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算法初现锋芒

    江城市人民医院科研所,深夜。

    走廊尽头的实验室灯还亮着,微弱的光线从门缝中透出,在冷清的过道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光痕。

    室内,林修远正坐在电脑前,神情专注地敲击键盘。

    他身旁坐着徐璐,一名刚分配来的计算机专业实习生,此刻双眼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眉头微微皱起。

    “林医生,你确定这套模型真的能预测误诊?”她低声问道。

    林修远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敲下回车键。

    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组结果——三例被医院原始记录归类为“胃炎”的病例,经模型分析后,提示为罕见病“克罗恩病”早期症状,且与后续确诊时间高度吻合。

    徐璐倒吸一口凉气:“这……这简直像开了天眼。”

    她翻出原始病历比对,越看越震惊。

    原本在当年被专家小组集体忽略的症状,竟被这套模型精准捕捉到。

    “这不是开天眼。”林修远淡淡一笑,“这是数据的力量。”

    他的心中却并不轻松。

    这套“智能诊断算法”,正是他前世主导开发的AI MedCore 3.0系统的核心模块。

    如今他将它包装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罕见病辅助诊断模型”,就是为了顺利通过科研所的审批,获得项目经费和系统接入权限。

    而今晚,是他第一次真正运行完整模型,测试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表现。

    结果令人满意,但隐患也随之浮现。

    科研所所长刘国栋是个老狐狸。

    他在评审会上听完林修远的课题陈述后,眼神就变了。

    那不是欣赏,而是警惕。

    “一个实习医生,居然能提出如此前沿的研究方向?”

    回到办公室后,刘国栋便悄悄召见了一名技术员。

    “盯住林修远,尤其是他调取数据库的行为。他申请的只是‘罕见病’研究,可这几天调阅的数据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这个范畴。”

    “明白。”技术员点头,随即启动了远程监控程序。

    与此同时,科研所二楼的监控摄像头也悄然开启,对准了林修远所在的实验室门口。

    夜更深了。

    林修远关闭测试界面,揉了揉眉心,转头看向窗外漆黑的夜色。

    但他并不慌张。

    相反,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林医生,我觉得我们该歇一会儿了。”徐璐打了个哈欠,看着时钟已经指向凌晨一点。

    “嗯。”林修远点头,“你先回去吧,我再整理一下今天的数据。”

    等徐璐离开后,林修远起身,走到门边确认没人之后,迅速打开一台备用笔记本,登录内部服务器。

    他开始上传一份“测试数据集”。

    这份数据看似真实,实则经过精心构造,专门用于诱导监视者追踪。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坐回主控台,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跳动,将真正的核心代码加密转移至一个隐藏分区,并设置多重防火墙保护。

    就在最后一行代码完成的瞬间,他的眼角余光扫到了任务管理器中的异常流量波动。

    有人正在尝试访问他的终端。

    林修远嘴角微微勾起,

    “来得正好。”

    他不动声色地退出所有程序,熄灭电脑屏幕,然后起身伸了个懒腰,做出一副疲惫的模样。

    随后,他锁上门,离开实验室。

    走廊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值班室传来微弱的电视声。

    林修远缓步走在空荡荡的楼道中,脑海中却已开始规划下一步棋局。

    但这恰恰说明,他已经走对了路。

    一场医界风暴,即将掀起。

    林修远离开实验室后,并未立刻回家。

    他绕了几个弯,确认身后无人跟踪,才坐上一辆夜班出租车。

    车内昏黄的灯光下,他的眼神沉静如水,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徐璐说得没错,我们确实得小心行事。”他低声自语,脑海中浮现出那份被精心构造的“错误测试数据集”。

    那是一份看似详实、逻辑严密的数据模型,专门用于诱导监视者深入追踪,甚至可以反向暴露对方的监控手段和后台路径。

    而真正有价值的核心算法,则早已完成加密转移,藏匿于一个连他自己都难以察觉的隐藏分区中。

    第一步棋,已经落下。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科研所窗外的梧桐叶洒进会议室,微尘在光束中缓缓飘浮。

    林修远刚踏入医院,手机便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市卫健委-陈教授”。

    林修远心中一动,接通电话。

    “林医生,我是陈志远。”电话那头传来一位年长学者低沉而凝重的声音,“你昨晚提交的那份关于‘新型抗生素肾毒性风险’的分析报告,我已经仔细阅读过了。内容非常专业,逻辑严谨。”

    林修远没有打断,静静地听着。

    “更关键的是,”陈教授顿了顿,语气微微加重,“就在你提交报告后的数小时内,我们收到了来自江城第一附属医院、市中心人民医院以及省立医院三家单位上报的共六例急性肾损伤病例,用药史均涉及你提到的这款新药——‘诺克西林’。”

    这正是他在运行智能诊断系统时偶然发现的问题:一款刚刚通过审批上市不久的广谱抗生素,在某些特定基因型人群中存在极高的肾毒性反应风险。

    原本临床试验阶段并未暴露出这一问题,但借助系统对海量病历数据的交叉比对,林修远敏锐地捕捉到了潜在危险。

    “我建议立即暂停该药物的临床使用,并启动再评价程序。”他在报告中写道。

    此刻,电话那头传来陈教授的肯定:“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是否发出临时禁用通知。”

    挂断电话后,林修远站在医院门口,望着人流穿梭的门诊大厅,嘴角轻轻扬起。

    “第一步,走稳了。”

    上午十点,市卫健委正式发布通告:

    >“鉴于近期出现多例疑似与新型抗生素‘诺克西林’相关联的急性肾损伤病例,根据专家建议,即日起暂停该药品在我市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使用,相关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这条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各大医学论坛也开始热议此事。

    有人质疑:“一款刚过审批的新药,怎么会这么快就出问题?”

    也有人惊叹:“是谁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份报告的专业程度太高了!”

    更有业内人士开始猜测:“难道是我们医界出了个‘未来医生’?”

    而在江城市人民医院科研所内部,一场风暴也在悄然酝酿。

    刘国栋坐在办公室里,手中握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复印件,眉头紧锁。

    那是林修远提交给市卫健委的那份预警报告。

    “一个实习医生,竟然能提前预测出药物不良反应?”他喃喃道。

    技术员昨晚截获的信息已经整理完毕,结果显示:林修远调取的数据范围远远超出其课题申请范围,且部分数据访问权限尚未获得正式授权。

    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追踪林修远的终端访问记录时,竟被一段复杂的代码反向引导至一个虚假的日志服务器,差点暴露了自己的监控行为。

    “这不是普通的实习生。”刘国栋心中警铃大作。

    他拨通了几个重要号码,声音低沉而冷峻:“召集科研所骨干,下午三点开会。我们要好好查一查这个林修远,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与此同时,林修远正带着徐璐进入遗传科门诊区,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算法测试。

    走廊尽头,一名穿着白大褂的老者冷冷扫了一眼他们,转身离去。

    那人正是遗传科主任赵文杰,一贯以保守顽固著称,素来反对任何未经权威认可的“非传统医疗技术”。

    “赵主任好像对你很不满。”徐璐小声提醒。

    林修远淡然一笑:“他越不满,说明我们越接近真相。”

    但他毫不畏惧。

    因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医圣:从抢救濒死校花开始横扫医界不错,请把《重生医圣:从抢救濒死校花开始横扫医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医圣:从抢救濒死校花开始横扫医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