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承奕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爱说点玩笑话。不用理他,一会儿他自己就好了。”
嬴政云淡风轻摆了摆手,显然是已经摸透了姜承奕。
而李斯也放下了心来,聚精会神。
他倒是要听听,姜承奕这个自认为能预知未来的人,到底能预知到什么程度。
他也想证明一下,自己并不比姜承奕差!
......
“造反?你让我一个弱女子带你们造反?”
嬴阴嫚无语。
扶苏被吓得浑身一抖。
姜承奕则是点了点头:
“我和白黎说过,大秦这样暴政,迟早二世而亡。你不造反,有的是别人造反!”
“但你是大秦公主,造反比别人来说,更加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些。长公主固然很好,但新朝皇帝对你来讲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嬴阴嫚不可置信地看向白黎。
白黎点了点头。
姜承奕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他觉得姜承奕说的其实没什么问题。
毕竟姜承奕并不知道他自己想到的巩固朝政的办法,都已经被大秦实施下去了......
嬴阴嫚翻了个白眼:
“那我让外面的亲信招募兵马,姜郎,你可别害得我和孩子母子俩双双殒命!”
说罢,她就离开了姜承奕的牢狱。
她自然没打算真的去造反。
但是看扶苏的样子,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和姜承奕去做,她就识趣地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而姜承奕自然也没真的打算让她一个姑娘家家的带自己造反。
他也察觉到,嬴阴嫚直接被下狱,恐怕还没有被检查过身子。
所以他要让嬴阴嫚活跃一点。
等嬴政注意到她造反的动静之后,自然就会想起让人检查她。
到时候他肯定就死了!
计划通!
而白黎眼见嬴阴嫚离开了诏狱,一脸迫不及待:
“姜先生,那要是我们造反成功了,新的国家该如何跳出您之前说的国运周期律?我们有办法做到吗?”
姜承奕有些无语。
这公子哥真是心大。
越个狱都能被抓的水平,居然还幻想着谋权篡位呢!
不过他现在也没事情做,干脆问道:
“办法自然是有的,我上次问你的两种制度的优劣,你想明白了吗?”
扶苏点了点头:
“我想先生的意思其实就和上次先生用炼丹之事说的一般,要将两种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出来。”
姜承奕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却没想到扶苏又说道:
“可我不明白!”
“先生之前以炼丹寓治国之理,说有时用法家思想治国好,有时用儒家思想治国好,要立足国情、因时而动,这个我可以理解。”
“可制度又并非政策,岂能随意更改?况且两种制度完全不同,怎么可能结合在一起?我是想象不到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
扶苏发了一大通牢骚。
他虽然想明白了姜承奕的意思,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并不同意姜承奕的法子。
他觉得姜承奕就是在骗他。
这倒不是因为扶苏傻,而是因为姜承奕提出的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扶苏从具象化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是无法看清本质的。
另一边,李斯听到这话,同样嗤之以鼻。
制度这种东西需要一个国家的大才鼎力相助才能创造出一种合适的。
姜承奕仅仅是靠嘴皮子指点江山,就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
简直是太过于狂妄了!
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沙盘。
沙盘以咸阳为中心,周边依旧实行郡县制,可最外围处却是实行分封制。
他推演了半天,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若是按姜承奕说的去做,那整个国家就要乱透了!
果然,除了刚开始计策之外,他想的东西都是不完全对的。
只能说是个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不过嬴政却是没过想,也没过多在意。
他觉得姜承奕或许就是精于政策而疏于制度,不过他在政策方面的思想已经登峰造极了,别的缺点也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哪怕姜承奕开始胡言乱语,他也不太会在意。
姜承奕自是不知,只是慢吞吞解释道:
“一下子肯定讲不明白。那我们就先说分封制吧。周朝通过血缘纽带和利益捆绑来巩固统治,分封七十余国,好处是什么?”
这题我会!
扶苏向来是分封制的坚实拥护者,对这个制度的好处可以说是倒背如流,抢答道:
“可以快速稳定政权,调动地方生产积极性,解决道路不通、政令难达的问题!”
“不错,周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因为它技术落后,政令难达,只能放权自治。可血脉关系值得相信吗?”
“自然不值得,不然大周朝也不会因此而灭亡了。”
“所以放权自治,就必然会导致诸侯独立性增强,领地逐渐成为国中之国,所以周王室后期诸侯反目成仇,相攻击如仇雠,致使春秋战国五百年分裂!”
