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村子里的热情村民

    这一夜,关安山把叶温柔和宁安,陈怡三人安排到了一家独立生活的老太太家,家里的男人和儿子都死在了山里,孤苦伶仃的。

    三间屋子,都是泥砖房,大通铺,有火炕,只是年久失修,住着让人不安心。

    张安平就住在知青点内,和赵涛,杨平住在一张大通铺上,这屋内臭脚丫子的味道实在是令人作呕。

    赵涛和杨平也很崩溃,但是他们下乡可没带那么多钱来霍霍。

    可是张安平不一样啊,老子这么有钱有外挂,凭啥吃苦。

    可惜现在已经到了半夜,关队长肯定已经睡了,张安平就拿着一包烟,从空间里取来一个椅子,就靠在外面看着星星和月亮。

    还真别说,六十年代的月亮是真特么又大又圆,哪怕都深夜了,普通人都能看到百米开外的人,更别说是张安平了。

    张安平看着星月之光,再次点上一支烟。

    没多会,赵涛和杨平也出来了,根本睡不着,屋内的味道太冲了,老知青都已经习惯了。

    “兄弟哪里的?”赵涛搓了搓手i,很想来一支烟,但是没好意思要,因为他的烟抽完了,平时父母管的严格,也不允许他抽烟。

    张安平随手给二人一人一根,又把火柴丢给他们。

    “我叫张安平,来自四九城南鼓罗巷街道,你们呢?”张安平好奇问道。

    这二人还是不错的,虽然有点娇生惯养,但是素质不差。

    赵涛苦笑一声说道,“我来自天津卫的军区大院,杨平和我一样,家里情况有点特殊,就来下乡锻炼了。”

    额……

    没想到还是大院子弟。

    “你们受不了屋内的气味,以后咋办?”张安平问道。

    二人皆是一阵苦笑,他们的父母是要求他们下乡锻炼的,根本不给钱,只给邮寄点粮食,想租房都办不到。

    张安平沉思少许,看二人气质不同,父母应该是军队里的中层人物,赵涛和杨平二人现在或许一般般,但是二十年后就不一样了,结个善缘或许不错。

    张安平随手掏出二十块钱,说道,“你们可以租房子住,先租个一年的,等我们明年离开,我留下的房子就借给你们住,算是交个朋友了,以后还我就行”

    这俩难兄难弟差点抱头痛哭,他们的爸妈根本不知道农村有多苦,尤其是知青,十几个知青混在一起,那味道能让人作呕,哪里是他们这些大院子弟能承受的。

    “哥们,以后就是兄弟了,这份人情我们一定会还的。”二人拍着胸口说道。

    从此以后,这二人一口一个平哥,真把张安平当成亲大哥了。

    张安平三人就这么在大院坐了一夜。

    第二天,老知青看三人就这么坐在院子里,顿时鄙夷的说道,“都是大少爷,既然受不了罪,还下乡干什么?”

    他们在乡下已经两三年了,又恨农村,但是又鄙视那些来农村却受不了的大少爷们,觉得不如他们这些老知青。

    张安平等人也没有搭理这帮人,他们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变态了。

    早上,关安山得知三个新来的男知青一夜没睡,顿时说道,“同志们,下乡是来锻炼的,要学会适应啊,一夜不睡,这样可不行。”

    张安平干咳一声,不好意思说道,“关队长,实在是不好意思,那些老知青也不洗脚洗澡,屋内的味道就跟厕所一夜,实在是忍受不了,您帮我们也找本地人家问问,我租一间一个月时间,给2块钱,赵涛和杨平两个人租一间,他们常年租住,有独立房子最好。”

    说着,张安平又朝大队长兜里塞一把糖果,这玩意农村过年才能吃的上,平时谁也舍不得买。

    大队长就喜欢张安平这样的人,现在张安平就算再麻烦他,也得笑着解决。

    “咱们小队山脚下面有一家,因为野猪下山,家里的人被撞死在院子里了,因为死的太惨,很多年没人过去了,你们若是不怕,就长租给你们,一年给十二块钱就行。”关队长试探性的问道。

    “我们是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不封建迷信,就那了,总比闻着别人的臭脚好,到时候我们搞点石头堆砌成院子,这样就不担心野猪冲进去了。”张安平说道。

    两个大院子弟更不怕所谓的牛鬼蛇神了。

    于是三人提着大包小包便去了山脚下,那里只有两间屋子,是石头砌成的,还算结实,只是屋顶需要修缮一下,厨房是泥砖房,院子里一片狼藉,甚至还有几件血衣,看起来的确很可怕。

    不过三个大男人根本不怕,快速把院子收拾起来,又从村子里借来一些稻草和废弃的塑料布,把漏雨的地方全部修缮了一下。

    屋内的火炕都霉了,只能拆了,用稻草简单铺成床,反正这天气也不会冷,等到农忙结束再请人做个火炕就好。

    赵涛和杨平忙了一天,而张安平租借大队的牛车去了镇上,名义上是取包裹的,实际上就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然后放到牛车上。

    足足三百斤棒子面,二十斤白面。

    等送到村子里的时候,正好到了中午,而关队长已经请了不少人开始打地基,打石砖了。

    张安平请了一些本地老嫂子帮忙做饭,粮食是张安平提供的,至于菜,则是从老乡家里购买,只要给钱,根本不要张安平操心。

    而叶温柔等人割猪草,负责喂猪,这些活不算太难,干起来还算顺畅,等忙完到宅基地旁,弄的满头大汗。

    张安平看着叶温柔习惯这边的生活,也是暖心一笑,说道,“洗洗手,这段时间我们和大伙一起吃。”

    叶温柔连忙点头,她什么没吃过啊,也就是这一年跟着张安平吃了好吃的,以前可是连观音土都吃过的,棒子面对她来说都是美味。

    ……

    整个小队的男人,下到十六岁,上至六十岁的老头都跑来帮忙盖房子,这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也就是关队长还算有点良心,不然十岁的小孩都能被送来挣钱,毕竟一天就是八毛钱,还提供饭菜,这待遇也是没谁了。

    不过张安平还是让十岁到十四岁的小孩子捡柴火送过来,毕竟等到猫冬的时候用的上,现在做饭也有用的上。

    在小队三十余户全家齐上阵的情况下,两间正房,两间偏房,外加前院的一间茅草房只用了十天就搞定了,这还是有些人故意拖工期的。

    十天,孩子们用柴火堆满了半个院子,够张安平使用一个冬天的。

    搞定一切,张安平从山脚的房子里搬了出来,住在开荒大队和夹屁股沟小队之间的新房子内。

    三个小丫头住在后院的正房内,张安平就住在前院,围墙也是石头砌成的,足有将近两米高,很安全。

    眼看就到了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季节,关队长开始安排农活了。

    所有知青都要分配活计,有些地甚至需要人拉着犁地,毕竟那么多土地,牛根本忙不过来,至于机器,那就别想了。

    尤其是山地,需要铁叉一点点挖,负责这片数百亩山地的是最累的。

    张安平等人因为是新知青,直接负责平原,但是需要用人来犁地,每个人分配两亩地,三天之内要完成犁地任务,五天之内就要播种完成。

    张安平等五个新知青是一组,共分配到十亩地,有一位本地耕种经验充足的老人作为指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院::开局送易中海去大西北不错,请把《四合院::开局送易中海去大西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院::开局送易中海去大西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