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东莞县汽水厂(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徐世文愿意从中周旋,帮着联络其余股东,陈秉文自然乐见其成。

    这样一来,他收购的成功率将大大提升。

    接下来的时间,徐世文不仅介绍了屈臣氏的财务状况、生产情况、员工结构和潜在的法律风险,还和陈秉文聊到关于屈臣氏的发展方向。

    两人越聊越深入,从屈臣氏百年历史,聊到现代零售业的挑战与机遇,再到饮料市场的广阔前景。

    最后,徐世文感慨说道:“陈生,不瞒你说,我在屈臣氏这么多年,深知它最大的问题并非资产不良。

    而是机制僵化、缺乏创新动力,在和黄体系内得不到重视,就像一头被捆住手脚的雄狮。

    如果能解开束缚,给予正确的方向和资源,它一定能重新焕发活力!”

    陈秉文笑着安慰道:“放心吧,徐经理,会有这一天的。”

    早茶结束,回到伟业大厦,陈秉文把与徐世文会面的情况告诉了方文山,并让他负责接下来与徐世文的接洽工作。

    争取短时间内,通过徐世文尽快与刘志堂等其他小股东签署股权转让意向。

    等这一切谈好之后,立刻以陈记食品的名义,正式向和记黄埔董事会发出收购其持有的屈臣氏股权的要约,摆明车马。

    “除此之外,你再与汇丰银行旗下的获多利联系一下。”陈秉文对方文山补充道,“以咨询‘并购融资可行性’的名义,探探他们的口风。”

    方文山立刻领会了陈秉文的深层意图:“陈生,你是想.一石二鸟?既试探汇丰对这笔交易可能的态度,也为后续可能的上市融资埋下伏笔?”

    “没错。”陈秉文赞许地点点头,“获多利是汇丰系的企业融资和投资银行部门,他们对和记黄埔的财务状况、汇丰对韦理策略的支持程度,乃至沈弼本人的想法,都可能有内部的判断。

    我们以潜在上市企业的身份去接触,比直接去和记黄埔敲门要自然得多。”

    随着陈记规模越来越大,以后少不了要和银行等金融界打交道。

    而汇丰作为港岛隐形央行的存在,不仅掌握着印币权,还通过庞大的商业网络和持股,影响着几乎所有大型企业的命运。

    和黄、太古、怡和这些英资巨头的兴衰,背后都离不开汇丰的意志。

    陈秉文知道,随着回归时间越来越近,港岛的英资巨头都在向岛外转移资产,收缩在港投资。

    而汇丰作为英资的龙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寻找能够接盘、维持局面的本地“接盘侠”。

    当年李家成以近乎白嫖的价格,拿到和黄的股份,就是靠着汇丰在特殊历史时期急于寻找“可靠本地接盘侠”的心理,成功说服了沈弼。

    否则,以和黄的体量,哪里轮得到他来玩“蛇吞象!”

    安排好收购屈臣氏的工作,陈秉文这才拿起电话,拨通了华润李国伟的号码。

    电话很快接通,李国伟笑呵呵的问道:“陈生,这么快就考虑好了?”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早点落实也好早点投产!”陈秉文笑着说道。

    李国伟道:“好!陈生果然是做大事的人,你看什么时间方便?”

    “就定三天后如何?

    我需要一点时间安排一下公司的事务。”陈秉文计算了一下时间。

    “没问题!三天后早上,罗湖关口见。我会安排好那边的接待事宜。”李国伟痛快的答应道。

    挂断电话,陈秉文又分别给日本的凌佩仪、新加坡的李明哲、韩国的李明等人一一打去电话,强调当前的工作重点。

    安排好这一切,陈秉文才稍微松了口气。

    晚上,陈秉文回到金都花园的家中吃晚饭。

    饭桌上,他将筷子放下,对陈国富和汪巧珍说道:“老爸,老妈,三天后我要去趟内地,接收东莞的那间饮料厂。”

    “真的?!”陈国富猛地抬起头,惊喜道,“就是上次酒会上讲的那间?这么快就定下来了?”

    “嗯,定下来了。过去主要是清点资产,办理手续,尽快让工厂运转起来。”

    陈秉文点点头。

    汪巧珍更是喜上眉梢,激动的连声说:“好事!

    这是大好事!

    去内地开厂,成本低,市场大。

    阿文,你真是越来越本事了!”

    激动过后,汪巧珍突然想起什么,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阿文,你这次去东莞

    东莞离顺德不算太远,你有没有时间去顺德老家看看?”

    说着,她期盼的看着陈秉文道:“你外公外婆年纪都大了,还有你两个舅舅,一个姨妈,都好多年没见了。

    上次联系,还是写信,话里行间都挂住你。

    如果得闲,代我去看看他们,好不好?”

