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交锋(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七月十八日,上午九点半。

    中环毕打街,和记大厦会议室。

    长条形的会议桌旁,董事们陆续落座。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偶尔响起茶匙与杯壁相撞发出的清脆声响。

    这是长江实业在收购汇丰持有的10.65%和记黄埔股份后,其副主席周近谦作为新董事首次参加的董事会会议。

    韦理作为董事会主席,坐在主位。

    陈秉文坐在他右手边第三个位置,面前摊开着会议资料,神色淡然。

    周近谦——这位李家成的得力副手,坐在陈秉文斜对面,脸上挂着谦和得体的微笑,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董事。

    太古的施雅迪和怡和的纽璧坚也悉数到场,两人低声交谈着什么。

    会议开始后,先讨论了几项常规的运营议题,码头吞吐量、零售业务营收、季度财务简报.流程平稳,波澜不惊。

    轮到新董事发言时,周近谦清了清嗓子,脸上笑容更盛了几分,开口道:

    “感谢韦理主席,感谢各位董事。

    长江实业成为和黄的股东,是基于对和黄未来前景的坚定看好。

    目前地产市场复苏势头明显,前景广阔。

    我认为,集团在地产开发方面,可以采取更进取的策略,加快一些优质地块的开发进度。

    例如,九龙湾的仓库区,地理位置优越,转型地产开发的的话潜力巨大。”

    他声音温和,但提议的内容却带着明显的进攻性,目标直指和黄旗下最具价值的土地储备。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

    几位董事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相互间对视一眼后,纷纷把目光看向韦理。

    韦理沉吟着,似乎在斟酌如何回应。

    见韦理一时间没组织好语言,陈秉文开口道:“周先生的提议很有建设性,地产开发确实是提升公司价值的重要途径。”

    周近谦嘴角微扬,刚想接话。

    陈秉文却话锋一转,冷声说道:“不过,正因地产开发关乎公司长远利益,更需要谨慎规划。

    和黄业务多元,码头、贸易等板块是当前的现金流支柱,同样需要资源投入以确保稳定。

    作为和黄董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考虑如何优化集团整体的内部管理流程和财务控制,提升运营效率,夯实基础。

    而不是在根基不稳的时候,将大量资源投入周期长、资金需求巨大的地产开发。”

    他这番话,是一点面子没给周近谦留。

    第一次参加董事会就急冲冲的抛出大举进军地产的议题,周近谦明摆着没安什么好心。

    周近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但很快恢复:“陈生提醒的是。

    稳健自然是基础。

    不过,市场机遇不等人。

    九龙湾地块若能尽早开发,捕获此波地产升浪,对全体股东回报巨大。

    我们可以考虑与有实力的开发商合作,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这话里的“有实力的开发商”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韦理此时接过话头说道:“周董事的建议,董事会收到了。

    地产开发确实是有潜力的方向,但正如陈董事所言,需要全面评估。

    我看,不如先让规划部和财务部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包括资金需求、合作模式、风险评估,下次董事会再深入讨论。

    当前,按既定计划推进现有业务优化,仍是首要任务。”

    施雅迪和纽璧坚微微颔首,表示附议。

    周近谦见势头不对,知道首次会议不宜过度紧逼,便借坡下驴:“韦理主席考虑周全,我同意。”

    第一回合的交锋,看似平淡收场,实则暗流涌动。

    陈秉文和韦理默契地联手,暂时搁置了长实的激进提案。

    周近谦则成功地将开发议题正式摆上了台面,为后续博弈埋下伏笔。

    散会后,陈秉文与韦理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陈秉文回到伟业大厦顶楼的办公室,刚坐下,秘书阿丽就敲门进来,面带喜色的汇报道:“陈生,猎头公司刚才来电,说麦理思先生那边有明确回复了。”

    陈秉文精神一振:“哦?怎么说?。”

    “麦理思先生对你的邀请非常感兴趣!他同意近期来港,与你面谈。

    时间初步定在下周三下午,你看可以吗?”

    “可以。”陈秉文毫不犹豫地点头,“见面地点安排得稳妥些,半岛酒店的套房或者文华东方酒店的私人会所都可以,确保安静和私密。”

    “明白!我立刻去安排确认。”阿丽记下,快步离开。

    麦理思这个人,在陈秉文未来的蓝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此人是英资洋行出身,精通国际商业规则和财务运作,深谙如何与欧美资本打交道,正是他目前团队所欠缺的、能够执掌未来全球业务拓展的帅才。

    若能将他招致麾下,负责糖心资本的海外拓展和国际资本对接,无疑是如虎添翼。

    正想着,方文山和霍建宁连袂而来,脸上都带着喜色。

    “陈生,青州英坭那边,整顿成果初见成效!”

