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高一各班新生报到的热闹渐渐散去,高二、高三的老生们也放下手中的笔,纷纷涌向食堂。
唯独陈拾安的插班报到流程还在继续。
小道士这会儿正独自坐在行政楼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手边放着六份待做的试卷,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科目。
桌面上除了试卷,还有一瓶矿泉水和一份盒饭——盒饭十分丰盛,是林校长特意去教师食堂为他打包的。
“怎么样,肥墨,这饭菜还可以吧?”
“喵。”
“平时叫你肥墨不理人,有吃就应了是吧?”
“……”
陈拾安拿起餐盒盖,给黑猫分了一份。他和猫儿都不挑食,比起山上的餐食,这食堂的饭菜品类显然丰富得多。
一人一猫就这样吃着盒饭,吹着空调,倒也惬意。
陈拾安是个讲究人,没有急着动笔做题,怕吃饭时弄脏卷子。直到吃完,他用纸巾将桌面和餐盒收拾干净,才开始琢磨起眼前的试卷。
黑猫儿瞄了两眼,只觉头昏眼花,反正要读书上学的又不是它,吃饱喝足,便干脆在会议桌上躺倒酣睡起来了。
面对手里的这六份卷子,陈拾安的状态也没比猫儿好多少,神色也从一开始的松弛,变得凝重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考试卷子。
这场‘考试’有些特别,考场是会议室,考生只有他一人,没有考官,没有监控,手机也没有收起来。
用梁老师的话说,要是他能通过手机或翻书找到答案,那基础也还算可以。
摸底测试的意义就是摸底,不但梁老师想要知道他的底在哪儿,陈拾安自己也想知道自己做这些卷子究竟能拿几分。
陈拾安最先摊开的是语文试卷。
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文言文阅读、还有古代诗词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以及最后的写作。
本以为语文会是自己最拿手的科目,却没想到刚开篇就有些卡壳了。
一篇讲人工智能的文章里满是‘算法’‘神经网络’之类陌生的词汇。
陈拾安对着‘机器是否会拥有意识’的问题发愣,琢磨半晌才在空白处写:[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器无气神,何谈意识?]
好在现代文阅读之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都是他擅长的内容。
文言文阅读考得是《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陈拾安读得比经卷还顺。
释义题里‘道法自然’的‘自然’二字,他不仅写了注释,还在旁边添了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觉得出题人问得浅了。
名篇名句默写题就更不用说了,虽然部分题目是以场景应用的方式出现,但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等名篇经典的他,运用这些名句时也是得心应手。
到了最后的作文,题目出的是‘论创新与传承’。
看到这个题目,陈拾安颇有感触,从《庄子》的‘与时俱化’写到葛洪的‘述而不作’,洋洋洒洒写了半页,抬头看见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又补了段《太平经》里的话,通篇没有一个标点,只有句读隔开,活脱脱一份文言文写作。
不得不说,语文试卷虽然做着不太习惯,但总体还算是顺手的,这也给了小道士很大的信心,隐隐约约心底里又有些‘不过如此’的情绪开始冒头了。
只是这样的自满没有持续太久。
翻到数学卷子的时候,陈拾安的眉头便拧成了疙瘩。
大量从未见过的名词和造型古怪的符号充斥着卷面,那些印着x、y、f(x)、∉、∩、∠、sin、cos……的式子像是没见过的符咒,几何立体图形他倒认得是个‘方盒子’,可‘异面直线所成角’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那么一瞬间,陈拾安怀疑过自己做的不是数学,而是一门什么外语卷子。
咱普罗大众买菜购物做生意算账的时候,能用得上这些?
或许用铜钱来起个卦,能从四个选项里找出比较像答案的那个,但毕竟只是场摸底的测验,不会也就不会了,而且选择题分值有限,就算蒙对几道也杯水车薪。
可以说,这样的一份题目,远超出了小道士对于数学这个范围的认知,他想破头也只想起师父教过的‘方中求圆,圆中求方’。
最后索性在所有题目后面都画了圈,大小不一,倒像卦象里的爻……
数学很快‘做’完了。
陈拾安接着摊开了英语试卷。
但没一会儿,他又默默地把英语试卷放到了一边。
最后是理综的卷子。
物理卷里的‘加速度’‘动能’‘电磁’之类的名词,他翻遍脑子里的《考工记》也没找到对应解释;
化学卷的各种元素符号和反应式,倒像是炼丹时的矿石图谱,怎么炼丹他知道,但这化学实验又是什么鬼;
生物卷的细胞结构图更离谱,陈拾安看着还有些疑惑,这些个‘细胞’究竟是不是真的组成自己身体的东西?那意识又是如何从这一堆组成物中产生?想着想着,小道士惊觉道心都有些紊乱,赶紧收心凝神,只写了句‘万物皆有精,精存则生’。
看着这答得七零八乱的数学英语理综卷子,陈拾安多少也有点迷茫了……
“师父,您说的‘道法自然’,难道就是让我自然考砸?”
“下山看世界,难道就是为了让我看这圆锥曲线?”
因为脱离学堂多年,缺乏对相应学科的认知,陈拾安之前就猜自己应该不会考得太好,却也没想到会是如此的糟糕。
从小他就比别人聪明,学什么都快,无论做什么他都能做到最好,那一次次的成功堆叠成了他内心深处近乎狂妄的自信心,觉得世人都是迟钝的鱼儿罢了。
而这一次的摸底测试,直接颠覆了他对自己的信任,也间接改变了他对同龄人的看法——从梁老师的口中得知,五班的班长能把那张他完全没有头绪的数学卷子做到满分。
学习本应是他所擅长之事,到头来却考出这样一份答卷。
陈拾安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
难怪师父要让他下山,要让他重新入学。
人总是活在一系列的参照物中的,若是只待在山上,参照物就只是自己,久之必迷失自我。
[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心如明镜知自身所处,且理解左右芸芸众生,这才是大境界啊]
[师父,那我在第几层?]
[你尚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深,更妄提心如明镜知自身所处]
[我门儿清着呢!]
[呵呵,傲慢。你明儿当真不去学堂了?]
[不去了,学得太易,没意思]
[……]
说好的红尘历练,直到这一刻,陈拾安才终于有了历练的感觉。
以往对于[心如明镜知自身所处]这句话的理解,他只觉得那大概是个固定的位置。
如今才知道,所谓的[自身所处]其实是变化的。
正如将精修道法的他丢进学堂来,他考得一塌糊涂一样,或许把学校里的第一名丢到山里去学道法,怕是十年五载也摸不着门路。
参照物的不同,带来的[自身所处]位置也不同,那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境界。
片面地以自身所擅之物为参照确定自己的位置,看似高高在上,实则无根飘摇,仰赖自信的人终有一日会崩塌于自信的毁灭。
想明白这一层道理之后,陈拾安动荡的心再次重归平静,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平静。
那一刹那的感觉很奇妙,像是原地拔高俯瞰,让他得以用另外一个视角来审视自身所处。
师父,你徒儿我确实是修道的天才……不对,得谦虚,谦虚!大道尚不知七分呢!
这次的卷子考砸了,少年的道心却更加稳固了。
傲慢,果真是原罪啊!
.
.
(感谢爱小薰同学的盟主呀!老板大气~!非常感谢对新书的支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