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 章 哗变

    春雨下得让人心烦。

    李瑜站在大殿之中表面稳如老狗,实际上内心早已满是不耐烦,只觉得前后左右都站着小蜜蜂嗡嗡嗡。

    整天叭叭叭,结果半分正事儿也没有。

    修建皇陵的细节上本奏疏得了,至于要在朝堂上浪费时间讨论吗?

    有这个时间,他都可以干多少活儿了?

    年纪大的倒是还是椅子可以坐着,像他这种年轻胳膊腿儿好的,可是只能纯站着听啊。

    “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兵部侍郎姜涛从队列中站了出来,手持笏板道:“巡按御史李琏在黎平府查案期间,因手段过于强硬造成卫所哗变。”

    吴景诚瞄了眼脸色微变的好兄弟,这会儿倒是有正事儿了。

    你怎么看着又不高兴了呢?

    李瑜捏着笏板的手微微用力,却也并没有急着出来说话。

    “嗯?”

    听到这事儿赵翊下意识看了眼李瑜,然后才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李琏在永从县查案的时候手段雷霆。

    不懂得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下,各打五十大板的道理,而是直接帮着青石寨的侗民做主申冤。

    不仅把寨主吴为用和吴启雷,这两个叔侄给放了,还将知县赵元礼和欺压侗民的卫所千户都办了。

    犯了事儿的衙役自然要打板子开除,那些卫兵该收拾的自然要收拾,有几个逼死人的自然也要砍头。

    可这些人怎么可能服气呢?

    那卫所的千户的手下们也不服气,联合了些当地受案件牵连的侗民,闹起了小规模的哗变。

    姜涛拱手道:“所幸铜鼓卫的都指挥使杨平开及时赶到制止,这才没有造成更大的后果。”

    他说罢看了李瑜一眼,便恭敬地退了回去。

    这样的事情这几年也算是时有发生,特别是李琏在云南的时候。

    从前他们看在李瑜的面子上,兵部向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没什么大事儿也不去陛下面前嚼舌根。

    显得他们小气!

    可这次李琏未免有些过分。

    居然为了那些侗蛮这么不给人面子,赵元礼好歹也是吉安府出身的两榜进士,身后的姻亲关系也是环环相扣。

    将人放了,将地还给人家,这事儿不就过去了?

    李琏不给赵元礼面子,那就是不给他们江西仕林面子咯?

    当年要不是因为赵元礼的老师,得罪了范承远等人,赵元礼也不会被丢去黔贵这么多年。

    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李琏那黄毛小子便去掀摊子了。

    都察院的御史向来是闻风而奏,此时便纷纷参奏李琏行事张扬强势,应该剥夺其巡按西南的职务。

    李瑜本来还想反驳的,听到这里便瞬间觉得那感情好啊。

    爹娘五年还有自己,都已经五年没见到儿子和弟弟了。

    这不刚好好吗?

    于是他啥话也不说,默默低头数自己官靴上的金线。

    当初让老三巡按西南他就不同意,等这次老三要是被叫回来,他就想办法给他弄个江南一带的地方官。

    比如扬州什么的。

    吴景诚与李瑜从小玩到他,李瑜心里琢磨什么他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于是也跟着低头数官靴上的金线。

    子璇不说,他也不说。

    黔贵那边瘴气靡靡,他也巴不得琏哥儿早点回来。

    寇朋与林伦对视一眼,这李瑜这次怎么不捞他弟弟了?

    之前沈旦遇到事儿的时候,他李子璇不是急得跟兔子跳墙一样吗?

    崔延龄也不吭声。

    他现在压根就摸不准皇帝的心思,所以不敢轻易对着李瑜发难。

    赵翊等了半天就是等着,李瑜为自家弟弟说话。

    他这个体恤臣子的明君,自然就会顺着话原谅臣子的。

    可等了半天,这子璇愣是一个字儿也没有蹦出来啊。

    就跟不是他亲弟弟似的。

    谁让他是仁君,只能亲自问了:“李卿你怎么看?”

    官员犯错历来是三法司会审,所以他问李瑜也确实是没有问错。

    李瑜闻言出列,拱手道:“巡按御史本是代替天子巡幸,若陛下亦觉得李巡按处事不妥当,臣以为便直接将人召回来处置便是。”

    虽然他想老弟回来,可并不代表他会承认老三做错了事。

    事情做不好被召回来是一码事儿,做错了事情被召回来那又是另一码事。

    何况别以为他没看出来,皇帝这会儿心里只怕是美得很呢。

    赵翊本身就是个很霸道的人。

    赵元礼、卫兵、侗民等人想以反抗逃避处罚,让皇帝为了安稳局势而妥协那肯定是不能够的。

    巡按御史代表的就是天子,御史手段越强势就代表天子手段雷霆,老三不惧威胁就是天子不惧威胁。

    他高兴还来不及。

    滑头!

    朝中其余大臣听到李瑜这个回答,恨不得齐齐给李瑜翻上一个大白眼。

    引起哗变明明就是犯了错,居然用行事不妥当几个字掩盖。

    赵翊:“……”

    就这?

    他的意思是让子璇帮他弟说几句话,他这个明君仁君才好顺坡下驴,怎么又把话头丢给自己了呢?

    可惜李瑜一直低着头,根本看不到他疯狂表达的眼神,赵翊只能把视线转向太子赵明。

    赶紧的,递个台阶儿。

    赵明接收到信号道:“父皇,儿子以为李琏此事不仅不能说做错了事,甚至还是有功的。”

    “首先赵元礼等人贪赃枉法、欺压部分侗民的罪行证据充分清楚,这些人才是事情的罪魁祸首。”

    “严惩自然也没错,贪官污吏不除,百姓如何安居乐业?”

    “其二,这不过是个千户引起的小哗变,正因为李琏提前想到了这个问题,杨平开才能及时赶到平息哗变。”

    “朝廷想要将民族多样的地方吏治给肃清,起些小哗变是不可避免的,儿臣以为不必大惊小怪的。”

    这事儿之所以会闹出来,无非就是因为触及到某些官员的团体面子罢了,就当不知道就行了。

    赵翊点点头便表示这些事儿算了,见某些臣子还要站出来说话,皇帝就摁着自己太阳穴表示累了退朝。

    “李卿留下。”

    李瑜刚想退半步的脚顿了顿,在同僚们艳羡的目光下留了下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此去直上青云路不错,请把《此去直上青云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此去直上青云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