此举既卖了于谦人情,又在杨士奇处彰显能力,还在满朝文武前露了脸面,更在朕的面前刷足了好感!

    一鱼多吃,雀食牛比!

    内阁堂倌们的眉头此刻也都松开了几分。

    王振这方案虽然还是有点“特事特办”的味道,但至少没把祖宗法度彻底掀翻,面子上勉强糊得过去。

    最关键的是,最难搞定的太皇太后环节,他自己主动包圆了!

    此刻老首辅杨士奇心里那点抗拒已消了大半。

    他微微颔首道:“王公公此议……老成谋国,兼顾急缓,老臣附议。”

    杨士齐转身又深深看了于谦一眼,带着决断和提醒道:“陛下圣虑,王公公此议老成。然则,廷益,你此番提督河务,乃是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身之身行专差之责,此系权宜,敕书、关防及‘便宜行事’之权细则,待诸事议定后即行补发。

    “你明日先行,抵达开封后,当以稳住大局、安抚流民为首要,具体工役调度,待朝廷后续旨意及钱粮到位再行展开,切不可鲁莽兴工,空耗民力!”

    杨士齐这是代表内阁点了头。

    听完节点调度,于谦紧绷如弓弦的脸色也缓和了一丝。

    他虽极度厌恶与王振这阉宦合作,更不满流程被“施舍”,但也知道这已是能争取到的极限速度。

    朱祁镇看了一眼身边王振那“忠勤体国”的模样,面上绽放出拨云见日的笑容,小手一拍榻沿:“好!王先生这法子好!就这么办!”

    他看向于谦,努力显得很圣明:“于卿,你看如何?今日议定,加急办理!你……明日可要出警,解民倒悬!”

    于谦喉结滚动了一下,压下心中那点对“流程繁冗”近乎本能的鄙夷,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陛下恩典!臣……遵旨!明日卯时,臣必出京!”

    朱祁镇满意地点头,小手一挥,颇有气势:“杨先生,诸位卿家,都听见了?今日辛苦,就在文渊阁议吧!朕……嗯,朕身弱年幼,又受了风寒,现倦怠得很,先回宫歇着了。

    “你们议定之后,让王先生来报朕一声就行!”

    话音未落,他哧溜一下从短榻上滑下来,眼疾手快地把小几上最后两颗糖渍梅子精准扫进小荷包。

    也不等侍卫女官反应,迈开两条小短腿,裹着貂裘像只过冬的松鼠般,“哒哒哒”地跑得飞快,转眼就消失在暖阁门外。

    文渊阁内,瞬间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

    群臣看着空了的御座,面面相觑,一股难以言喻的滞涩感在厅中弥漫。

    不是,你这小子还没亲政呢?

    唉,对皇帝的逾制不满归不满,但活总归要干。

    杨士奇看着小不点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

    再看看旁边一脸满足的王振,又瞅瞅浑身写着“赶紧干活别废话”的于谦。

    老首辅心里那点疑虑只能被暂时压下。

    国事如炉,容不得置气。

    杨士奇搁下朱笔,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诸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事急从权,诸公辛苦,就在偏厅议决吧。”

    宰执之责的本能,终究是压过了对“规矩”的执念。

    文渊阁偏厅被迅速清空、征用。

    几张紫檀案几被内侍匆忙拼合,户部的钱粮册、工部的物料单、兵部的勘合文书如同战时的舆图,铺满了临时拼凑的“沙盘”。

    被紧急召来的户、工、兵三部的司官郎中们袍服未整,便皆已肃立案前等调。

    数名主事、书吏更是埋首其间,笔走如飞。

    墨迹未干的题本、贴黄、会票散落其上,空气里满溢着墨臭、汗味与一种被逼出来的冷酷的专注。

    就这么着,得力于大明阁臣整体优秀的业务素质。

    这大明朝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特事特办”现场会,很快便被支棱了起来。

    ---

    乾清宫暖阁内,朱祁镇翘着小脚丫躺在软榻上,美滋滋地啃着糖渍梅子,心里的小算盘正打得噼啪响。

    于谦这步棋,总算推出去了!老王这稀泥,和得恰到好处!啧,当领导嘛,有时候就得学会……借力打力,坐山观虎斗!

    让能干的于谦去干活,让会来事的王振去扛雷,自己嘛,躲在后面吃梅子,多好!

    而且头一次见老王对政务如此卖力,看来河南那摊子浑水肯定跟这老阉脱不开干系。

    就是不知道,老王主动去啃太皇太后那块硬骨头……是真忠心呢,还是另有所图?

    不管了!反正黄河的锅有人背了,流程的锁也被老王暂时撬开了!爽!

    老王啊老王,你这把“好刀”,朕就先用着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不错,请把《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