“似乎,的确是如此。”
“大秦如今没有政令难达的问题,你还想沿袭传统,以分封制治国,那不是不得到其好处,而将其劣势照单全收吗?”
“这......好像的确如此。”
扶苏陷入了沉思。
另一边的李斯也点了点头。
一码归一码。
他知道姜承奕所言确实不错,周朝正是因为分封制,才导致了分裂与灭亡。
也因此他才和几位大秦老人倾尽全力开辟了郡县制的先例,想要保证大秦的长治久安,千秋万代!
“想要面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权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始皇帝的思路是没错的。如果说分封制是放权于地方,郡县制就是集权于中央,强化中央的统治!”
姜承奕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另一边的嬴政和李斯也都默默点了点头。
他们之前的确是这么想的。
大秦采用郡县制将权力尽归于咸阳,尽归于中央,就能保证嬴政的权柄独一无二。
地方百姓的任何举动都会上达天听。
一旦发现暴动谋逆之举,也可将其瞬间镇压。
嬴政和李斯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天衣无缝,可他们听到姜承奕说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现在心中好奇得像是被狸奴抓了一样。
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冲到诏狱去向姜承奕问个清楚了。
诏狱内的扶苏脑袋更晕了:
“先生之前说单独的郡县制一定是错误的道路,现在为何又说始皇帝采用郡县制的思路是对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先别急。思路方向是对的,不代表做法就是对的。”
“我说过了,始皇帝身为第一人,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没法事事做到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想到采用郡县制治国,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了!”
姜承奕淡淡解释了一句,又补刀道:
“他要是听了扶苏的采用周制,那才是真的傻透了!”
一天被姜承奕骂八百回的扶苏只能自己咬着牙生闷气,脑子却反而气得灵光了一些:
“所以郡县制是一定能避免周朝覆灭的前车之鉴的,那为何还有不好的地方?”
姜承奕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可现在的大秦统治根基脆弱,一旦地方大乱,内无宗子辅政,外无诸侯藩卫,中央自会陷入一个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倒是的确如此,那么只要大秦继续控制着治国的火候,不起民怨,那郡县制不就无后顾之忧了?”
扶苏眼中光亮一闪。
别看扶苏这番话听起来有点傻,但这其实是个法子。
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不具备地方叛乱的基本条件。
就算某些豪强家族或是六国贵族能积蓄起一小撮力量,也一定会被快速镇压。
毕竟这年头打仗其实就是堆人数,没有平民百姓的支持,是一定没法成事的。
可姜承奕只是摇了摇头:
“天真!郡县治理之下,地方是一定会起民怨的,即便嬴政并未施行暴政,百姓也定然会觉得中央在施暴政!”
“我不懂,这又是为何?”
扶苏摇了摇头。
“郡县制可以看成与分封制互补的制度,过度集权就会让地方僵化失活,失去主动性。”
“在严苛法条之下,官员为追求短期政绩,只好将政绩压力转嫁给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自然会觉得这是一种暴政!”
姜承奕的话听得扶苏眼皮直跳。
而另一边的李斯也眯起了眼睛。
的确如姜承奕所言,他向来是推崇法家学说之人,嬴政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两人在思维方式上也很容易陷入相同的误区。
比如他们都认为法条高压下,所有能够有政绩升迁的官员都会成为法条中规定的好官员。
却忽略了他们还能以权代法,强行贪腐和搜刮榨取民脂民膏!
嬴政瞥了李斯一眼,让他一时有些汗颜。
他这个臣子,好像并没有起到分忧的作用。
“可后世难道不会为大秦正名吗?”
“而等到叛乱者上位,大秦变成前朝,后世的记载中的大秦也定然如周朝记载的殷商一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秦,而始皇帝定然会被记载成一名暴君!”
“你要知道,历史可是胜利者书写的!”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听到这话,李斯和嬴政又同时都是浑身一颤。
“可问题又回来了。郡县制是一定要按法家模式去执行的,而分封制也同样是要按儒家思想去执行的。哪怕知道了利弊,大秦也不可能将两种制度合二为一啊......”
扶苏喃喃道。
“难道大秦,当真穷途末路了么?”
“为何不可?”
姜承奕质问道:“《国运论》已经证明了只有外儒内法的方式才能治理国家,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若是将治国理念看作是一个人的话。”
“那么这个人,要是儒皮法骨道家心才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