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投资落地

    考察团的离去,并未让黄瀑县恢复往日的宁静,反而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发展的涟漪。黄飞的工作重心,从“引进来”迅速转向了“落下去”。他仿佛一架开足马力的机器,奔波于县政府各职能部门、乡镇村落和初步达成意向的企业之间。

    新能源企业选定的矿产品深加工基地,涉及一片集体林地的流转。部分村民对补偿方案有疑虑,担心失去长期依靠。同时,环保部门对项目提出的废水、废渣处理标准极高,企业初期投入成本压力巨大。

    黄飞没有简单地“压任务”。他带着乡镇干部,连续一周驻村召开村民大会,耐心解释土地流转政策和项目带来的长期收益,如村集体分红、就业岗位,并邀请村民代表参与监督补偿款发放。针对环保问题,他协调县环保局的技术骨干,与企业工程师一起闭门研讨了三天,最终参考国内外先进案例,设计出一套既符合标准、又能分阶段投入的环保方案,降低了企业前期压力,也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线。

    生态农业公司看中的那片山地,道路虽然通了,但仅容一车通过,且缺乏稳定的水利灌溉设施。文旅公司的规划团队在进行实地测绘时,更是对薄弱的通信信号抱怨不已。

    黄飞将这些问题整理成报告,直接向县委书记和县长做了专题汇报。他利用考察团带来的“东风”,成功为这几个重点区域争取到了“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专项资金”。他亲自盯着交通、水利、通信等部门,限期制定出道路拓宽、小型水库修建和信号基站建设方案。那段时间,他的车上永远放着安全帽和雨靴,随时准备钻山沟、下工地。

    规模化种植有机茶叶,需要统一种植标准,改变村民世代沿袭的粗放式管理习惯。一些老茶农对此很不理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黄飞请来了省里的农业专家,举办培训班,并组织村民到已经成功转型的有机茶基地参观。同时,他推动农业公司与村委会成立“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消除了村民“种出来卖不掉”的后顾之忧。他让王靖雯,她因为支持黄飞的工作,暂时放缓了自己的事业,将黄琳琳也带到了黄瀑县,利用她作为老师的耐心和亲和力,去和村里的妇女们拉家常,潜移默化地传递新观念、新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黄飞完成了从一名主要依靠人脉和热情牵线搭桥的“联络员”,到一名能够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操盘手”的蜕变。

    他不再只盯着单个项目,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矿产开发、生态农业和文旅规划形成协同效应,比如,矿业税收能否反哺农业基础设施?旅游线路能否融入茶园观光和矿洞体验?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偶尔来自各方的抱怨,他学会了控制情绪,更加沉稳和耐心。他深知,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遇到阻力是常态,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学会了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政策,用企业家能理解的逻辑分析利弊,用技术人员认可的方式探讨方案。在不同群体之间穿针引线的能力愈发纯熟。

    黄飞在黄瀑县的忙碌,并没有疏远与爱旭一家的关系,反而因为共同事业的纽带,让两个家庭的联结更加紧密。

    爱旭成了黄飞最重要的“远程智囊”。每当遇到棘手的难题,尤其是与企业谈判陷入僵局时,黄飞总会深夜给爱旭打电话。爱旭凭借其更广阔的视野和商业经验,往往能提供跳出局部看整体的建议,帮黄飞打开思路。

    初夏的时候,苏芮安带着放假的苏小旭,特意来黄瀑县住了一段时间。苏芮安亲眼看到了黄飞工作的艰辛和王靖雯的付出,回去后更是时常在爱旭面前感叹,也更加支持丈夫对黄瀑县的帮助。两个女人在电话里和微信上的交流也变得频繁,从育儿心得发展到对彼此生活的关心。

    黄琳琳和苏小旭很久没有见面,只是通过视频通话,分享着各自的生活。当两人在一起时,琳琳带着苏小旭看山里的野花、新采的茶叶,苏小旭则给琳琳讲班上的趣事和新学的才艺。孩子们纯真的友谊,是连接两个家庭最温暖的桥梁。

    当爱旭和白薇再次在贵省进行慈善捐时,特意绕道黄瀑县看望黄飞。他看到虽然略显疲惫但眼神愈发锐利坚定的黄飞,看到矿区边开始平整的土地,看到山腰上新开辟的梯田里茶苗茁壮,欣慰地搂住黄飞的肩膀:“飞哥,你这片天地,是真正闯出来了。”

    黄飞看着眼前初具雏形的变化,感慨道:“是啊,过程比想象中难,但看着黄瀑一点点变样,心里踏实。”

    夕阳下,两个男人的身影再次并肩而立,与数月前相比,少了几分最初的兴奋,多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沉稳与默契。他们知道,黄瀑县的故事,才刚刚写下精彩的序章。(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股海拾金不错,请把《股海拾金》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股海拾金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