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文相收散兵,兵力微增长

    第一节 岩下聚义

    松针熏肉的香气还没散尽,朱天林已经带着赵虎的布防图回到山洞。文相正坐在石凳上,用炭笔在竹简上标注着什么,看到他进来,老大人立刻放下笔,指尖在 “黑风口粮仓” 的字样上轻轻点了点:“赵虎说的密道,你觉得可行?”

    朱天林把布防图铺在石桌上,羊皮在火光里泛着陈旧的黄,上面的墨迹却依旧清晰。他的灵力感知顺着图上的线条延伸,能 “看” 到密道入口藏在黑风口西侧的断崖下,被茂密的灌木丛遮掩,确实是元军防御的盲区。

    “可行,但需要人手。” 朱天林的手指划过密道的标注,“密道只能容一人通过,需要有人在外面接应,还要有人牵制粮仓的守卫 —— 咱们现在的兵力不够。”

    山洞外突然传来青狼幼崽的低吼,不是警惕,是带着雀跃的轻吠。弓箭手趴在洞口的藤蔓后,突然回头喊道:“朱哥!文相!山民又带了人来!这次有十几个呢!”

    朱天林和文相对视一眼,快步走到洞口。晨光里,十几个穿着破烂铠甲的汉子正跟着山民走来,有的拄着长矛当拐杖,有的用布缠着流血的胳膊,却都挺直着脊梁,目光里带着警惕,也藏着一丝希冀。为首的汉子腰间挂着半截断剑,剑穗已经磨得只剩根麻绳,却被他攥得很紧。

    “是李队正!” 赵虎突然从岩壁后站起来,受伤的腿在地上踉跄了一下,“您还活着!”

    被称为李队正的汉子抬起头,看到赵虎时,原本紧绷的脸突然松了松,断剑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我以为…… 黑风口的弟兄都没了。” 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如释重负的颤抖,目光扫过山洞外晾晒的肉干,又落在岩壁上的残旗上,突然对着文相单膝跪地,“末将李山,参见文相!”

    十几个散兵跟着跪下,甲胄碰撞的脆响在晨光里格外清晰。文相赶紧扶起李山,老大人的手指在他的断剑上轻轻碰了碰:“都是自家弟兄,不必多礼。” 他示意民妇端来水囊,“先喝口水,有什么话,进洞再说。”

    山洞里顿时显得拥挤起来。李山带来的弟兄们围坐在火堆旁,手里捧着民妇递来的肉干,却没人先吃,只是望着文相,像在确认眼前的安稳是不是幻觉。朱天林注意到他们的甲胄上都有砍杀的痕迹,有的护心镜被劈出凹陷,有的肩甲还沾着干涸的血,显然是从死人堆里逃出来的。

    “李队正,你们是怎么从黑风口逃出来的?” 文相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巴图的骑兵不是把你们围在粮仓了吗?”

    李山的手指在断剑的缺口上摩挲着,那里还沾着块暗红色的血痂。“是张都尉的亲兵拼出来的路。” 他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老将军带着人冲在最前面,把元军的骑兵引到了断崖…… 我们从密道逃出来时,还能听到他的怒吼声。”

    山洞里的空气瞬间凝固。赵虎低下头,用树枝拨弄着炭火,火星子飘起来,落在他的手背上,却像是没察觉。朱天林的灵力感知扫过众人,他们的灵气波动都变得沉重,显然是想起了牺牲的弟兄,连青狼幼崽都安静下来,趴在地上,耳朵贴在冰冷的石板上。

    文相突然站起身,走到岩壁前,取下那面残旗。红色的布条在火光里轻颤,虽然破旧,却比任何铠甲都更有力量。“张都尉没白死。” 老大人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沉稳,却掩不住喉间的哽咽,“他用性命换出来的弟兄,现在就站在这里 —— 这就是他留给咱们的念想,是大宋的火种。”

    李山猛地抬起头,眼睛红得像要滴血。他突然从怀里掏出块皱巴巴的布条,上面用鲜血写着个 “宋” 字,是用张都尉的血写的,边缘已经发黑,却依旧能看出笔锋的刚劲:“文相说得对!只要咱们还活着,张都尉就不算白死!”

