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苏长青的筹谋:创建三大根据地,震动天下

    奉北。

    通桦。

    某山区。

    “苏将军,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啊!”

    一个中年模样的军官,看到苏长青的到来。

    激动的上前,一把握住了苏长青的手。

    坚持了这么多年,在五台山根据地的大力支持下。

    抗联将士扭转了恶劣的局面,但在对关东军的战斗中。

    依然处于绝对下风。

    如今,总部将苏长青派到奉北。

    整合奉北抗战力量,建立根据地。

    足以见总部对奉北的重视。

    而根据总部传来的电报,陆陆续续将有十多万精锐分批次进入奉北地区。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尤其是将苏长青和特一纵的主力精锐给派了过来。

    这对奉北抗战之大局而言,绝对是“破开云雾见青天”的改变。

    “杨将军!”

    “这些年,抗联将士辛苦了。”

    “你也辛苦了!”

    “接下来,我们的处境会慢慢好转的。”

    “我苏长青在此立誓,一定带着抗联的英雄们闯出一条路。”

    “一定会率领奉北抗联战士,尽复奉北!”

    苏长青看向包括杨将军在内的诸多抗联同志们,真挚的说道。

    “好好好!”

    “未来,我部必将尽复奉北!”

    都是信仰坚定的战士,苏长青与杨将军等人也是惺惺相惜。

    没有做更多寒暄!

    苏长青与骑兵连长驱直入,一路抵达通桦。

    此举也是极为冒险。

    不过这也意味着时局并不乐观。

    苏长青必须抓时抢刻,在奉北一带开创出局面。

    而整体的战略布局,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个问题!

    苏长青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经做过通盘考虑。

    如今抵达奉北地区,见到奉北抗联的灵魂人物。

    苏长青便开门见山,将自己的通盘战略部署和盘托出。

    “杨将军!”

    “诸位!”

    “你们看,这是奉北的地图!”

    说着,苏长青便拿起一支铅笔。

    在奉北地图上,画出了三个大圈。

    这三个大圈,就是苏长青设定的奉北三大根据地。

    也是奉北大局的基础,与立足点。

    这第一个大圈,便是长白山区(吉省东南部-辽东北部)

    范围涵盖长白山主脉及周边丘陵地带,包括今吉省通化、白山、延边部分地区及辽省东部。

    这一片区域的山脉连绵、森林密布,易于隐蔽和游击作战,适合建立秘密营地。

    杨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就是在此地活跃。

    此地,高丽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党组织活跃、民众抗日热情高。

    山林资源丰富,可提供食物和物资;靠近边境,便于国际支援(如与高丽抗日力量联动)。

    同时,也能威胁关东军以及伪军在南满的交通线(如通桦-沈羊铁路)。

    这第二个大圈,则是小兴安岭-松嫩平原边缘(黑省中部)。

    以小兴安岭南部为依托,覆盖北安、海伦、绥化等地,并向松嫩平原延伸。

    其中山区可作为后方基地,平原地区便于机动和筹集粮食(如赵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三军曾在此活动)。

    这一片区域靠近哈尔兵、琦琦哈尔等城市,能破坏小鬼子和伪军在北满的铁路网(如滨北线、齐北线)。

    平原农业区提供粮饷,山区矿藏(如铁力、庆安)可支持军工生产。

    其战略性颇为重要,此地控制北满腹地,威胁小鬼子控制的重镇,并连接北极熊国边境(黑河方向),便于获取国际援助。

    这第三个大圈,则是完达山-三江平原地区(黑省东部)。

    这一带以完达山脉为核心,覆盖佳木斯、双鸭山、宝清、虎林等地,延伸至三江平原。

    这一区域沼泽、森林与山地交错(如七星砬子),易守难攻,小鬼子的统治相对薄弱。

    同时,紧邻北极熊国的远东(仅隔乌苏里江),便于转移伤员、获取物资和战略协同。

    也是苏长青设立的一条退路,一旦事有不济。

    也可以退入北极熊国控制的远东地区。

    尽管这种可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以苏长青的性格。

    凡事都会考虑到。

    退路,也是苏长青安排的一步棋。

    这一片地区的资源丰富:平原产粮区保障供给,山区可建立密营(如周将军领导的抗联第二路军基地)。

    此地可以切断小鬼子控制的奉北地区与高丽的交通线(如图佳铁路),威胁小鬼子在“东满”的殖民开发(如佳木斯军工基地)。

    三者呈三角布局,可相互策应(长白山支援南满、小兴安岭策应北满、完达山连接苏联),形成全域抗战网络。

    不过需克服严寒气候、小鬼子与伪军“归屯并户”封锁,但依靠群众支持、灵活战术和国际援助可持久作战。

    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嫩平原边缘、完达山-三江平原这三个地区,是苏长青经过诸多考虑之后,认为目前在奉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最佳选择。

    当然!

    想要形成稳固的根据地,也意味着根据地的面积要进一步扩大。

    战斗!

    是必不可少的。

    一纵的三大绝对主力部队——李云龙部、丁伟部、孔捷部。

    将分别前往三大根据地。

    以特一纵精锐为主,十几万大军将陆陆续续在三大根据地扎根。

    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力量。

    最终!

    寻求与关东军进行大战,甚至是决战的机会。

    这也是苏长青的总体设想。

    “这一次,总部首长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明确指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即在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意见。”

    “我军在对关东军以及伪军战斗的同时,还应该分散到各军分区,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等工作。”

    “内容包含清算汉奸、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生产运动等,给奉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至于军事斗争策略,我军初期避免与优势敌军决战。”

    “待到积蓄了一定力量之后,可以通过下江南、战临江等消耗敌人。”

    “后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部队从初期应以步兵为主,发展到拥有炮兵、工兵、铁道兵等多兵种合成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

    “这一次,我军在奉北建立的根据地,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连片、从防御到反攻的过程。”

    “其不仅是军事斗争的胜利,更将是政治动员和群众工作的胜利……”

    “诸位同志!”

    苏长青说着,便拿出了总部首长亲手写的一份指令。

    随即看向众人,“从即日起,奉北抗联、八路军特一纵部分部队!”

    “115师、120师、129师部分部队!”

    “新四军部分部队!”

    “将统一编组为直属总部指挥的奉北野战军!”

    “奉北野战军的总司令为苏长青担任。”

    “原特一纵政委,担任奉北野战军之政委。”

    “奉北野战军之参谋长,由刘将军担任。”

    “奉北野战军副司令、第一军军长,由原特一纵纵队长担任。”

    “副军长由韩将军担任。”

    “辖第101师,第102师,第103师。”

    “第二军军长由杨将军担任,副军长由宋将军担任,辖第104、105、106师。”

    “第三军军长程将军、副军长由韩将军担任,辖第107、108、109师。”

    “第15军军长由赵军长,副军长由邓将军担任,辖第110、111、112师。”

    “后续,各部队将进一步扩编。”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咱们奉北野战军将拥兵百万。”

    “尽克奉北!”

    “席卷天下!”

    “从白云黑土,打到天涯海角。”(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不错,请把《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