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然思变意难平

    萧长风在碎石上走着,营地里的咳嗽声不绝于耳,像一把钝刀,在他的耳膜上割来割去。几个士兵围坐在篝火边,用一口从洗劫的村子里捡来的锈铁锅煮着野菜。这一幕,突然让他想起太祖年间卫所制的辉煌时期。那时,士兵们 “三分守城,七分屯种”,每个营地都有自己的屯田。炊烟袅袅,连锅铲碰撞的声音都透着安稳。可现在呢?营墙上 “万历通宝” 的字样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就像这个王朝的命运。他们连填饱肚子的米粮都成了奢望。

    他蜷缩在营帐的角落里,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佩刀上磨损的云纹。这把刀,还是三年前剿匪立功时得到的赏赐。如今,刀鞘上的牛皮已经开裂,就像他那摇摇欲坠的信念。“我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 这句话在他心里翻来覆去,每想一次,都带着一股铁锈味。

    记忆瞬间回到陈武宣读圣旨的那一天。陈武迈着四方步,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脸上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好像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他手里捧着的圣旨,烫金的字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本该庄严肃穆,此刻却和陈武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么看怎么刺眼。萧长风呆呆地站在原地,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到头顶。直到这时,他才如梦初醒,看清了自己在这复杂的官场权力博弈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 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小棋子罢了。

    明朝现在的官场,官员选拔体系那叫一个混乱。科举之路被捧上了天,武备却被冷落一旁。文官集团靠着八股取士,牢牢把持着朝堂的话语权。像陈武这种人,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整天琢磨的都是怎么攀附权贵、溜须拍马,靠着阿谀奉承爬上高位,占据要职。萧长风心里满是愤懑,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张居正改革的时候。那时,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一心想要整顿混乱的吏治。考成法明确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设立了考核标准,让官员们各司其职,不敢懈怠。这一招效果显著,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朝堂上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武将们终于有了在公平环境中施展才华的机会,不用再因为出身武职而处处受限。可是,那些守旧的文官们,只盯着自己的利益,生怕改革动了他们的 “奶酪”。张居正一死,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联手把改革成果全部推翻。那些因为改革看到希望、崭露头角的武将们,一下子又掉进了深渊,失势后被打压得死死的,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一幕幕,完全就是官场党同伐异的真实写照。萧长风想到这里,心里一阵悲凉,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场残酷斗争的牺牲品呢?

    他的思绪又飘到了林宇的小课堂。当时,夜幕笼罩着营地,只有篝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了围坐在一起的众人的脸。林宇站在篝火旁,身姿挺拔,开始给他们讲各种道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宇的声音坚定有力,穿过夜色,钻进众人的耳朵里,“但这责任,不是让我们白白送死,而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那时的萧长风,还是个懵懂少年,只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里透着迷茫。现在,他身处困境,四面楚歌,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林宇还不辞辛苦地教他们读书识字,在泛黄的书卷上,一笔一划地写出文字;讲解历史兴衰时,更是滔滔不绝,从秦皇汉武的霸业,到唐宋的繁荣与衰败,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一个王朝的稳固,就像一座高楼,需要上下一心的坚实基础,而不是官员们贪污腐败、压榨百姓堆砌起来的摇摇欲坠的危楼。

    回想起陈武带队平叛离开营地的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要压下来。陈武来到军旗下面,本应该庄重地行三叩军旗之礼,可他却满脸不耐烦,抬手随便晃了几下,那敷衍的样子,让人看了直摇头。军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上面褪色的 “神机营” 三个字,好像也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不再。看着那军旗,他的思绪一下子飘远了。那时他就该想到,一个连军礼这么神圣的事情都能随便糊弄的人,怎么可能把士兵的性命放在心上?想想万历年间,朝廷发动 “三大征”,为了筹备军费,层层盘剥,把民间搜刮得民不聊生,百姓的血汗都被榨干了,才勉强支撑起战争,换来了表面上的胜利。可战争结束后呢?那些在战场上拼死厮杀、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竟然被无情地抛弃,最后饿死在街头,下场凄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的永远都是他们这些小人物。说到底,这背后都是文官集团在搞鬼。他们为了独揽大权,想尽办法打压武将,每次战事胜利,就不择手段地把武将的功劳据为己有,对将士们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视而不见。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根本不在乎底层官兵的死活,无数像自己这样的底层官兵,就这样被无情地牺牲掉,实在是让人寒心。

