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吴四宝几乎把全部家底和这次抢来的钱都交由林秉诚运作。
钱当然是放在吴四宝名下账户,但全权委托林秉诚打理。
随着资金到位,林秉诚开始稳步拉升股价。
面对市场抛压,他果断全盘吃下,当股价攀升至一定高度后,林秉诚却突然停止操作了。
"为何不乘胜追击?"吴四宝不解地问道。
林秉诚晃着酒杯解释道:"四爷,现在获利盘堆积太多。若不先洗盘,继续拉升时会遭遇沉重抛压,届时我们岂不成了接盘的了?"
吴四宝似懂非懂地点头:"具体操作我不管,你只要最终能兑现承诺就行。"
"四爷尽管放心。"林秉诚举杯相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日,林致远来到石川商行。他先向周慕云询问有没有要紧事务,随后拿起案头的报纸开始浏览。
林致远每天都会让属下买来沪市的各个报纸,查看近期发生的大事。
这是他的日常习惯,尽管身处"孤岛"时期的上海,但通过对比各家报纸的报道,再结合他的前世记忆,仍能拼凑出时局的大致真相。
桌案上的报纸既包括《新闻报》《大美晚报》等中立报刊,也包括日伪发行的《新申报》。
他先是翻阅了几份中立报纸,未见重大新闻。
然后拿起日伪发行的《新申报》,头版赫然刊登着汪伪政府在金陵正式成立的巨幅报道,通篇都是谄媚之词。
而副刊则是在大肆鼓吹"大东亚共荣圈"下的经济繁荣,特别提到上海股市蒸蒸日上。
林致远前世就是老股民,对A股又爱又恨。他看着这些夸张的报道,不由好奇:这个时代的股市,如果有大盘指数,不知会是多少点?
他放下《新申报》,像是想起什么,又拿起了《新闻报》看了看。
在《新闻报》边角处瞥见一则报道,揭露某些侨商与76号勾结操纵股市的丑闻。
他立即唤来周慕云:"去查查这件事。"
凭借石川商行在沪上的影响力,周慕云仅一日便查清了来龙去脉。
次日,林致远放下手中的调查报告,“你确定他们在打沪新纱厂的主意?”
周慕云肯定地点头:“他们在华商纱布交易所有一个贵宾室,吴四宝是让南洋的一个侨商帮他打理的。并且为了抬升股价,吴四宝还让76号的人到处搜刮棉纱,现在棉纱在整个沪市几乎都没什么现货了。”
林致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见识过后世层出不穷的操盘手法,倒要看看这个时代的金融玩家能玩出什么花样。
石川商行正式经营了接近一年,他现在手里的钱有上百万美元之巨,他突然想做一次金融巨鳄。
吴四宝他们之所以敢肆意操纵沪新纱厂股价,无非是吃准了秋季前,上海棉纱供应短缺的现状。
然而林致远现在已经打通了美国的采购渠道,并且棉纱并非禁运物资,是可以直接在美国市面上采购的。
其他人可能还要担心能否将棉纱运进沪市,但对林致远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可若大批棉纱到沪,其中大部分势必会流入日本人手中,这算不算资敌?也是林致远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日本陆军而言,眼下最紧缺的是武器、兵源和燃油,棉纺制品并非战略重点。
他们之所以将棉纺列入战略物资,就是不想让中国士兵有衣穿,有被盖。
林致远思虑良久,还是决定放手去做,哪怕最后只有两、三成可以流入国统区,那也是对抗战有贡献了。
况且,若能稳定地从美国购入棉纱,他在沪市的地位也能更稳固。
至于给吴四宝设局,不过是顺手而为。
林致远做出决定后,便让孙二狗带克莱德来见他。
当克莱德看到采购清单上的数量时,不禁惊呼道:"哦,上帝!你这是要买下整个加州的棉纺厂吗?"
林致远微微一笑:"克莱德先生,这只是第一批订单,如果顺利,后续还会持续采购。"
克莱德快速计算着:"纽约交易所的棉纱期货价格现在是每磅18美分,但这样大的订单..."
"我要现货。"林致远直接打断道:"价格可以按市价上浮10%,但必须保证一个月内到沪。"
"这不可能!"克莱德连连摇头,"这么大批量,一个月根本来不及。"
"一个半月,"林致远不容置疑地说,"这是最后期限。"
克莱德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好吧,不过石川先生,如果美国政府知道这批货最终流向日本商行,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
"棉纱不在禁运清单上,你可以用新注册的洋行采购。如果还不放心,就从香港转一道手。"
林致远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况且,美国嘴上说着禁运,私下卖给帝国石油、钢铁和橡胶的商人还少吗?"
"克莱德,我建议你在加州找一家实力雄厚的贸易公司合作。以他们的背景,即便我们遇到些麻烦,他们也会想办法帮我们摆平。"
克莱德闻言苦笑:"石川先生,我不得不承认,你很了解那些资本家。”(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