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考落榜

    陈阳诞生于饶县一个偏远的乡村-湖山村,这里青山绿水环绕,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宛如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他家的居所是一座历经风霜的土坯房,每逢雨季,屋内便响起滴滴答答的雨声,如同岁月的低语。

    湖山村,一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偏远村落。这里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宛如一幅静谧的田园画卷。陈阳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他家的土坯房历经风雨,每逢雨季,屋顶便会奏响滴滴答答的乐章,像是岁月在低声絮语。

    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父亲陈同沉默寡言,古铜色的脸庞和布满老茧的双手诉说着生活的艰辛;母亲刘云香勤劳善良,从晨曦到日暮,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这个与世无争的村庄里,生活简单而纯粹——清晨在鸡鸣中醒来,白天在田间劳作,夜晚伴着蛙声入眠。

    然而,在陈阳的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通过高考走出这片土地,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在学校里,他是最刻苦的学生之一。每天天未亮,他便起床背书,夜晚则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做题,他的勤奋与努力,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高考前夕,陈阳更是加倍努力,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复习中。每天放学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苦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想象着自己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走进繁华的城市,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夏日的星空格外美丽,那些闪烁的星星如同明亮的眼睛,又似闪亮的珍珠,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陈阳躺在屋后山坡下的竹椅上,摇着蒲扇,双眼凝视着闪烁的星空,心中却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明天就要高考了,由于英语成绩一直不佳,他对这次考试并没有太大的把握。想到自己即将离开母校、恩师和同学,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与不舍。但正如常言所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高考是他们这些学生命运的转折点之一,他们必须勇敢地面对。

    高考那天,爸爸妈妈起得特别早,他们在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为陈阳准备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里,卧着三个荷包蛋,寓意着“三元及第”。陈阳吃着这沉甸甸的荷包蛋,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力量。早餐后,父亲陈同仔细地检查了自行车,涂上机油、充好气、灌好水壶、带上点心,然后拉着陈阳骑车前往20多里外的县城中学考场。尽管陈阳想自己骑车去,但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希望陈阳能够养精蓄锐,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在去赶考的途中,父亲陈同骑得飞快,仿佛脚底生风,连一些上坡路都没有停下来。不一会儿,他的后背就被汗水湿透了。陈同身材高大、鼻梁高挺、浓眉大眼,年轻时帅气逼人,又因多才多艺而深受村民们的尊敬。然而岁月的风霜和生活的艰辛早已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两鬓也已染上了白霜。

    早上7:30,他们准时到达了饶县中学考场。此时考场外早已人山人海,送考的亲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各个中学的教学质量、志愿填报以及报考学校和专业等问题。交警叔叔们也在校门边和通道上维持着秩序,确保考生们能够顺利进入考场。在父亲充满希冀的目光中,陈阳走进了考场大门。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后不久,监考老师便进来宣布了考试纪律和注意事项等。随着铃声的响起,考试正式开始。连续考了两天,陈阳都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只是天气太热,很多同学都中暑了,而且晚上蚊子太多,影响了休息。

    今天上午是最后一场考试,卷子后面的试题难度并不大。然而就在这时,陈阳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可能是中暑了。他连忙拿出风油精涂抹在太阳穴和人中穴上,稍微好了一点。但他的脑袋仍然像装了浆糊一样,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答题。监考老师不时地转到他的身边,尽管他的动作很轻微,但陈阳还是能够感觉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因为做不出来题目,陈阳当时既紧张又惭愧,豆大的汗水直接从额头滴落在卷子上,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此时此刻,陈阳才真正理解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和“时也运也命也”的真正含义。他没有理由去埋怨任何人,毕竟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是他自己。但是想到父母对自己那充满期待的目光,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面对他们。一直以来,他都是他们的骄傲,但现在无论曾经多么辉煌,都已经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了。

    “叮叮叮”的铃声打断了陈阳的思绪,考试已经结束了。他看着还有三分之一空白的试卷,无奈地交了卷。监考老师在教室里忙碌了起来,陈阳逃出了考场。这几天父亲一直都在做后勤保障工作,他带着询问的目光望着儿子。没有办法了,陈阳只好跟父亲说这次考试很难,可能考得不理想。父亲沉默了一会儿,递上水壶,便带着陈阳回家了。回到温馨的家,只见母亲刘云香正忙碌于厨房之中,准备着晚餐。母亲身材中等,四十二岁的年华在她那张和蔼可亲的脸庞上留下了温柔的痕迹,她的眼神中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慈爱与关怀。自幼以来,她对我们兄妹三人便呵护备至,以无尽的耐心与善良陪伴我们成长。

    “妈,我回来了。”陈阳带着一丝惭愧轻声呼唤道。

    “哦,好啊,乖儿子回来了,饭菜就快弄好了。”母亲在厨房里高声回应,语气中满是喜悦,“以后你就是大学生了,我应该叫你名字才更合适呢。”

    考试后的几日里,陈阳因担忧成绩而心神不宁,坐立难安。父亲见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唯有把握当下,方能活出真我。”这番话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陈阳焦灼的心田,使他终于放开了心中的枷锁。

    经历了那个被称为“黑色七月”的漫长等待后,高考成绩终于揭晓。然而,结果却如陈阳所料,485分的成绩让他遗憾落榜。这一消息在村里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作为众人眼中的优秀学生,他的落榜实在出人意料。在当时,485分的成绩连最低的医专和师专学校的录取线都未达到,而那些学校的分数线都徘徊在520分左右。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意味着毕业后能拥有稳定的工作,因此,高考的竞争异常激烈,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虽然高考的最终成绩比陈阳自己预估的少了四十多分,但他并未过于伤心,只是感到有些头晕目眩,仿佛一切计划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然而,当他回过神来,心中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愧疚。他们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无数辛劳,满心期望他能成龙成凤,却未能如愿。对于陈阳自己而言,他并未过于自责,因为他深知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它反映了每一次内心的挣扎与成长。他所愧疚的,是那些深爱着他、他也深爱着的人们,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未能如愿以偿。然而,他坚信自己无愧于心,因为他已经付出了所有的努力。母亲刘云香因自己年少时未能读书而深感遗憾,因此,在她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她坚持要陈阳继续求学,要么选择复读,要么自费上大学。然而,陈阳却对母亲的观点颇为反感。他深知复读成功的几率渺茫,而自费大学的费用又高昂得令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父亲则显得更为开明,他让陈阳自己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

    为了劝说陈阳继续读书,母亲刘云香不惜发动亲戚朋友轮番到家中相劝。那几天,陈阳仿佛置身于全毒的旋涡之中,备受煎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恰好此时,父亲的朋友程火仔即将前往浙省巨州市做小买卖。程火仔身材中等,脸色黄里透红,夸张的一排抬头纹和略显凌乱的胡子为他平添了几分沧桑感。火仔叔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在巨州打工多年,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村里很多人出去打工都会找他帮忙照顾,因此,如果陈阳能跟火仔叔一起出去打工,父母肯定会放心不少。

    于是,陈阳开始不断地向父母游说自己的想法。他告诉他们,即使不读书,他也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并列举了许多成功的例子。最终,父母无奈地同意了陈阳的决定。出门前的那个晚上,父母邀请火仔叔来家中吃晚饭。饭后喝茶时,陈阳隐约听见母亲对火仔叔说,希望他能带陈阳出去尝尝苦头、碰碰壁,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劝他回来读书。这大概是父母为了让他继续读书所做的最后努力吧。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爱如此深沉而伟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道医修仙不错,请把《道医修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道医修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