    寒风夹着刺骨的凉意,从营帐破败的缝隙里钻了进来,还带来了远处传来的更鼓声音,沉闷又孤寂。萧长风盯着营帐墙角堆积如山的火药罐,每个罐体上都结满了蜘蛛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荒废。神机营,本应该是大明最精锐的火器部队,是保卫江山的利刃,可现在发下来的火药罐,都布满了灰尘,上面斑驳的字样,仔细辨认,好像还有 “万历三年” 的痕迹。遥想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一手遮天,把持着朝堂。他们胡作非为,大肆卖官鬻爵,官职都明码标价,朝堂简直成了他们的菜市场。为了疯狂敛财,他们甚至把手伸向了九边重镇至关重要的军饷,导致边军因为军饷短缺而不断哗变,国家的边防变得形同虚设,摇摇欲坠。那些花钱买官的人,一上任就像饿狼一样,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这样的恶行形成了恶性循环,把百姓的生活拖进了无尽的深渊。“改折” 的弊端,从嘉靖朝开始,就像附骨之疽,一直延续到现在。士兵们本该到手的三斗米,被无端折成银子后,又被层层克扣,到最后所剩无几,连买咸菜的钱都不够。不知道有多少贪婪的官员,借着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把自己的腰包塞得满满的。想到这些,萧长风心里的怒火 “噌” 地一下就冒了起来,可无奈感又像潮水一样,把他紧紧地淹没。自己和兄弟们在前线拼命,守护山河,却还要忍受这样不公平的剥削。而那些贪官污吏,却在后方的繁华府邸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世道,太不公平了!

    远处传来士兵压抑的哭声,萧长风猛地站起身来,却在掀开帐帘的瞬间愣住了。月光下,几个士兵正在用布条仔细擦拭火枪 —— 这让他想起和林宇并肩作战的那个雪夜。当时,林宇带着他们对抗狼群,不仅亲自调试火枪,还把仅有的火药分给重伤员壮胆。林宇一边操作一边说:“我们手里的武器,是用来保护自己和百姓的,不是权贵的工具。官场就像个大戏台,演的是忠奸,争的是利益…… 可我林宇,偏要把这戏台给砸了!” 那时的萧长风,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现在却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现在,面对手无寸铁的流民,陈武却带着亲卫临阵脱逃。萧长风的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血滴落在沾满泥污的靴面上。他突然理解了那些揭竿而起的农民,就像崇祯年间加派的 “辽饷”“剿饷”,压垮百姓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日积月累的绝望。而这绝望的背后,是官场的腐败和不作为,官员们为了争权夺利,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把百姓的生死当儿戏,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值得自己效忠的?

    营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萧长风本能地伸手去摸腰间的火枪,却摸到了冰冷的空缺 —— 那把枪三天前被陈武以 “上缴检修” 为由收走了。这个动作让他想起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地位一落千丈,文官们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丑恶嘴脸。朝堂上,文官们结党营私,形成了浙党、齐党、楚党等各种党派,互相倾轧。像戚继光那样的名将,都要依附张居正才能施展抱负,自己一个小小的把总,在他们眼里恐怕连蝼蚁都不如。想到自己在这黑暗的官场里,毫无立足之地,未来一片迷茫,萧长风心里充满了无助和不甘。

    “萧把总,弟兄们饿得受不了了……” 士兵沙哑的声音里带着颤抖。萧长风看着对方凹陷的脸颊,林宇在小课堂上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这话都说了上千年了,可到底有几个人真懂?民不是水,民是海!你连海的方向都看不清,凭什么掌舵!** 当朝廷不再体恤百姓,百姓也不会再拥护朝廷。” 那时,他只是把这些话当成新奇的观点,现在,看着弟兄们饥饿的样子,看着这个腐败透顶的朝廷,他才明白,林宇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官场的黑暗,让他对这个腐朽的朝廷彻底失望了。他抬头望向夜空,猎户座的三颗星在云层后面若隐若现,恍惚间,竟像是朱元璋当年举起义旗时的火把。或许真该像林宇说的那样,人得为自己挣一条活路 —— 哪怕前面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明末隐龙不错,请把《明末隐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明末隐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