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的新王宫近来热闹非凡。
往日这里多是身着白色长袍的贵族与王室成员,如今却挤满了西装革履的欧洲各国使节。
这些政界精英的目的不言而喻,都是为了不久前实施的石油禁运而来。
联合王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站在王宫入口处,平静的内心罕见地泛起波澜。
作为近十年来首位正式访问双志的英国高级官员,这一路上的见闻已经颠覆了他对中东国家的固有印象。
从机场到王宫的道路宽阔平整,两旁树立着展示着本地品牌的广告牌,街道上不仅有着传统的阿拉伯集市,还有装修雅致的咖啡馆,穿着传统长袍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其间.这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保守的宗教国家。
虽说不至于每个路人都与他打招呼,但他能看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居民,脸上洋溢的自信与骄傲。
而当哈里法克斯踏入王宫时,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座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伊斯兰传统建筑艺术的宫殿,其奢华程度甚至丝毫不亚于白金汉宫。
挑高的大厅顶部简直堪称伊斯兰的艺术杰作,墙壁上装饰着用金线绣制的古兰经经文,走廊两侧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从赛里斯的青瓷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应有尽有。
作为来自老牌帝国的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本应对这种“暴发户”式的奢华嗤之以鼻。
然而,双志的贵族展现出的从容与自信,仿佛这些财富是与生俱来的,再加上阿拉伯本就具备的历史底蕴,就让这一切都浑然天成。
在哈里法克斯看来,双志不像是他想象中的中东小国,而更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伊斯兰强国。
“大臣阁下,”
一位身着传统服饰却气质不凡的侍从官优雅地行礼,“陛下现在有时间接见您了,请随我来。”
穿过数个极尽奢华的大厅,哈里法克斯不禁对沿途的艺术品产生了兴趣,以往他对伊斯兰艺术不屑一顾,此刻却觉得那些精美的几何图案和书法别有韵味。
在会客厅里,哈里法克斯终于见到了穆罕默德国王,他刚准备按照伊斯兰传统行礼,没想到国王已经伸出手来。
“很荣幸见到您,陛下。”
哈里法克斯反应很快,随即迅速握住国王的手,缓解尴尬道:“我还以为在贵国,都需要按照伊斯兰的礼仪行礼呢。”
穆罕默德回应道:“看你个人,我们尊重传统,但也拥抱现代,握手就是不错的礼节。”
这番回答更是让哈里法克斯有些惊讶了,没想到双志竟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开放。
随着会谈的深入,哈里法克斯逐渐放松下来。
“陛下,”哈里法克斯谨慎地选择着措辞,“联合王国一直非常重视与双志的关系,我们注意到贵国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穆罕默德微笑着说道:“变革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大臣先生,我们保留传统的精髓,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就像我们现在正在推举电影院等一些西方的娱乐项目,同时我们也鼓励国民进行板球、棍术等传统的运动项目。”
哈里法克斯点头,“这种平衡很难把握,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既保持文化特色,又实现现代化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课题。”
国王向前倾身,“这正是双志的发展理念,我们相信,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双志愿意在保持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
哈里法克斯敏锐地捕捉到了话题的切入点:“说到合作,陛下,联合王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我们认为,在能源领域,我们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能源确实是重要的议题。”穆罕穆德颔首:“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我们能否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双志正在推进经济多元化战略,我们希望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
随着谈话的深入,双方的话题逐渐转向了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哈里法克斯发现,这位新上任的国王不仅对国际事务了如指掌,而且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独到的见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大臣先生。”穆罕默德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双志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哈里法克斯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陛下,联合王国完全赞同这一理念。我们相信,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我们能够实现共同繁荣。”
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走在返回旅馆的路上,哈里法克斯不禁陷入沉思。
这次会谈让他看到了一个与传统印象完全不同的双志——一个既尊重传统又拥抱现代,既保持独立又开放包容的国家。
同时,他也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身影。
尽管还需要考察,但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许多经济腾飞前的必要因素,并且还渡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向来追逐利益,而身为其中代表的、联合王国的特使,哈里法克斯又怎么能不心动?
