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你们要和我们去江城住一段时间吗?”
春节过后,陈浮生跟着媳妇一家人,再次拜访了一圈她娘家这边的亲戚,等一圈亲戚拜访下来,也到了正月初六,这时,他们也该考虑回去的事宜了。
“我们也想去,但是我和你爸都还没退休,眼下这马上就要上班了,还是等小莉要生的时候,我们再请假过来吧。”
“那大哥和嫂子呢?”陈浮生知道他们去不了,但还是要礼节性的问一问。
“银行也要复工了,你嫂子虽然没工作,可是要照顾两个小的,也是出不了远门。”
“小妹呢?”陈浮生最后看向了一脸意动的小姨子。
“我想去,可是再过一个星期,我也要开学了。”
“小妹你今年要参加高考是吧?”
“对啊,我高二了,今年六月份参加高考。”
之所以小姨子念完高二就可以参加高考,是因为现在我国的高中还是两年制的,要到1983年改革之后,才变成三年制。
“有没有兴趣报考江城大学?”
“我倒是想,但是我的成绩只怕是考不上。”
“不要过早的说丧气话,还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努力,一定要加油冲一把,不管将来你报考哪个大学,有个好成绩之后,总归是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嗯,谢谢姐夫,等我高考结束之后,我就来江城玩。”
“随时欢迎你来。”
确定了只需要购买两张机票之后,陈浮生便和老丈人提着礼物上门拜访了一下卢文海。
“浮生同志你们夫妻这么早就要回去了吗?怎么不多在哈尔滨玩几天?”
“已经住了一个多月,都涨了快十斤的膘了,也是时候回单位去干点活,掉点秤了。”
“哈哈哈,看来你老丈人家里的伙食不错嘛。”
开了几句玩笑之后,卢文海就走进书房打了两通电话。
关键是这两通电话打出去不到两个小时,一个年轻人就把陈浮生这次登门所求的两张机票给送来了。
这时陈浮生才‘想’起来,这位在他面前一直还挺和蔼的小老头,人家可是实打实的副厅级干部。
这是两张从哈尔滨直飞江城的机票,上面的日期是2月25日,今天是2月22日,也就是三天之后。
“浮生同志有空就多来哈尔滨坐坐,你既然是老刘的女婿,那也就是我们哈尔滨的女婿,而我们《北方文学》杂志也就是你的娘家,所以将来有什么好的稿子,也要多想想娘家人,啊?哈哈哈哈……”
饭桌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卢文海喝得满脸通红,说话自然也随意了一些。
陈浮生的酒量自然比不了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干部,但好在有他老丈人挡在前面,这会儿他也还撑得住。
这顿酒,也给陈浮生喝出了一个采访来。
因为《斗牛》的影响力,让陈浮生的笔名不管是在文坛,还是在读书人的群体当中,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所以《北方文学》想提前采访一下陈浮生,蹭一下他名字的流量,给他们下期杂志打打广告。
而毋庸置疑的是,陈浮生创作的第二部小说《悬崖之上》,也会在《北方文学》的下期杂志上刊登出来。
次日。
陈浮生刚吃了早餐,就听说记者登门了。
赶紧收拾了一下,出来接受采访。
“浮生同志你好,我是《哈市日报》的记者,我叫沈林,这是我的搭档周华,请问可以采访您一下吗?”
陈浮生心想,你们都到家里来了,这不是多此一问吗。
不过他面上却是很客气的回答道:“当然可以。”
“好的,那我们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没问题。”陈浮生见周华打开了照相机,下意识的将腰杆坐直了一点。
陈浮生可以肯定,这位沈记者在来之前,是做过功课。
什么?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肯定?
废话,此时沈林都把他的功课笔记本给拿出来了,陈浮生惊鸿一瞥之下,看到了上面有不少的问题。
“浮生同志,这里是你家吗?”
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让陈浮生很想吐槽。
但想到或许这就是这个年代记者的风格,于是陈浮生忍了。
“不是,这里是我爱人的娘家。”
“浮生同志你结婚了的?”
“是的,我已经结婚了。”
“但你看着挺年轻的,我能打听一下您的年龄吗?”
“我今年23.”
“您的爱人呢?”
“你想问我爱人什么?年龄?”
“是的。”
“她今年20.”
“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的?”
“去年的国庆节。”
“……”
一堆‘人口普查’的问题问完之后,终于和小说有关了。
“浮生同志您是大学的英语老师,为什么想要写小说呢?”
“记者同志,我纠正你一下,我只是大学的助教老师。至于为什么我会想创作小说,这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陈浮生打开话匣子后,也愿意和记者多聊一点,不过一些问题上,他完全就是在胡侃了,就比如说创作原因,他说了很多理由,唯独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妻子怀孕给了他很大的动力。
至于为什么不说,当然是这种私事不想被外界过多的关注,以免被打扰。
“您的《斗牛》自发布以来,在全国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对于这样的结果,您之前有想过吗?”
“《斗牛》是我的处女作,虽然我对自己的作品是有信心的,但是也确实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欢,非常感谢!”陈浮生真心道。
“我也是《斗牛》的读者,据我了解,很多读者在看了您的这部作品之后,都产生了一些不懂或者疑惑的点,来之前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希望您解答一下好吗?”
“嗯,你问吧。”
“您的小说里,似乎没有交代牛二和他的牛的结局,我想代表广大读者问一下,最后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也许牛二和他的‘九儿’会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许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变,也许他们还会有其他的故事……这些,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至于现在的结局是,我认为我已经把我想讲的故事都讲完了,所以它就应该停在这里。”
沈林点点头,将剩下几个问题一一问完后,终于提到了《悬崖之上》。
“听说浮生同志您的第二部小说是以哈尔滨为背景创作出来的,还已经投稿给了《北方文学》是吗?”
这次采访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陈浮生的耐心也快没了,于是自己主动介绍了起来:
“《斗牛》的火爆,让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于是某天《北方文学》的卢主编亲自找上门来向我约稿,我起初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所以没有直接同意,但也没拒绝。”
“后来我在参观了哈尔滨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和景点,并且了解了它们的历史之后,脑海里逐渐有了一点灵感,于是创作出了一篇谍战悬疑小说,书名叫做《悬崖之上》。”
“这篇小说的背景是三十年代的哈尔滨,说的是四位在苏联学习回来的中国特工负责执行一项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时,遭遇叛徒出卖,敌人追铺,最后以流血和牺牲也要换来任务成功的那么一个谍战故事,已经确定会在《北方文学》的下期杂志上发行了,届时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支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