    十几个散兵同时攥紧了手里的武器。有人把肉干塞进怀里,说要留着当干粮;有人用布擦拭着生锈的长矛,矛尖在火光里闪着冷光;连最年轻的那个小兵都挺直了腰,把断了弦的弓抱得更紧 —— 那弓是他爹留下的,现在成了他唯一的武器。

    “文相,求您收下我们!” 李山对着文相深深一揖,断剑的剑柄在地上磕出轻响,“我们没地方去了,元军在黑风口搜得紧,只有跟着您,才能杀回去,才能给弟兄们报仇!”

    文相把残旗重新挂在岩壁上,用炭笔在竹简上添了行字:“李山及十三名黑风口义军,编入破山队,暂归朱天林调度。” 老大人的手指在 “十三” 两个字上停顿片刻,突然笑了,“加上赵虎,咱们现在有十五名能战的弟兄了 —— 这可不是小数目。”

    朱天林看着李山他们接过山民递来的武器,铁脊野猪的鬃毛藤甲已经编好了三件,虽然粗糙,却比他们身上的破烂铠甲结实。年轻山民正教他们怎么用变异野猪的獠牙制作箭头,铁屑在石臼里飞溅,像撒了把星星。

    他突然想起海丰城头的日子,那时的破山队只有十个人,现在却像滚雪球一样,聚起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散兵就像涧水里的石子,看着散,聚起来就能填满河床,挡住元军的铁蹄。

    “朱什长,” 李山突然走过来,手里捧着块磨得锋利的石片,“这是我们在密道里捡的,能当匕首用。” 他的目光落在朱天林的长柄刀上,刃口的红光在火光里跳动,“听说您斩杀了巴图的亲兵?”

    朱天林点点头,把石片递回给他:“是弟兄们一起杀的 —— 单打独斗,谁也赢不了。” 他指了指正在编藤甲的年轻山民,“接下来要探黑风口的密道,正需要熟悉地形的人 —— 你们愿意吗?”

    李山的眼睛瞬间亮了,像点燃的火把。他把石片塞进腰间,对着身后的弟兄们喊道:“听到了吗?朱什长要带咱们杀回黑风口!都打起精神来!”

    山洞外的晨光越来越亮,照在岩壁上的残旗上,红色的布条泛着温暖的光。朱天林看着忙碌的人群,突然觉得这狭小的山洞像个正在发酵的酒坛,散兵们的勇气和仇恨混在一起,正酿出股能燎原的力量。

    第二节 砺刃待时

    山涧的水流在晨光里泛着银,朱天林正带着新编入的弟兄在空地上训练。李山的枪法很扎实,枪尖在晨光里划出连贯的弧线,显然是受过正规训练的;赵虎虽然腿伤未愈,却能准确地指出每个人的破绽,他的侦查经验比谁都丰富;连最年轻的小兵都学得认真,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劈山式的刀路,指尖的炭灰蹭得满脸都是。

    “出刀要沉,灵力要聚在刃口。” 朱天林纠正着小兵的姿势,500 斤力量顺着手臂示范,长柄刀在空地上划出道红光,劈开的空气发出 “嗡” 的轻响,“别学花架子,能砍中敌人的刀,才是好刀。”

    小兵的脸涨得通红,握紧树枝又试了一次,这次的动作虽然还是生涩,却比之前沉稳了许多。李山在一旁看得点头,突然对身后的弟兄喊道:“都学着点!朱什长这刀能劈开铁甲,咱们要是能学到三成,杀元军就容易多了!”

