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卿将那二十两银子与先前的十两仔细叠在一起,沉甸甸的五十两银子被她小心揣进怀里,贴着心口的位置。布料下传来的冰凉触感让她踏实不少,她压了压衣襟,转身便往外走。身后的议论声还未停歇,有惊叹,有艳羡,也有几分难以置信,可她没回头,脚步轻快地穿过人群,直到那抹素色身影消失在街角,围观的众人这才如梦初醒般炸开了锅。
“这般文采,竟是个姑娘家……”
“是啊,若生为男子,怕是早就凭着这才学青云直上了!”
议论声顺着风飘进苏晚卿耳中,她勾了勾唇角,没多在意。男子如何,女子又如何?她有手有脑,总能在这世道站稳脚跟。
怀里的银子坠得衣襟微微发沉,却也驱散了找工作的焦虑。当务之急,是把那漏风漏雨的破屋修一修。她加快脚步往南城赶,越靠近住处,周遭的房屋便越发低矮,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与尘土气。
到了瓦工们常聚集的街口,几个穿着打补丁短褂的汉子正蹲在墙根下晒太阳。苏晚卿目光扫过,挑了三个看起来忠厚老实的,为首的是个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手上布满老茧,眼神倒透着实在。她上前说明来意,一番讨价还价后,便把修房子的活全包给了他们,约好明日一早就开工。具体的材料和工钱,得等工头看过房子再说。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苏晚卿就起身收拾妥当。窗外天光正好,连带着她的心情也轻快几分。辰时刚过,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陆大叔带着两个后生扛着工具来了,锛子、刨子、瓦刀在晨光里闪着光。
几人围着屋子转了一圈,陆大叔摸了摸土墙,又瞅了瞅漏风的窗棂,沉声道:“姑娘,屋顶的瓦得换大半,四面墙要重新糊泥,木料也得添些。算下来,材料约莫要十两,我们仨的工钱五两,总共十五两,一周准能完工。”
十五两?苏晚卿心里咯噔一下。这几乎是她刚得的银子的三成,可看着四处漏风的屋子,她还是咬了咬牙:“成,就按陆大叔说的来,今天就开工吧。”
敲定了修缮的事,苏晚卿拿起墙角的背筐。这些天顿顿啃高粱面,嘴里淡得发苦,如今手里有了余钱,她迫切想尝尝带点滋味的东西。
她先绕去了七录斋。掌柜的还是那副慢悠悠的样子,听完她问抄书的活,摇了摇头:“最近没什么活计,姑娘若有兴致,过些日子再来瞧瞧?”苏晚卿也不失望,又跟掌柜闲聊了几句,买了一刀草纸、一小锭墨和两支最便宜的狼毫笔,这才离开。
赶到菜场时,日头已有些烈了。不少摊贩正收拾着剩下的菜,蔫巴巴的青菜、带着泥的萝卜,都是挑剩的。苏晚卿眼疾手快,专挑那些看着还能吃、摊主正打算贱卖的,三两下买了一堆。虽然菜叶有些发黄,但好歹是新鲜蔬菜。临走时,她瞥见一个肉摊,犹豫片刻,割了半斤五花肉,又称了一贯盐,顺带买了些大米和白面——总不能一直吃粗粮。
背筐沉甸甸的,晃悠着满筐的吃食,苏晚卿摸了摸兜里剩下的三十两银子,忍不住长叹一声:“钱真是不禁花啊。”她拍了拍背筐,眼神坚定起来,“看来今天就得把故事构思好,早点写出小说来,可不能坐吃山空。”
回到家时已近午时,院子里陆大叔他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敲敲打打的声响震得人耳朵发鸣。苏晚卿先去厨房烧了一大锅热水,倒在粗瓷大碗里,端出去给工人们解渴。“陆大叔,歇会儿喝口水吧。”
工人们黝黑的脸上淌着汗,接过水碗咕咚咕咚灌下去,连声道谢。苏晚卿笑了笑,转身进了厨房。她翻出高粱面,又掺了些刚买的白面,打算做面条——这是她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吃食。
怕不够吃,她揉了满满一大块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切成宽宽的面条。锅里的水烧开,面条下进去,又扔了把刚买的青菜,最后撒了把盐。简单的阳春面,却因为掺了白面,闻着就带着股麦香。
“陆大叔,吃饭了!”苏晚卿把面条盛进大盆里,招呼众人。
陆大叔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意:“姑娘,我们自己带了窝窝头……”他们干惯了粗活,从没遇过雇主管饭的,还是这般白净的面条。
“拿着吧,热乎的吃着舒坦,干活也有力气。”苏晚卿把碗筷塞到他们手里,再三催促,工人们这才不好意思地坐下,呼噜呼噜吃了起来。
“真香……”一个后生含着面条嘟囔,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苏晚卿也端了一碗,蹲在门槛上吃着。白面的筋道混着青菜的清爽,让她忍不住多吃了半碗——太久没尝过这般实在的味道了。
饭后歇了片刻,苏晚卿跟陆大叔说起后续的打算:“房子修好后,我想打几件简单的家具,比如桌子、板凳,还有这炕,也得重新盘一个,现在的都快塌了。这些活计,陆大叔若是能做,就一起包给你们?”
陆大叔拍着胸脯应道:“姑娘放心!这点活计不算啥,保证给您做得结实又好看!”
苏晚卿笑着点头,心里盘算着:等房子收拾妥当,就把构思好的故事写下来。她摸了摸怀里剩下的银子,眼神亮了起来——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