    汪巧珍嫁到港岛已经二十几年,之前与老家还可以通过书信往来,互道平安。

    可到了后面,就不敢了,生怕寄信回去给亲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一断就是十几年,直到水生游水过来,才算又和顺德老家那边联系上。

    陈秉文看着母亲那满脸的期待,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承下来:“好,老妈,你放心。

    我安排一下时间,一定去顺德探望外公外婆和舅舅姨妈。”

    “好好好!”汪巧珍连声说好,脸上绽开笑容,“我今晚就写信!

    你帮我带给他们!

    再封个利是,给二老买点补品!”

    陈国富也在一旁嘱咐道:“是啊,应该回去看看。

    帮我们带些钱和东西回去,虽然现在那边情况和我们不一样,但尽一份心意总是好的。”

    “我知道怎么做,老爸。”陈秉文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陈秉文先处理完几件日常公务,便让刘二猛开车去了观塘厂。

    陈秉文找到水生时,他正穿着工装,满头大汗地指挥工人搬运原料。

    “阿文?你怎么来了?”水生看到陈秉文,赶紧用毛巾擦了擦手和脸,有些意外的问道。

    “过来看看,顺便跟你说件事。”陈秉文拍拍他的肩膀,把他拉到一边,“我过两天要去内地,去东莞。

    我老妈让我顺路回顺德老家看看外公外婆。”

    水生一听“顺德老家”几个字,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但随即又黯淡下去,他是去年才偷偷游水跑过来的,现在回去很可能会有麻烦。

    陈秉文看出他的心思,直接说:“你暂时肯定不方便回去。

    这样,你写封信,或者有什么想带给家里的,我帮你带回去。

    也好让家里知道你现在过得挺好,让他们放心。”

    水生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有点发热:“哎!好!好!谢谢你了,阿文!

    我.我今晚就写!

    我有很多话想跟他们说”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离家的游子,最牵挂的就是亲人。

    能有机会平安地传递消息,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不用急,明天下班前给我就行。”陈秉文笑了笑,“好好干,等以后政策更明朗了,风头过去了,你想回去看看也不是不可能。”

    “嗯!我知道!”水生用力的点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转眼间,时间来到第三天清晨,陈秉文带着高振海、赵刚以及另外两名技术员,坐上刘二猛开的七座车,前往罗湖口岸。

    车上塞满了带给老家的礼物和高振海他们准备的检测工具。

    一路上,高振海几人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不断讨论着可能遇到的情况。

    对于他们来说,内地是一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都充满挑战。

    陈秉文则相对平静,他看着窗外逐渐变化的景色,思绪已经飞向了即将踏上的那片土地。

    到达罗湖关口,李国伟已经带着一位助手在那里等候。

    双方寒暄过后,便一起过关。

    踏上内地的土地,陈秉文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港岛的氛围。

    这里的建筑、衣着、标语,都带着鲜明而独特的时代印记。

    虽然整体显得朴素,但处处洋溢着一种蓬勃的朝气。

    过关后,早有三台吉普车在关口等候。

    一行人上了车,径直前往东莞。

    而此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979年从深圳到东莞的107国道只是简易铺装路面,坑洼不平,尘土飞扬。

    吉普车的越野性能虽然优越,但行驶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依然颠簸不堪。

    车内的人被晃得左摇右摆,必须紧紧抓住扶手,才能控制住身体。

    高振海和技术员们起初还好奇地看着窗外的田园风光,但很快就被长时间的颠簸耗尽了精力,脸色开始发白。

    偶尔有老旧的解放牌卡车、冒着黑烟的拖拉机以及长途客车驶过,扬起漫天尘土,让吉普车司机不得不减速慢行。

    李国伟的助手坐在副驾上,不时介绍着沿途经过的村镇。

    见到这种情况,他也有些无奈的抱歉道:“陈生,各位,辛苦了。

    这条路年久失修,县里和地区一直想筹钱修一修,但资金实在紧张,一直没能修好.”

    “会好起来的。”陈秉文笑了笑笃定的说道。

    颠簸了近三个小时,当三台吉普车组成的车队,终于驶入东莞县境。

    开到那座略显陈旧的“东莞县汽水厂”门口时,包括陈秉文在内,车上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李国伟显然已经提前和东莞县这边的人打过招呼。

    吉普车刚一到达,从汽水厂的院里就快步迎出来三四个人。

    李国伟率先下车,走到前面笑着为陈秉文一一介绍。

    “陈生,这位是东莞县轻工局的张局长。”一位戴着眼镜、干部模样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热情地与陈秉文握手。

    “这位是汽水厂的刘厂长。”一位穿着蓝色中山装、面色黝黑朴实的中年汉子紧接着伸出手,笑容有些拘谨但十分真诚。

    “这位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王技术员。”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套袖的男同志也上前握手。

    陈秉文面带微笑,与众人一一握手寒暄:“张局长,刘厂长,王技术员,辛苦各位久等了。

    我是陈记食品的陈秉文。”

    “陈先生一路辛苦了!欢迎欢迎!”