“也许历史该翻篇了.”哈里法克斯喃喃道。
他暗下决心,回国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王室与双志正式建交,尽快设立联合王国驻双志大使馆。
与此同时,类似的会晤也在王宫内接连上演。
除了联合王国,穆罕默德还相继会见了法兰西、普洛森、南斯堪的使节,会谈中,各方就未来发展计划与能源合作展开了深入磋商。
基本每位面露忐忑的访客,在离开时都焕发出新的神采,他们不仅获得了超出预期的答复,更在双志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至于锡安问题,似乎早就被所有人抛至脑后了。
————
双志远征军,前线指挥所。
陆凛正在批阅武器以及预备役调动的文件。
基本上他都是画一个圈,就算是看过了。
主要是字写得不好看,而且名字太长,写起来也不方便。
在石油禁运后没多久,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就开始自发限制本国内的锡安组织展开的“无偿海外援助”,这也使得通往特拉维夫港口的货轮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仅剩原本的四分之一不到。
而跟据《国际金融评论》驻特拉维夫记者站评估,锡安的外汇储备已跌破安全线,政府不得不再次启动紧急配给制度,原本就摇摇欲坠的经济结构,更是受到重创。
同时这也而导致特拉维夫爆发了新一轮的民众抗议游行,目前正愈演愈烈。
然而面对这些利好消息,陆凛并未急于行动,而是而是选择让形势进一步的发酵。
“元帅。”
伊卜拉欣汇报道:“侦察旅传回来情报,第五集团军开始对海法城内进行搜刮,这说明他们的战时储备已经不多了。”
陆凛手里的笔停了下来,这就是他一直等的信号。
他站起身,缓缓伸了个懒腰:“时间差不多了,把班达尔叫过来。”
片刻后,风尘仆仆的班达尔大步走进指挥部,朝陆凛敬了一礼:“元帅!各部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起总攻!我向您保证,给我十二个小时,一定能打穿敌第五集团军的防线!”
“是准备发起总攻了。”
陆凛看向跃跃欲试的班达尔,表情有些怜悯:“但我叫你来,是通知你,把前线指挥权移交给我。”
班达尔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不是,之前您不是都过了把瘾了么,怎么还没完了?
身为元帅,怎么能抢集团军司令的活儿呢?
但他最终还是把抗议咽了回去,闷闷地应道:“.知道了。”
陆凛将一卷字帖扔给了班达尔,这是他最近练习鲁斯体的阿拉伯书法留下的:“送你了。”
之前除了首日以外,都是小规模的低烈度作战,而这次也终于是要动真格的了。
“在开始之前,”伊卜拉欣道:“用不用说点什么鼓舞一下士气?”
这算是老传统了。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就连陆凛也觉得有点儿心血来潮。
这么些天,不光是锡安的士兵煎熬,其实就连他也很煎熬,只不过他是得一直忍着不发兵。
陆凛说道:“通知全军,司令部前压了.”
“让他们看着办。”
————
海法前线,第五集团军,锡安阵地。
新兵康拉德嚼着嘴里发蔫的青菜,忍不住抱怨:“这些菜叶怎么有股霉味?”
“知足吧。”老兵莫什头也不抬地扒拉着饭盒,“再过几天,怕是连这个都吃不上了。”
青菜在前线算是奢侈品,因为很难保鲜,所以大部分都是罐头或者炖菜。
阵地上响起一阵零星的枪声,康拉德机械地举枪朝远处扫射了一梭子,然后熟练地缩回战壕。
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打不打中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弹药消耗掉,完成射击指标。
“阿拉伯人还会打过来吗?”打完以后康拉德问道。
莫什将菜汤里的土挑了出去:“打不打过来有什么区别呢?老实说我感觉都无所谓了,看看我们现在吧,前两天军队里还宣传我们将会得到海外的援助和相应,可现在呢?我们的粮食和燃油都是从海法‘偷’来的,因为那些居民都撤走啦!上面又断了我们和家里的通讯往来,说是军情紧急,但这明显就是不想让我们知道国内的形势,想必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旁边一个满脸油污的士兵插话:“可不是么,听说后勤处试图修复通往港口的输油管,刚修好就被炸了。阿拉伯人好像在天上长了眼睛一样,我们在这里守一座空城,却连后勤补给都做不好”
康拉德忍不住插了一句嘴,“不如把海法让给阿拉伯人算了。”
一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新兵的话,说出了每个人心底不敢触碰的念头。
就在这时,熟悉的炮击声再次响起。
“轰!轰!轰!”
