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朝廷的猜忌

    七天后,漠北王庭内。

    江澈正盘腿坐在铺着狼皮的地毯上,面前摆着一张沙盘。

    他穿着一身普通的青色布衣。

    长发用一根木簪随意束着,看上去更像一个游学的书生。

    一名暗卫悄无声息地滑入帐内。

    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份用火漆密封的皮筒。

    “大人,汉王八百里加急。”

    江澈的目光没有离开沙盘,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时间一点点流逝。

    胜利,在他的预料之中。

    用划时代的热兵器去欺负还在玩弓箭长刀的冷兵器军队,输了才叫奇怪。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朱高煦信中的那份领悟。

    “制海权……海军陆战队……”

    这位汉王,比自己想象中成长得更快。

    他不仅是一个合格的执行者,更开始具备一个战略家的眼光。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份被朱高煦斥为破船的安宅船图纸上。

    在朱高煦看来,这种船又大又笨,是活靶子。

    但在江澈眼中,这图纸却揭示了樱花国造船工艺的核心。

    水密隔舱技术和独特的龙骨结构,虽然粗糙,但理念却很超前。

    大明的福船虽然坚固。

    但船舱是整体联通的,一旦一处破损,整艘船都岌岌可危。

    而这种水密隔舱,却能将船体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出来的。

    只要不是被连续命中,就算破了几个舱室,船也不会立刻沉没。

    “蠢货。”

    江澈低声说了一句,不知道是在骂樱花国人守着宝山却只会造出安宅船这种蠢物,还是在笑朱高煦有眼不识金香玉。

    或许,两者都有。

    他将图纸小心翼翼地收好,然后提笔。

    在另一张白纸上迅速写下几行字,画了几个潦草的结构示意图。

    它有着福船的坚固船身,沙船的平底设计以适应近海。

    完美融入了樱花国的水密隔舱技术,并在侧舷预留了远超这个时代的两层通长的火炮甲板。

    这是一个缝合了所有优点,并加以强化的怪物。

    他将这张纸折好,连同另一封密信,装入一个新的皮筒。

    “派人,立刻送去天津卫的三号船坞。”

    江澈将皮筒递给暗卫:“告诉那里的工匠,暂停手上所有的活,全力研究这个,另外,回复汉王殿下。”

    江澈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就说,他的海军陆战队,名字不错,但五百人太少,至少要五千,钱不够,就让他自己去樱花国的国库里拿。”

    “告诉他,别总盯着樱花国那几座破岛。”

    江澈的目光,缓缓移向沙盘的边缘,越过大明疆域,投向了那片更广阔的海洋。

    “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暗卫带着信走了,不江澈却没有放松。

    朱高煦在高句丽的连续大胜和势力扩张,肯定会再次加剧了朝廷的猜忌。

    几天过后,如同江澈想的一样。

    应天府这边弹劾已经达到了顶点,朱棣身着一身玄色常服,面无表情地坐在御案后。

    看着眼前那一摞又一摞奏折。

    朱棣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开,目光扫过那些慷慨激昂的字句。

    然后合上,丢到一旁。

    再拿一本,再翻,再丢。

    奏章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一本叠着一本。

    “怎么,你想看看?”

    老太监身体一颤,跪伏在地:“奴婢不敢。”

    朱棣拿起桌上一枚温润的玉扳指,套在拇指上,缓缓转动。

    “他们说,朕的儿子,想当安禄山。”

    “可他们忘了,朕,不是李隆基。”

    话音落下的瞬间,老太监的头埋得更低了,额头冷汗沁出。

    朱棣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手指,在那片代表高句丽。

    如今已被染上大明朱红的疆域上,重重划过。

    “传旨。”

    “汉王朱高煦,开疆拓土,功在社稷,所有弹劾奏章,留中不发。”

    “再有妄议者,以构陷亲王论处。”

    “奴婢遵旨!”

    老太监如蒙大赦。

    皇帝再一次压下了这股浪潮。

    但他同样看得分明,当皇帝转身时,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

    除了帝王的威严,更深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疑虑。

    ……

    北平,一处不起眼的茶楼雅间内。

    于青正襟危坐,他的对面,坐着一名来自漠北的信使。

    信使将江澈的亲笔信,恭敬地递上。

    于青展开信纸,一目十行。

    信上的字迹龙飞凤舞,内容却让他心头一沉。

    京城的风声,他早有耳闻,如今看来,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釜底抽薪,借刀杀人……”

    于青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敬畏。

    江澈的计策,总是如此狠辣,又如此精妙。

    他收好信,对信使道:“回复大人,于青明白。”

    信使走后,于青并未立刻离开,他倒了一杯茶,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

    江澈的指令有两步,第一步,制造舆论。

    他需要把一个虚无缥缈的威胁,塑造成悬在大明头顶的利剑。

    樱花国,这个在大明多数官员眼中,不过是些不知礼数的倭寇。

    但在江澈的描述里,他们是潜伏在暗影中的毒蛇,是觊觎中原富庶的饿狼。

    于青的脑中,已经构思好了几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有从海商口中流出的“亲眼所见”。

    说樱花国正在秘密打造巨舰,意图染指大明海疆。

    有从高句丽逃难者口中传出的血泪控诉,说樱花国早就与高句丽暗中勾结,汉王殿下此战,是为大明拔除了一颗毒牙。

    甚至,可以伪造一些所谓的樱花国密函,在黑市中不经意地流传。

    这些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只要传播得够广,听的人够多,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届时,朝堂之上,谁还敢说汉王擅开边衅?

    他是在为国除害!

    第二步,则是为汉王表功。

    排那些早已投靠江澈的官员,在不同场合,透露出一些内幕消息。

    消耗私财,为国征战。

    这顶高帽子一戴,谁还能指摘?

    陛下不仅不会怪罪,恐怕还要心疼自己的儿子,说不定还会下旨嘉奖,拨付钱粮。

    如此一来,弹劾自然就成了笑话。

    于青将杯中冷茶一饮而尽,眼中精光一闪。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在大明内部,在文武百官的口中,悄然打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不错,请把《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