    张局长笑呵呵的说着客套话,“李经理早就和我们说过,说陈先生是真心想来我们这里投资发展的,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简单寒暄后,刘厂长侧身引路:“陈先生,各位同志,一路颠簸辛苦了,要不先到办公室里喝口茶,歇歇脚?”

    陈秉文摆摆手,直接切入正题:“谢谢刘厂长,茶不急着喝。

    我们还是先看看厂房和设备吧。”

    他做事向来喜欢直奔主题,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客套上。

    “好,好!陈先生真是干实事的人!”

    张局长连连点头,对刘厂长示意,“老刘,那就直接带陈先生去看看咱们厂子的情况。”

    “哎,好!陈先生,各位,这边请。”

    刘厂长立刻在前引路,一行人径直走向生产车间。

    厂区是几排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红砖厂房,墙面上还保留着特殊年代的标语印记,但打扫得还算干净整齐。

    然而,当刘厂长推开主要生产车间的双开木门时,里面的景象让陈秉文和高振海等人微微一愣。

    与略显陈旧的外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间内部的玻璃瓶灌装生产线和设备,竟然相当新!

    机器擦得锃亮,保养得非常好。

    “这是.”陈秉文有些意外地看向李国伟。

    虽然这些设备与陈记买的进口热灌装生产线还有些差距,但在这个年代的内地,已经算是相当先进和齐整了。

    机器保养得锃亮,地面也打扫得干净,看得出工人们非常爱惜。

    “陈生,没想到吧?”李国伟笑着解释道,“刘厂长他们去年咬牙更新了生产线,本想大干一场,可惜后来市场变化,原料和销路都遇到了困难,新设备还没完全发力,厂子就半停摆了。

    真是可惜了这些好设备。”

    他说完,还惋惜地叹了口气。

    陈秉文闻言,脸上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但心中立刻雪亮。

    李国伟这番说辞,或许能唬住那些对内地情况不了解的港商,但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他清楚地知道,在当下内地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东莞县汽水厂这种地方国营厂,生产任务完全由上级糖酒公司下达计划,原料按计划调拨,产品也由糖酒公司统购统销。

    工厂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市场变化和销路困难问题。

    生产出来多少,糖酒公司就收购多少,卖不卖得掉是糖酒公司的事。

    所谓“原料和销路遇到困难”导致停产,根本站不住脚。

    这套说辞,更像是为了解释工厂现状而准备的“标准答案”。

    陈秉文没有点破,而是顺着话头,惋惜道:“确实没想到!

    这么好的设备闲置着,太可惜了。

    刘厂长,你们当初真是有魄力!”

    刘厂长脸上微微一红,有些尴尬的连忙点头附和:“是,是啊.想着一步到位,没想到.”他话没说完,只是摇了摇头。

    陈秉文心中了然,不再追问。

    他话锋一转,换了个问题:“设备是好设备,关键是配套和潜力。

    刘厂长,方便看看水处理系统、锅炉房和电路负荷吗?

    如果产能全开,现有的配套设施能不能跟上?”

    刘厂长见陈秉文不再追问停产原因,松了口气,赶紧回答:“没问题,都在后面,陈先生这边请!

    锅炉是去年和设备一起换的,水处理系统是老了些,但维护得还行”

    接下来的考察异常顺利,几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现成的熟练工人队伍整装待命,老师傅们对设备如数家珍。

    崭新的生产线保养得极好,几乎像是专程为迎接新主人而准备。

    甚至连原材料仓库都清理得干干净净,仿佛就等着新的原料入库。

    陈秉文心里明白,这绝非一个普通县办汽水厂该有的状态。

    王建军肯定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才能将一切安排得如此周到妥帖。

    考察完毕,回到办公室。

    高振海低声向陈秉文汇报:“生哥,基本没问题。

    设备很新,工人技术熟练。

    目前主要瓶颈是缺少无菌洁净车间,生产‘脉动’功能饮料和速溶粉还不行。

    但改造生产瓶装糖水完全没问题,只需要更换部分模具和调整灌装线参数,几周内就能投产。”

    陈秉文向高振海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随即,他转向张局长和刘厂长,直截了当地说:“两位先生,情况我看过了,比预想的要好。

    厂子底子很好,工人老师傅们都是宝贵财富。”

    他思索片刻,给出了具体的方案:“我看这样,我们尽快完成手续。

    同时,高经理带技术团队留下来,立刻开始瓶装糖水生产线的改造调试。

    我们双方抓紧推进,争取一个月内让厂子恢复生产,先出产品!”

    张局长和刘厂长大喜过望。

    原本汽水厂运行得挺好,可就在前几天,突然接到领导指示,让他们停产准备与港商合营。

    全厂上下虽然有些不解,但他们还是严格执行了命令。

    此刻听到陈秉文明确的投产时间表,两人终于松了口气。(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不错,请把《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