    方文山率先开口,“建宁下手快准狠,清理了冗余部门,规范了财务流程,砍掉了不必要的开支。

    光是行政管理费用,这个月就下降了15%!现金流改善非常明显。”

    说话间,霍建宁递上一份简报,补充道:“陈生,这是初步成果。

    主要是堵住了几处漏洞,加强了预算审核。

    另外,水泥厂搬迁至屯门的初步方案和成本估算也出来了,比预想的要低。”

    陈秉文快速浏览着简报,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是要这个效率。

    建宁,继续推进,不要手软。

    下一步,重点评估那些效益不佳的关联公司,该关的关,该卖的卖,尽快回笼资金,优化资产结构。”

    “明白!”霍建宁沉稳应道。

    陈秉文欣赏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财务干将。

    他的加入,让陈秉文感觉轻松了不少,许多事情可以放心交给他去执行。

    人才,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几天后,一个关于“脉动”电解质水的消息在港岛市井间悄然传开,起因颇具戏剧性。

    湾仔一位经营小型贸易公司的老板,因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脱水严重,在家休养。

    他太太情急之下,看到电视广告里说“脉动电解质水”能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便跑去便利店买了几瓶回来。

    老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喝了下去,没想到味道不难喝,而且喝完后确实感觉舒服了不少,身体恢复得比往常只喝白开水或稀粥快得多。

    他逢人便说这“电解质水”神奇,比喝盐水管用,口感还好。

    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家庭主妇和上班族都开始将“脉动电解质水”视为家庭常备的“应急饮品”,尤其是应对暑热、腹泻或运动后的脱水状况。

    虽然陈记食品在宣传上始终强调这是“功能饮料,不能替代药品”,但这种来自民间的口碑传播,效果却出奇的好。

    港岛地区的销量,迎来了一波意料之外的增长。

    陈秉文听到汇报时,也不禁莞尔。

    市场有时就是这样,总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七月二十五日,星期三下午。

    港岛文华东方酒店,一间私密性极佳的套房内。

    陈秉文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十分钟抵达。

    他让赵刚和阿丽在套房外间的休息区等候,自己独自走进里间的会客室。

    会客室的窗户半开着,能隐约听到楼下的喧嚣。

    陈秉文没有坐下,而是走到窗边,看着下面城市,心里默默梳理着稍后谈话的要点。

    麦理思是剑桥经济系的高材生,曾任新加坡虎豹公司总裁,熟悉东南亚市场和英资洋行那套运作规则,能力毋庸置疑。

    更重要的是,此人极具战略眼光,擅长构建财务模型和进行国际化资本运作,正是他目前团队最紧缺的顶层设计人才。

    前世,麦理思被李家成招揽,成为长江实业和国际化扩张的核心智囊,功勋卓著。

    这一世,既然有了先机,他绝不能再让此人落入李家成囊中。

    必须拿下。

    关键是如何打动他。

    钱和职位固然重要,但对麦理思这个层级的人来说,恐怕不是决定性因素。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施展其才华、实现其抱负的广阔平台,一个能看到清晰未来和巨大潜力的商业蓝图。

    脚步声从外间传来,打断了陈秉文的思绪。

    套房的门被侍者推开,猎头公司的负责人陪着一位四十岁出头气质儒雅的英国人走了进来。

    此人正是麦理思。

    “陈生,你好。这位就是麦理思先生。”

    猎头负责人热情地介绍道,“麦理思先生,这位就是糖心资本的陈秉文先生。”

    “麦理思先生,欢迎。我是陈秉文。”陈秉文笑着迎上前两步,主动伸出手。

    “陈先生,久仰。感谢你的邀请。”麦理思与陈秉文握了握手,客气的说道。

    他的声音雄厚,带着标准的牛津口音。

    “请坐。”陈秉文对麦理思示意了一下沙发。

    猎头负责人见状识趣地告退,房间里只剩下陈秉文和麦理思两人。

    侍者送上红茶后也悄然退出,并轻轻带上了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不错,请把《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