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金山为座,民心为阶

    要是换做之前,江澈或许不会理会对方。

    可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江澈必须要表态,不然的话,之前做的那些,怕是会给有心之人惦记。

    “陈大学士,本王离京之时,你说本王穷兵黩武,视百姓如草芥。”

    “如今,本王带回了能让大明再无饥馑的种子,带回了能充盈国库百年的金银。”

    “不知这算不算,为天下百姓,谋了一份万世福利?”

    陈衍身体一颤,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江澈的威望,在这一刻,达到了真正的顶点。

    码头上,金山为座,民心为阶,无人再敢质疑他的任何决策。

    他看着这位被自己亲手架空权力,如今只能作为图章的年轻皇帝,又扫视了一圈那些噤若寒蝉的旧派文臣,心中一片淡然。

    朱瞻基走了。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甚至没有惊动天津卫的百姓。

    就在江澈的舰队将金山银海搬上码头的第二天清晨。

    这位大明天子,便带着他那群面如死灰的臣子,登上了返航的官船。

    在一片压抑的沉默中,起锚南下,直奔应天府。

    天津港的欢呼声犹在耳边。

    可那一切都与他这个皇帝无关。

    百姓们口中高呼的是王爷万胜,商人们眼中看到的是摄政王带来的无尽财富。

    就连他带来的臣子们,在看到那座金山时,眼神中也难掩贪婪。

    他像一个局外人,一个多余的摆设。

    船行于运河之上,龙舟的船舱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首辅大学士陈衍侍立一旁,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景物。

    “陛下,万不可因此事乱了心神。江澈此番虽声势浩大,但他终究是臣,您是君。”

    “只要大义名分在,人心便不会散。”

    朱瞻基坐在主位上,手中摩挲着一个玉扳指,脸上却是一片冷漠的自嘲。

    “人心?”

    “陈爱卿,你昨日没看到吗?在天津港,谁才是人心所向?”

    “那不过是百姓被金银蒙蔽了双眼!一群短视的逐利之徒罢了!”

    陈衍激动地辩驳道:“我朝以仁孝治天下,以纲常定乾坤!他江澈带回再多的金银,也只是术,非道也!终究是……”

    “终究是什么?”

    朱瞻基猛地抬起头,双眼通红地盯着陈衍。

    “终究是歪门邪道,胜不过煌煌正道,是吗?”

    陈衍被皇帝的眼神看得心头一颤,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朕不想再听这些空话了。”

    朱瞻基疲惫地挥了挥手,“从天津到应天,这一路,朕只想静一静。你们,也都退下吧。”

    “陛下……”

    “退下!”

    陈衍等人不敢再劝,只能躬身告退。

    偌大的船舱里,只剩下朱瞻基一人。

    他看着水中自己那张苍白而压抑的脸,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

    江澈……你究竟,想把朕,把这大明,带向何方?

    然而,朱瞻基的清静并未持续太久。

    仅仅五日之后,当他的船队还在山东境内缓慢航行时。

    一队快马从北方疾驰而来,带来了摄政王江澈的问候。

    应天府,皇宫,武英殿。

    当朱瞻基风尘仆仆地赶回京城时。

    他甚至来不及换下常服,便被内侍急匆匆地请到了这里。

    殿中央,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五十个巨大的红木箱子。

    箱子没有上锁,其中二十五个敞开着,里面金灿灿的光芒。

    那是被重新熔铸、规格统一的金砖,每一块都印着华夏二字的戳记。

    另外二十五个箱子里,装的却不是金银,而是一些奇特的物产。

    一筐筐金黄色的颗粒状作物,和一袋袋沾着新鲜泥土的块茎。

    “陛下,这是……摄政王派人八百里加急,从天津送来的。”

    随驾的老太监王瑾,声音都在发颤,“说是给陛下的贡品。”

    朱瞻基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些金砖。

    “贡品?”

    “这天下,都是朱家的,他江澈,用我朱家的东西,来献给朕这个朱家天子?”

    “陛下息怒!”

    陈衍等一众刚刚回京的臣子,连忙跪了一地。

    陈衍更是痛心疾首地叩首道:“陛下!此乃奇耻大辱!江澈此举,名为进贡,实为炫耀!他是在向满朝文武,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功绩与财富!他这是要将陛下的天子威严,踩在脚下啊!此等礼物,万万不可收!”

    “对!不能收!否则我大明朝廷的脸面何在?”

    另一位御史也慷慨激昂地附和。

    朱瞻基没有理会他们,他缓缓走下台阶,来到那些箱子前。

    他随手拿起一块金砖,随后又走到另一边,捻起几粒饱满的玉米粒。

    “王瑾。”他头也不回地问道。

    “奴才在。”

    “信呢?他派人送东西来,总该有封信吧?”

    “有,有!”

    王瑾连忙从袖中取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函,双手奉上。

    信封上,只有“陛下亲启”四个字,没有署名,却比任何署名都更具分量。

    朱瞻基拆开信,信纸上的内容并不多,他一目十行地看完,脸上的表情,却从最初的愤怒,渐渐变得复杂、茫然,甚至有一丝不可思议的动摇。

    “念。”

    他将信纸递给了王瑾。

    王瑾战战兢兢地接过,清了清嗓子,用尽量平稳的语调念道。

    “陛下亲启。臣远航万里,幸不辱命。今于新大陆,获黄金百万,物产无数。此五十箱,不过九牛一毫,聊表臣子之心意,为陛下充盈内帑,另有二物,名曰玉米、土豆,不择地力,亩产胜稻麦数倍,可解天下万民之饥馑,此等祥瑞,乃上天赐予大明,自当由天子亲献于太庙,上告列祖列宗,下安黎民之心,臣,江澈,顿首。”

    信,念完了。

    整个武英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陈衍等原本还在群情激奋的旧派文臣,此刻全都愣住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封信写得如此滴水不漏。

    通篇自称为“臣”,姿态放得极低。

    将金银说成是聊表心意,是给皇帝充实私人腰包的。

    最厉害的,是那句由天子亲献于太庙。(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不错,请把《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