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媳妇家的第一晚,就和老丈人睡一个炕是什么感觉?
陈浮生答:
“睡得挺好的。”
因为连日来赶路的疲惫,加上昨晚上跟老丈人、大舅哥,再算上他老爹四个人就干了一瓶茅子,别说有炕给他睡了,就是让他睡沙发也能睡得很香。
只是哈尔滨有点冷,睡沙发的话今早起来怕是有点困难。
早上大家吃的面,其实陈浮生是个不怎么爱吃面的人。
但是也不知道是人多吃面比较香,还是昨晚上没吃完的剩菜做的臊子好吃,哪怕是他也感觉今早上这面的味道绝了!
吃了早餐后,今天的安排是老丈人、大舅哥还有小姨子带着陈浮生一家人参观哈尔滨。
至于刘筱莉因为有身孕,赶上现在冬天哈尔滨的室外天气太低了,所以也就没有跟着出来。
不过她也不会孤独,因为有她妈妈、她大嫂,还有两个小侄子在家里陪她。
“生哥待会儿你们可以去中央大街的石子路参观一下苏联风格的建筑,还有圣索菲亚教堂在哈尔滨也挺出名的,要是你们想体验室外溜冰的话,可以去斯大林公园,我记得里面有个冰上乐园……”
刘筱莉虽然不去,但是在丈夫出发之前,给他做了不少科普。
“有什么好吃的呢?”陈浮生问。
“我印象中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苏联传过来的食物,像什么里道斯红肠,大列巴,赛克,糖酒……”
数着数着,一些小时候的记忆逐渐被勾了起来,刘筱莉也似乎终于想起来了一种带有本地特地的美食,叫冻梨,也有冻柿子。
“这两样我也好久没吃了,如果生哥你出去碰到的话,也给我买点回来吧。”
“行……”
出门之后,没多久他们就自动分成了两拨人马。
一拨老年组,一拨青年组。
老年组毫无疑问也就是陈浮生的父母和老丈人。
青年组这边有他、他姐、大舅哥和小姨子。
小姨子看见前方出现一家书店,于是好奇问道:“姐夫你的小说在我们哈尔滨能够买得到吗?”
“这我就不清楚了,具体要看你们这边的书店,有没有订这一期的《芳草》杂志。”
陈浮生有些不确定的估计道:“但我想太远了,应该是没有的。”
“正好前面就有一家新华书店,我们进去看看吧。”小姨子建议道。
“行啊。”
反正他们出来也是游玩的,时间充裕的很。
不过四人走进书店简单逛了一圈,果真如陈浮生预料的一样,这边的书店没有采购《芳草》杂志。
小姨子还不死心的向书店员确认道:“你好同志,你们书店没有订阅《芳草》杂志吗?”
“什么草杂志?”
“芳草。”
“听都没听过。”店员道。
“它之前叫做《江城文艺》。”陈浮生简单解释了一下。
“哦,《江城文艺》啊,我们书店之前也曾订过几期,但是销量不是太好,后面就断了,现在改名叫《芳草》了吗?”店员问。
“是的。”陈浮生点点头。
大舅哥不愧是银行经理,这时忽然对店员道:
“同志,我们就是听说这期的《芳草》杂志上有一篇叫做《斗牛》的小说非常优秀,所以特地过来买杂志的,没想到跑了几家书店都没有,要不同志你向你们领导反应一下,给你们书店订一批《芳草》杂志来卖?”
“行,我跟我们领导反应一下,是叫什么小说来着?”
“《斗牛》。”
“好的,我记一下,你们还要不要买点其他书?”
四人也不好什么都不买,正好这时送货员将一批新的,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送了过来,陈浮生见是《大众电影》,于是主动掏钱买了一份。
买来他当场就粗略的翻了翻。
这是他穿越之后看报纸的习惯,先大概扫一扫内容,如果有感兴趣的,他才会细看,要是没有,那这一眼扫过去也就过去了。
原本陈浮生对于这份《大众电影》也不抱什么期待,主要是卖店员一个面子,才买了这份报纸。
却万万没想到,他居然在上面看到了一篇和自己相关的新闻。
新闻的标题叫做《一个人和一头牛的故事,为何能够得到文联副主席夏言先生的高度赞扬?》
一个人和一头牛的故事,这说的不就是自己的斗牛吗?
陈浮生向外走的脚步都忽然停了下来,瞳孔收缩,看向了内容。
“昨日在我的同事刘福道同志的分享下,看了《芳草》(原名:江城文艺)杂志上一篇名为《斗牛》的小说,个人比较有些触动,于是提笔为其写了一篇简短的评语——”
“这是一个人和一头牛的故事。”
“牛二为了一句承诺,就和一头八路军的奶牛孤守了十年,这看似荒诞,却也透着一股悲怆……九儿是牛二爱人的化身,但他的爱人和村民都死在了十年前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之中,结尾八路军为奶牛登记名字,牛二喊出的那声‘九儿’,将人和牛这十年相依为命的荒诞升为了超越生死,超越物种的深沉挽歌,叩问着战争废墟中灵魂的归处与救赎的可能。其情感浓度与象征意义,令人久久回响!”
“以上点评仅一家之言,与读者共勉。”
“另外,我听说小说的作者浮生是一个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作者,这令我既惊讶又高兴,惊讶于这样一篇成熟的作品,竟然只是一个青年创作出来的,高兴于我们国家的文坛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最后,作为一个读者,我向各位同志朋友们推荐大家都可以去读一读浮生同志的这篇《斗牛》,同时作为一个前辈,我也希望浮生同志能够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陈浮生刚看完这篇文章,耳边就传来了小姨子的声音。
“姐夫,姐夫……”
“啊?怎么了?”
“姐夫你看什么呢?都看入迷了。”
陈浮生将手里的报纸递了出去,并解释了下:
“一位文艺界的前辈,在《大众电影》上点评了一下我的小说。”
“真的?谁啊?”
三颗脑袋都同时好奇的凑了过来。
“嘶,竟然是夏言先生,虽然我不是文人,但我也知道夏言先生是文艺界的泰斗人物。”
“哇姐夫,这下你真的要成为大作家了。”
“老弟,牛啊!”
书店店员听得一头雾水。
不过在四人走后,也拿起一份《大众电影》看了一下。
半响,放下报纸道:“原来刚才那几个人没说谎,《斗牛》还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
“看来确实可以建议领导订一点那什么草杂志来卖。”(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