士兵们条件反射般地卧倒,等待着这场例行轰炸过去,按照往常,半小时后炮击就会停止。
但这次似乎有点久了。
老兵莫什突然抬起头,在连绵的爆炸声中突然捕捉到了异样的声响,于是他冒险从散兵坑中探出身子,举起望远镜。
“莫什,你疯了!”康拉德拉他。
莫什不为所动,而望远镜里的景象,令他的瞳孔骤缩。
远处的地平线上,地平线上,无数坦克正以密集队形向前推进,装甲车分列在后,天上是宛如猎隼般的武装直升机。
为首的,是数十辆插着蓝色旌旗的主战坦克,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前沿防线。
而在这些坦克的后面,其余的军队宛如疯了一样发起冲锋。
那声势宛如天崩地裂。
莫什的心一下子就坠入冰窟,他抓起无线电,声嘶力竭地大喊:
“总攻!阿拉伯人的总攻来了!”
整个阵地顿时乱作一团,在所有人匆忙返回自己位置的时刻,蓝色旗帜的钢铁洪流如同决堤的洪水,向着摇摇欲坠的锡安防线席卷而来。
————
从高空看去,钢铁的洪流朝着多梯次密集的防线冲去。
双方从远距离就开始交火,部署在侧翼的自走炮开始齐射。
整个战场上空顿时划过无数道炽热的弹痕,广袤的战场上炸开星星点点的火光。
随着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先锋坦克群的主炮也喷出火舌,并列机枪开始咆哮,密集的弹雨泼洒在敌军前沿阵地上,溅起漫天尘土,防空车发射的烟幕弹在冲锋路线上筑起一道道移动屏障。
紧接着预埋的反坦克地雷接连炸响,但后续部队毫不犹豫地绕过残骸,继续向前碾压。
锡安的防线全面苏醒,但他们的对手,冲锋速度不仅丝毫未减,反而越来越快。
双方的距离在无限逼近。
最终,怒潮与防线对撞在了一起。
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
————
“是的,双志已经朝着我部发起了全面进攻。”奥尔特拉握着话筒,电话那头是锡安的总指挥部。
耶沙维申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总参谋部原计划调遣第七集团军增援,但所有后勤线路都被切断,没有燃料和弹药,第七集团军即便抵达也只是多一支困守的孤军。我们只能先投入两个预备役师进入海法城区,至少要维持港口和主要街道的掌控。”
奥尔特拉沉默地听着,这番话的潜台词很明确:他们只能依靠自己了。
“海法是锡安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战略港口,”耶沙维申的语气转为严厉,“你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不得后退半步。”
奥尔特拉深吸一口气,声音异常平静:“我和第五集团军,会战斗至最后时刻。”
挂断电话后,他立即接通了第六集团军司令埃坦中将,线路那端炮火声震耳欲聋。
“苏尔里亚人也在全线压上,”埃坦的声音夹杂着爆炸的杂音,“看来阿拉伯人这次是铁了心要一口吃掉我们。”
“他们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奥尔特拉,“这次进攻的时机和力度都说明了一切。”
两人在电话两端同时陷入沉默,他们都明白,这场战役很可能没有退路。
“埃坦,”奥尔特拉突然开口,“很荣幸能与你并肩作战。”
听筒里传来男人低沉的声音:“我也一样。”
——
【11月17日,06:00,双志远征军炮兵群开始对锡安第五集团军防线实施火力轰炸。】
【11月17日,06:45,双志第一装甲师先锋部队与锡安外围警戒阵地接触,双方爆发前哨战。】
【11月17日,12:20,锡安卡尔迈勒山麓第一防线被突破。】
【11月17日,19:15,锡安第二防线被突破。】
【11月18日,8:50,双志军队完成对沿海公路的切割,锡安第五、第六集团军联系被切断。】
【11月18日,14:40,锡安第五集团军全线溃败,双志军队完成对海法的战役合围。】
【.】
当天傍晚,锡安第五集团司令部,奥尔特拉中将宣布城外阵地失守,命所有残余部队撤入海法城区,战役转入巷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