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远东都督府

    他自问自答,声音带着一丝冷冽:“意味着朕有无数子民无地可耕,只能在饥饿边缘挣扎!他们或沦为豪强佃户,忍受五成甚至七成的租子;或卖儿鬻女,眼睁睁看着骨肉分离;更有甚者被逼得典妻卖屋,最终家破人亡!”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豪强兼并、是吏治腐败、是朝堂只知守成,不知开拓!”

    “所以,开疆拓土不是朕的私心,是大明的活路!”朱由校猛地提高声音,烛火微微摇曳,

    “朕想要的大明,不是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大明!不是看着子民饿死、看着疆土丢失,只会妥协退让的大明!

    朕要的,是能让万万子民有田种、有饭吃的大明,是能让列祖列宗的旗帜重新插遍东北、西域的大明!是能让‘大明’二字,成为四海八荒都敬畏的名号的大明!”

    他走到帐中央,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震撼的脸庞,一字一句道:“有困难便去解决——水利不行,便调能工巧匠兴修;荒地难垦,便组织军民合力开拓;蛮夷不服,便以天兵慑之、以教化安抚,,让他们知华夏礼仪、认大明王化!”

    “从今日起,辽东要复,奴儿干都司的旧土,更要一寸寸收回来!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明的锐气没丢,太祖成祖的血脉还在!这天下,从来不是靠‘妥协’守住的,是靠刀枪、靠热血、靠代代相传的开拓之心,牢牢攥在手里的!

    朱由校语气稍缓,眼中却多了几分深不见底的期许:

    “朕愿大明的每一个子孙人人如龙,胸有丘壑,心有家国。农之子不必终身困于陇亩,可凭勤勉致富;工之子不必世代拘于匠作,可凭技艺立身;即便是寒门子弟,亦能借诗书之力,为社稷谋,为苍生言。这,便是朕之愿,亦是大明之命!”

    帐内静得能听到呼吸声,许久,孙承宗率先跪倒在地,老泪纵横:“陛下雄才伟略,远超臣等所思!昔日奴儿干都司之失、河套之弃,皆因我等臣子守成怯懦,罪该万死!臣愿以残躯,助陛下开疆拓土,护我华夏百姓,复我大明荣光!”

    “臣等愿助陛下,护我华夏百姓,复我大明荣光!”熊廷弼、韩雄飞、周应春等人齐齐跪倒,声音哽咽却坚定。

    人总是会被时代的框架所束缚,哪怕他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一批人,他们一生浸淫于本朝的典章制度、边防思维,如同困在精密棋盘里的棋手,每一步都遵循着百年传承的棋理,纵有惊世之才,也跳不出时代画下的圈,

    而朱由校的优势在于,他知道走什么路是对的,就像一艘在大海中丧失方向的船,所有船员都在得过且过的过着每一天,而只有他知道正确的方向,而且坚定这样是对的。

    他知道后世的辽东,并非只有风雪与厮杀,只要兴修水利、推广农法,那片被视作“蛮荒”的黑土便能成为年产千万石的粮仓;他知道奴儿干都司的土地上,藏着无数的木材和矿产;

    他更知道,此刻困扰朝堂的人口与耕地矛盾,从不是“无解之题”—开拓的疆土能容纳流民,改良的农具能增产量,松动的户籍能激社会活力,这些后世早已验证的“常识”,正是此刻大明最缺的“破局之道”。

    诸位大臣脑中翻涌着陛下的话语,无数疑问豁然开朗:是啊,建奴能在辽东立足,大明为何不能?成祖时期能经略奴儿干,为何后世只能龟缩辽东?

    孙承宗心中一阵悸动,他虽为兵部尚书,可是在朝堂之中不能发挥自己所能,听到陛下的雄心,不由出列:

    “陛下雄才伟略,为辽东谋下百年基业,臣虽已天命之年,愿以残躯留镇辽东!早年臣曾巡历山海关内外,深知辽东地利与边民疾苦,臣愿主持屯田垦荒、兴修水利之事,必不负陛下所托,让辽河平原重现沃野粮仓之景!”

    朱由校闻言一怔,心里也是颇为认同,论治理辽东,此时的孙承宗实在是不二人选。毕竟历史上他督师蓟辽时,便创下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的实绩。

    彼时他在关外设军屯、招流民,将荒芜的边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后金都不敢轻易犯境;更难得的是,他既懂军事布防,又通民生吏治,能将兵事与民政熔于一炉,这样的才干,正是战后辽东最急需的。

    况且后期大明肯定要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和对外战争,孙承宗的性格确实不适合继续待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了。

    朱由校快步上前亲手扶起孙承宗,拍着他的手臂慨然道:“孙老师愿挑此重担,朕求之不得!有你在辽东,朕方能安心!”

    “往日辽东都司由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代为管理,政令辗转、调度迟缓,早已不适应今日局面。如今我军大破后金,欲复奴儿干都司旧土,更需权责明晰的建制支撑。”

    “朕意已决,设立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划分辽阳、沈阳、开原等八府,统管民政、赋税与户籍,彻底摆脱山东代管的桎梏!”

    朱由校目光扫向列立的大臣,最终落在周应春身上:“周卿素有干才,在辽东任上政绩卓著,朕命你为辽东巡抚,执掌布政司诸事,主理流民安抚、土地清丈与吏治整顿,务必让辽东百姓尽快安定下来,重拾生计。”

    周应春快步出列,跪地领命:“臣周应春接旨!必尽心竭力,不负陛下厚望!”

    “至于辽东军政统筹,”朱由校话音一转,看向孙承宗,“朕封你为辽东总督,总领辽东军政要务,既管屯田水利,亦掌边防调度,凡辽东一应事务,皆可便宜行事,事后奏报即可。”

    孙承宗再度叩首,声音铿锵:“臣谢陛下天恩,定当守好辽东,为陛下开拓疆土筑牢根基!”

    随后,朱由校目光转向帐侧的天威军总兵李锐,沉声道:“设立大明远东都督府,统辖辽东及奴儿干都司旧土的全部军务。天威军总兵李锐战功赫赫,特命你为远东大都督。

    另外,赫图阿拉改名为镇辽城,率天威军移驻镇辽城,整顿卫所与边军,重建防务体系。”

    “征伐不是目的,每攻下一城一地,即刻编民齐户,登记人口、清丈土地,将归附的部族与流民编入户籍,按大明律法治理。同时从降卒中挑选精壮,组建‘远东辅军营’,由天威军将士统辖训练——既可为北伐补充兵力,亦能降低我明军将士伤亡。”

    天威军总兵李锐即刻出列领旨,甲胄碰撞声清脆有力:“末将遵旨!定以镇辽城为基,北击蛮夷,为陛下开疆拓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不错,请把《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