    山洞前的空地上渐渐热闹起来。老猎人带着年轻山民在制作箭簇,铁脊野猪的獠牙被磨得锋利,在晨光里闪着冷光;那个抱着孩子的民妇和几个受伤的弟兄在缝补铠甲,用的是铁脊野猪的鬃毛和山民织的麻布,虽然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之前更结实;书生新兵则在岩壁上画新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每个人的特长 —— 李山擅长枪术,赵虎擅长侦查,小兵跑得快,适合送信。

    文相坐在石凳上,手里的竹简上已经列出了新的分工:朱天林带五人负责突击,李山带四人负责接应,赵虎带三人负责侦查,剩下的弟兄跟着山民守卫山洞和水源。老大人的手指在 “兵力” 两个字上轻轻敲了敲,那里写着 “二十五人”,虽然不多,却比三天前翻了一倍。

    “天林,你看这个。” 文相把竹简递过来,上面新画了个简易的沙盘,用石子代表元军,用树枝代表他们的弟兄,“赵虎说粮仓的守卫有十五人,咱们用五人从密道潜入,十人在外围牵制,剩下的人负责接应 —— 只要动作快,能在半个时辰内解决战斗。”

    朱天林看着沙盘上的布局,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之前的破山队像只独狼,现在却像群协作的猎犬,有人负责撕开防线,有人负责咬住猎物,有人负责警戒退路。他的灵力感知扫过训练的弟兄们,他们的灵气波动虽然还很微弱,却比昨天凝聚了许多,像散落的火星,正渐渐聚成火苗。

    “文相,山民说发现了新的踪迹。” 弓箭手跑过来,手里举着块染血的麻布,是从黑风口方向飘来的,“上面有元军的标记,好像是在召集斥候 —— 说不定他们要撤了。”

    朱天林接过麻布,灵力感知 “看” 到上面残留着巴图的气息,却比之前虚弱了许多,带着明显的焦躁。赵虎说得没错,元军的粮草快耗尽了,已经没心思继续搜查,只想尽快撤回黑风口。

    “机会来了。” 文相的手指在沙盘上的粮仓位置重重一点,“等他们的斥候撤回,咱们就动手 —— 不仅要抢粮草,还要放把火,让巴图知道,莲山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训练的弟兄们听到这话,动作都快了几分。李山的枪尖劈开了块凸起的岩石,碎石飞溅中,他的声音带着兴奋:“朱什长,什么时候出发?我这杆枪早就想沾元军的血了!”

    朱天林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想起自己刚入伍的时候。那时的他也这样,握着刀就想往前冲,不知道害怕,只知道要守护。他把长柄刀插进地面,红光在刃口亮了亮:“再练三天。” 他指了指正在编藤甲的山民,“等新的藤甲做好,等赵虎的腿伤再好些,咱们就去黑风口 —— 要去,就得赢。”

    夕阳西斜时,训练的弟兄们已经能配合着完成简单的战术。李山的枪阵能护住两翼,赵虎的侦查能提前发现危险,小兵的速度能快速传递消息,连最沉默的老弟兄都能准确地投掷石矛,击中十步外的目标。山洞前的空地上插满了他们练习用的木靶,每个靶心都插着新做的铁簇箭,箭尾的野菊花瓣在晚风中轻轻摇晃。

    文相站在岩壁前,看着弟兄们收拾武器,突然对朱天林笑了:“你看,人心聚起来,就像这山涧的水,开始只是细流,聚得多了,就能冲开巨石。” 老大人的手指在 “二十五人” 的字样上轻轻划了划,“这只是开始 —— 等咱们拿下黑风口的粮草,消息传出去,会有更多的散兵来找咱们。”

    朱天林望着山涧的方向,暮色里的水流像条银色的带子,蜿蜒着流向远方。他知道文相说得对,兵力的增长不只是数字的变化,是信心的凝聚,是希望的蔓延。就像这山洞里的火光,只要有人添柴,就会越来越旺,直到照亮整个莲山。

    青狼幼崽突然对着黑风口的方向低吼一声,尾巴摇得像面小旗子。朱天林握紧长柄刀,铁链在手腕上轻轻晃动,刃口的红光在暮色里延伸,像道蓄势待发的闪电。

    他们的力量还很微弱,却已经有了燎原的势头。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元悍卒不错,请把《抗元悍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元悍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