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听了之后,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只是微微颔首,示意继续。
一时间,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最后的张嫣身上。
只见张嫣依旧保持着从容的姿态,眼帘微垂,似在沉思;片刻后,她抬起眼眸,那清澈的眸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回陛下!”她的声音清越,如珠落玉盘,“民女以为,相夫教子自是女子人伦之常道,然绝非志业之边界。女子之未来,其志其责,在于其‘心’与‘行’所能抵达之境界。”
她顿了顿,见陛下并未出言打断,便继续娓娓道来:“中宫皇后身为天下女子表率,更当秉持‘修身、齐家、助君、泽众”之心志。
“修身以立德,使言行足为典范;齐家以明理,使内庭和睦有序;助君以贤德,非干政而是规谏辅佐;若能由此泽被宫人,乃至影响天下风俗,便是尽了超越庭户的未来了。”
这番见解虽然仍在传统礼教的范畴之内,但其间透露出的格局与气度,与先前两位秀女拘谨守旧的回答相比,高下立判。
“大善!”朱由校抚掌而笑,龙颜悦豫,“好一个‘修身、齐家、助君、泽众’!”
“皇后乃一国之母,天下女子仰望之典范,眼光胸襟,岂能只局限于庭户方寸之间?”
他不再犹豫,抬手指向殿下那抹清丽的身影,“朕观张氏女,不仅容貌端丽,堪配国母之尊,更兼性资敏慧,仪度端淑。
言谈之间,引经据典而不显迂腐,胸怀丘壑而志存高远,实乃中宫之选,再恰当不过。”
坐在一旁的刘太妃似是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闻言含笑点头,“陛下圣明,张氏嫣性情温良,德才兼备,言行有度,确实可主中宫,统御六宫。”
朱由校又看了看另外两位秀女,略一思索便道:“其余二人,亦属佳丽,便册封为贵妃吧。具体位份,待礼部依制议定后,再行下诏。”
“老身谨遵陛下旨意。”刘太妃躬身领命。
张嫣闻言,身体几不可察地轻轻一颤,她强压下心头如潮涌般的悸动,依着宫中礼仪,深深下拜,声音竭力维持着平稳:“民女张嫣,谢陛下隆恩!”
虽极力克制,面上依然保持着得体的平静,唯有那微微泛红的耳根,泄露了她内心的一丝波澜。
另两位秀女眼中难以抑制地掠过一抹失落,但亦迅速收敛心神,随之恭敬跪拜谢恩。
殿内烛火摇曳,将每个人的表情都映照得格外分明。
至此,选秀定选之礼已成。
按照宫廷规程,接下来张嫣将被引往特定的宫室居住,由宫中女官教导大婚及册封礼仪,等待钦天监择定的吉日,举行正式隆重的册后大典。
朱由校看着下方跪拜的几人,心中并没有将后宫之事太过放在心上。他有系统相助,手握绝对权力,对于后宫之事并不十分担忧。
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这位在历史上以刚烈气节留名的女子,定能担起统领后宫的重任。而他,将给予她足够的信任与支持,让她成为这紫禁城名副其实的女主人。
至于那些可能潜藏在金碧辉煌之下的纷争与暗流……朱由校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
谁若不安分,想在这后宫兴风作浪,他绝不介意再用一次铁腕,让所有人明白,在这九重宫禁之内,真正的天,只有他一个。
“后续事宜,便有劳太妃与礼部、内府协同操办了。”朱由校起身。
“老身领旨,定当尽心竭力。”刘太妃恭声应道。
朱由校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便在随侍太监的簇拥下离开了慈宁宫;余下的大婚筹备事宜,自有章程与各部官员循例办理,无须他这位天子事必躬亲。
张嫣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眸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道渐行渐远的挺拔背影,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这个人,就是她未来的夫君,她余生的依靠了吗?
方才殿中应对,她虽力持镇定,此刻静下来,那份属于少女的懵懂、忐忑以及对未来的茫然,才丝丝缕缕地涌上心头。她下意识地轻轻攥住了自己的衣角。
待皇帝离去后,慈宁宫内的气氛似乎也随之松弛了几分。
刘太妃先是对着另两位秀女温言勉励了几句,便让随侍的女官引她们退出殿外,却独独留下了仍立在原处的张嫣。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张嫣尚显稚嫩却努力维持镇定的面容,刘太妃看着她,目光柔和。
她知道,眼前这位年仅十五岁的未来皇后,此刻或许还未完全意识到“中宫之主”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尊荣。
但作为在深宫中沉浮数十载、早已修炼成精的过来人,她今日将其留下,自是存了结一份善缘的心思。
“老身恭喜娘娘了。”刘太妃微微一笑,语气真诚。
张嫣心中一凛,立刻敛衽回礼:“太妃折煞民女了,万万不可如此。”
她声音清软,“太妃厚爱,民女年少识浅,骤蒙天恩,心中实是惶恐,日后宫闱之中,诸多事宜,还需太妃这般长辈多多教诲提点。”
言语之间,既表达了谦逊,也隐晦地传递出对刘太妃这位宫中老人的尊重。
刘太妃见她如此知礼懂事,心中更是满意了几分。
她向身旁的心腹女官微微示意,女官立即捧过一个紫檀木嵌螺钿的精致小匣。
刘太妃亲手接过,塞入张嫣手中,触手微沉。
“不是什么贵重物事,”刘太妃的声音带着些许回忆,“不过是老身年轻时用过的一些寻常首饰,留着也是无用。娘娘如今身份不同,将来难免有需要打点、赏赐之时,或许能应个急。
“陛下乃天下之主,日理万机,于这些细微处难免有所疏忽。老身痴长些许岁月,便腆颜以此作为一份贺礼,提前预祝娘娘与陛下琴瑟和鸣,宫中岁月静好。”
“民女谢过太妃娘娘”张嫣也没有拒绝刘太妃的一丝好意。
刘太妃见状也是嘱咐道:“不过你也不必过于忧心,如今陛下圣明,雄心大略,整肃宫闱,较之以往,已是清净有序许多。娘娘只需谨守本分,秉持正心,便无大碍。”
她顿了顿,见张嫣听得认真,便又提点道:“陛下乃不世出的英主,志向高远,锐意革新,最是厌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尤其痛恨以权谋私、贪腐蠹国之辈。”
“娘娘日后母仪天下,需谨记,族亲外戚当恪守本分,万不可倚仗姑娘之势行僭越枉法之事,此乃陛下心中大忌,触之逆鳞。”
张嫣心中一动,这几个月的选秀历练,已让她不再是那个完全不经世事的深闺少女。
她明白刘太妃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分量何其之重,这是在为她指明未来在宫中的立身之道和避祸之法。
她再次深深一拜,这一次,带着更多的真诚与感激:“民女谨记太妃金玉良言,定当时刻自省,克己复礼,不负陛下天恩,亦不负太妃今日教诲期望。”
刘太妃含笑点头,亲自上前一步,伸手将她扶起,拍了拍她纤细的手背,
“好孩子,且去吧。日后在这宫苑之中,若遇了难处,或是想寻人说说话,尽可遣可信之人来慈宁宫寻老身。”
张嫣再次道谢,将那只紫檀木匣小心地交予随侍的宫女保管,这才在引路宫人的带领下,缓缓退出慈宁宫正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