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这日,苏晚卿踏着晨露往七录斋去。刚走到巷口,就见掌柜正站在店门口张望,见了她,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忙不迭地迎上来:“苏姑娘可算来了!我这算盘刚打完账目,就等着给你兑分成呢。”
说着便引她往内堂的偏厅走。这偏厅平日里是掌柜歇脚的地方,摆着张梨花木长桌,桌上已放着个沉甸甸的木箱,箱盖敞着,里面码着两排银锭,白花花的晃人眼,还有几串铜钱用红绳系着,整整齐齐堆在一旁。
“你数数,这是五百三十七两。”掌柜的指着箱子笑道,“卖书的钱昨日刚结清,我特意挑了成色最好的银子,又怕你带着不方便,把五百两换成了通兑的银票,剩下的三十七两碎银和铜钱,日常用着也顺手。”
苏晚卿拿起那几张银票,纸质厚实,上面盖着钱庄的朱红大印,沉甸甸的手感让她心头一暖。她前世在都市里为生计奔波,何曾见过这般多的现银?指尖划过冰凉的银锭,再看看掌柜细心分好的碎银,不由得笑道:“掌柜的费心了。”
“该的,该的。”掌柜的搓着手,眼里满是欣喜,“实不相瞒,这书不仅咱们店卖得好,周边几个州府的分店都来传话,说刚上架就被抢空了,催着要补货呢。下个月你再来,分成保管比这次多得多!”
苏晚卿笑着应了,心里却没太多波澜。有了这笔银子,至少往后衣食无忧,不用再为柴米油盐发愁,这便够了。
掌柜的又说起新故事的事,言语间满是期待:“姑娘若是动笔写新书,可得先给我透个信,无论写什么,我这儿都包了!”
苏晚卿谢过他的好意,却没多说——新故事虽在构思,可她如今心境不同了,不想被催促着赶工,只想慢慢写,写得尽兴才好。
从七录斋出来时,日头刚爬到头顶。苏晚卿把银票仔细收进贴身的荷包,碎银和铜钱则用布包好,拎在手里沉甸甸的,却不觉得累。
回到家,她把银子锁进新做的衣柜暗格里,忽然松了口气。这些日子,她依旧每天坐在桌前写字,却不再像从前那样赶着进度。有时写累了,便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天上的云飘来飘去;或是提着篮子去市集,不专挑便宜的买,遇上新鲜的菱角、甜糯的米糕,也会笑着称上一些。
傍晚时分,她会认真做一顿饭,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慢悠悠地切菜、熬汤,看火苗舔着锅底,闻着饭菜的香气在屋里弥漫。有次炖了锅鸡汤,她还特意盛了一碗,给隔壁的王婶送去,两人坐在门槛上,就着夕阳聊了半宿家常。
苏晚卿望着院里光秃秃的土地,忽然觉得,来到这大庆朝这么久,直到此刻,她才真正卸下了心防。不再惦记着怎么活下去,不再焦虑未来会怎样,只是踏踏实实地过着每一天——原来不用追赶时间的日子,竟这般安稳。开春后种些青菜也好,不种也罢,反正日子还长着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